·梁桐纲:拜谒马克思故居 我们都是后来人

作者:梁桐纲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4-30 203

欧洲六国游归来一段时间了,我们从东方华夏赶到德国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的40人团队,一同拜谒马克思故居的感触和激动,像涌动的潮水般一直撞击着我的心扉,禁不住拿起笔来写下些什么。那是一个难忘的上午,更是一段激人奋进、令人感怀的时光。

千万里我们追寻着您,叙事还得从头说起。2025年春节前夕,石家庄市的一家旅行社邀请我参加了一场百人团拜会,在这个有着明显商业目的的集会上,旅行社工作人员利用投影、短片、解说等现代声光电技术,着重推出了欧洲六国旅游产品。平心而论,对于商家那一个多小时滔滔不绝的欧洲风光、山水和古建筑等的介绍,我没有太大兴趣,未曾过多入耳。

散场了,旅行社经理问我是否对欧洲六国游感兴趣?我直截了当回答了两个字:“不去”。未等经理反应过来,我连珠炮似地说道:“你们的旅游地点,有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有被列宁称作“巴黎公社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是永存的”公社社员墙纪念地,有周总理等当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纪念馆,如果你们的行程能够增加上述有情怀、有意义、有感知的地点,我倒是乐得其行的。”女经理是一个听得进意见的精明人,她答应我一定同地接方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再后来的事情,就是沟通、联系,联系、沟通,反反复复几个回合,我们的行程成了当时全国唯一一个独自打造的欧洲六国情怀与风光12日游产品。

德国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马克思故居大门

欧洲情怀、风光游的行程一经公布,响应是热烈的,限员很快达到。一个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40人团队怀着信仰的执着与追寻的渴望来到了一起。3月21日登机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与我们行程有关的故事,令人动情,不得不说。那天清晨,一位60多岁的老国营退休产业工人老邢敲开了我的房门。老邢是我的朋友,在他得知我们要去德国瞻仰马克思故居并参观博物馆的消息后,怀揣着几册他自己摘录整理并制作的马克思《资本论》语录本递给我,请我捎给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同时捎去中国工人阶级对马克思的热爱和敬仰。老邢每月的退休金只有3000元左右,还要拿出一部分补贴后代,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他仍自费做了这样一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情,令我十分感动,握着他的手表示,一定把他的书册和愿望带到千万里的马克思故里。

瞻仰距我们住地飞行距离近8000公里的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是我们到达欧洲的第7天。前些日子的天气,总是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在我们登临菲斯特雪山时还遭遇了大雾飘雪天气,近在咫尺不见人影,原计划在山顶集体合影的计划也泡汤了,糟糕的天气难免给观光的心情带来丝丝阴霾。那天,在导游告知我们明天上午第一站,是到德国瞻仰马克思故居时,我低声对“光荣在党50年”的老干部闫明星说道:“在我们的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像阳光一样在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明天我们拜谒马克思,一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你说得对,我也这样感觉。”闫老答道。

事情果真如此。在我们出发时还是天气未卜,但当旅游大巴到达特里尔市时,一轮朝阳在东方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湛蓝的天空清洁如洗,微微的春风沁人心脾,大家的心情好极了。我们在停车处下车后,集体走向布吕肯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那是一座始建于1727年,当时德国莱茵地区巴洛克风格的典型建筑。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门前沿左右墙壁向前延伸的由巴掌大小青石铺就的路面,与周围不同,仍保留着当年欧洲石板路特有的韵味,像在述说着跨世纪古老的时光。那情那景那韵,使我们每一个来到的同志,都顿感亲切而倍加生情。

团队中的共产党员们在马克思塑像前合影留念

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上午10点开馆,我们提前到达,恰好给了大家在这座极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故居前活跃的时间。观瞻的、合影的、留念的同志们高兴的不亦乐乎。我看到在大门右侧两个窗户之间的上方,镶嵌着写有“马克思故居”字样的马克思雕刻头像,一股感情的激浪涌入心房。立正、仰头,五指并拢,向着革命导师敬上了后来人庄重的军礼。当天出发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带上了人手一个的五星红旗。这时,不知谁说了声:“咱们手拿国旗在这里留张合影吧。”大家不用召集,在红色的飘动里留下了欢快的笑容。

作者向革命导师敬上后来人的庄重军礼

走进具有浓厚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的马克思故居,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完成老邢同志的托付,向故居工作人员转达一位中国产业工人的心愿并送上他精心摘编的礼物,同时送上我带来的印有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头像,以《国际歌》曲谱为装饰的年历画。接到礼物,那位闪动着蓝眼睛的德国工作人员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他向我鞠躬,我向他还礼,收银台房间里欢声一片。一张写有“感谢您的礼物!”并盖有“卡尔·马克思故居”印章的收据,见证了令人难忘的此时此刻。

·梁桐纲:拜谒马克思故居 我们都是后来人

作者将中国退休老产业工人精心摘编的《资本论》语录和印有马克思、列宁、毛主席头像的中国年历赠送博物馆

故居里博物馆里丰富多彩的展品、视听和图画,像历史巨人般叩响着时光的洪钟。走进前楼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一面墙体上用黑白艺术手法描绘的马克思巨幅头像,头像的左右两侧分别用绘画形式展示了马克思的出生及逝世的时间和地点,左下方绘有马克思全家像,右上方是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一些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头像。大家纷纷在这里驻足留影,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沿着标牌指示的方向,从一楼到二楼上三楼,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地看图片、观视频、注目原版著作,了解卡尔·马克思光辉战斗的一生。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静静地把这里一切的一切收入眼底,融入心房。在二楼第7展厅,我望着摆放着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一把老旧的欧式靠背椅久久驻足。宣传册这样介绍:“这把马克思在伦敦公寓的阅读椅,代表着马克思的去世和他的影响史的开始。”我凝望着这把座椅,思绪飞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眼前浮现出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资本论》和他与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产党宣言》,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的回忆中。直到有人喊我:“快来呀,在这里搞党建太好不过了。”这时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展厅。

原来我们有个动议,不远万里我们来到了革命导师的故居,他的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何不在哪里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员同志们对这个动议都十分赞成。邯郸市公安局的张宏伟同志,是我们团队党员中,唯一一个还在担任着局离退休老干部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党内职务的同志,组织和领诵《入党誓词》的担子,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肩上。

·梁桐纲:拜谒马克思故居 我们都是后来人

团队中的共产党员在马克思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宣誓

我来到故居内院,眼前忽然一亮。呈铜绿色的马克思巨幅雕塑头像,在内院的中部熠熠闪光。两簇代表着热烈爱意的红色郁金香和寓意着阳光和温暖的黄色郁金香摆放在头像的下方,飘出淡淡的清香,使人想到黄色郁金香的花语——“你的微笑充满阳光”,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放眼四周,院落围墙用不规则的淡红色石块高高垒砌,像是寓意着马克思的红色基因和他所提倡的革命精神;另一面墙上爬满的郁郁葱葱常春藤,像是在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生机,永远有着蓬勃旺盛的青春力量。马克思的终身伴侣燕妮的平板雕刻像就镶嵌在这面墙的一侧,这里的温馨与温暖使人情感沸腾。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充满艺术感的不同造型马克思全身金属镂空像,矗立在雕塑头像后方的两侧,透射着多彩的光芒,光和影使得金属造型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称赞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光辉形象,在充满艺术感的氛围里油然而生。

团队中的党员同志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内院集合,在革命导师的故居,似乎能感到每个同志的心潮在澎湃。大家列队举起了右手,面向《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和主义者庄严宣誓。那整齐的声音,那洪亮的报名,伴着春风,在特里尔上空在摩泽尔河畔久久回荡……

(作者系河北省公安厅退休干部、中国作协会员、编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