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蒋先生人设
说说蒋先生的“抗战领袖”人设
蒋先生,就是著名的蒋介石先生。他今天的人设,其中一个是“抗战领袖”。当然,不是他自己设的,他已经死了,是有那么一帮与蒋先生的关系不能明说、不便明说的人,替他设的。
蒋介石的“死”,不用“去世”“逝世”这样的词,而就是用“死”这样的词,不是我的独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使用的词,相当于给蒋先生的一种谥号。作为中国公民,当然要与党保持一致,不能乱说。我党对蒋先生的定性,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是四大家族之首。这个定性,只要新中国还在,那就不可以更改。
关于蒋先生的“抗战领袖”这个人设,这里面的弯很多,也很有意思。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领袖是毛主席,不是任何其他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领导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倡导并克服一切困难、挫败一切投降分裂行动而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蒋记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是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和各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全民族抗战的战略指导是《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写的。这是历史事实,也是为全中国各族人民都衷心接受、不容歪曲的历史结论。
第二,蒋先生的这个人设,是“民间”的人设,不是中国共产党给他的“人设”,也不是中国人民政府给他的“人设”!体现了“民间”的某种思想动向。
第三,蒋先生的这个人设,是最近二十多年才有的。以前,时有时无,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无。所以,蒋先生的这个人设,在时间上、地点上,很矛盾。
第四,把蒋先生的人设搞成“抗战领袖”,并不是说要坚持反帝、反霸,而是为了贬低毛主席、贬低共产党、贬低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军民的主力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抗战胜利后,蒋先生从峨眉山上下来,要摘桃子。现在把蒋先生的人设搞成“抗战领袖”,是当年蒋先生摘桃子行动的继续。
第五,当然,为了摘桃子而推出的“英雄人物”,不光是蒋先生一人,还有其他很多人,成批成批的。所打造的“人设”,也是五花八门,听起来都很吓人。比如,李泽厚、刘再复被打造成划时代的“思想家”,以便于告别革命;陈寅恪、季某林被打造成“国学大师”,以便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马演出等被打造成了“ 学家”,以便于指责中国人数增长 ;茅于某、厉某某、吴某某、林某夫等一众人物被打造成“经济学家”,以便于市场化、国际化;方某方、不言、贾某父女、陈某实、阎某、蒋某等被打造成了作家,以便于“车欠埋”;张某、陈某、贾某被打造成了电影导演,以便于拍摄“金冈川”“四百加4伯”;马粑、柳氏、许皮带、大泡等被打造成了著名企业家,还是网红,以便于“与国际接轨”;何某庥、王某、高某等被打造成了“院士”,以便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借用王院士的话说,都是形形色色的“梦之队”。这些是大打大造,天下人都知道;还有众多小打小造,知名度不那么高。
第六,虽然不同人设的打造批次不同,具体任务不同,但是,大家的意图是完全相同的,步调基本一致。
第七,甚至,人设打造最成功的,还不是蒋先生。
第八,打造过程还在继续,比如法学家、 之类。该打谁、该造谁,打造到什么程度,在什么地域范围内传播,什么时候停止其人设打造并重搞人设,当然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大家门清。
第九,前几天,中国暴出了某医学院“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丑闻。该模式的始作俑者王院士说是他从美国引进的创造培养模式,饶校长也出来帮腔。他们好哥俩真能瞎掰。这个“4+4”医学博士生速成模式,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土特产,土得掉渣,洋味还真不多。上面提到的被打造出来的各路大神,都是如此模式打造出来的,没有一个大神的打造,超过4年!也当然不问大神之前是做什么的。比如,茅某人被打造成经济学家之前,是一名光荣的火车司机,到美国的大学里洗了个澡,回国就成了著名经济学家,所以,其经济学理论也满嘴跑火车。不过,用王辰院士的话呢,就可以说,茅的经济学理论,从开火车的专业中吸取了灵感。跨专业,就有这个好处;大律师陈某西以前是搞中文的,结果,当上大律师之后,他的辩护词往往充满文学味道;何某庥呢?以前不知道他是干什么专业的,所以,虽然被打造成了核物理学家、院士,但他的核物理理论,基本上听不到,他的经济学理论,倒很是惊人……
第十,王院士用“4+4”模式打造医学博士生、医学“梦之队”的过程,不就是以上打造各路大神之法的翻版吗?有什么区别吗?
第十一,这叫什么呢?他们自己管这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句名诗,他们拿来当作遮羞布,又当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幌子。(龚自珍何辜?)王院士只是活学活用而已。最不地道的地方,也在此。王院士为什么给这个医学博士生的速成模式搞个“4+4”的名字,就把知识产权送给了美国,有些可恶。其实,别叫什么“4+4”模式或者项目,也根本不需要洛克菲勒基金会出钱,就叫医学领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好吗?不香吗?说是“弘扬传统文化”,难道就不好听吗?不是更能服人吗?即使不能服人,也能吓人。
第十二,其实,美国要打造个什么东西、人设,需要“4+4”吗?根本不需要!“0+1”就可;“0+0”也可。你看,特朗普一天官也没有当过,就马上可以当总统!这叫“0+0”项目。这样的人才,美国多的是,那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自由之精神,个个都有独立之人格,比如副总统万斯。所以,说“4+4”来自美国,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找错了方向。
第十三,绕远了。中国的有些事,不绕远就说不清楚,绕远了,读者又会丧失读下去的兴趣,即使说清楚了,读者也未必愿意看到底。
第十四,把蒋介石打造成“抗战领袖”的人设,在传播时期、地理范围、具体场合上,有严格的限制,需要很高超的把握技巧!万不能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都推出如此人设!比如,在地理范围上,只限于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更加不包括国外,尤其不包括日本!这个,一定要注意。不光为蒋先生打造“抗战领袖”人设的人要注意,就是我们这些看客,也要注意,别一不小心犯了认识上的错误。
第十五,为什么只在中国大陆范围为蒋先生打造“抗战领袖”的人设,而不能在港澳台、国外特别是日本为蒋先生打造这样的人设呢?这要从打造者自己的意图和心理分析起。这些打造者之所以把蒋先生打造成“抗战领域”,其目的在于窃取抗战胜利果实!现在,这个果实已经无法窃取了。那么,人家为蒋先生打造如此人设的目的,主要地不在于抢胜利果实,而在于抹煞毛主席、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之功。但是,人家可不想因此得罪日本人特别是日本人背后的美国人!如果因为把蒋先生打造成“抗战领袖”而得罪了日本人以及美国人,虽然能够把抗日战争的成果抢到手、能抹煞共产党毛主席对抗日战争的功绩,但是,仍然是得不偿失。所以,蒋先生的这个人设,很大程度上仅仅限于中国大陆!不能“出国”!
第十六,老实说,这个分寸,还真不好把握,为难人。不过,好歹人家根本不是人,人家是“神”!人家还真的把握得很好。人家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第十七,这就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在中国大陆,你要说蒋先生不是“抗战领袖”,这些人会出来骂你!说你不懂历史,说你被“洗脑”;同样,要是在日本,你要说蒋先生是“抗战领袖”,这帮人同样会骂你!说你不懂历史,说你被“洗脑”。
第十八,究竟蒋介石是不是“抗战领袖”,还得问问蒋先生自己。蒋先生自认为是“抗战领袖”吗?这个,也要区分时间段、时间点和地域范围,有时是,有时不是;有些地方是,有些地方不是;有些场合是,有些场合不是,相互之间难免矛盾。
第十九,从时间角度看,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这段时间,谁敢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场所说蒋先生是“抗战领袖”,那蒋先生必然指派戴笠、陈立夫、陈果夫,或者是上海滩的流氓,将其装进麻袋、扎紧袋口,扔进黄埔江!因为这是对蒋先生的最恶意的诬蔑!
因为这一时期,在中国,在全世界,蒋先生的意见是“奢言抗战者,杀!”“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亡于共党,为奴亦不能 。”
娘希皮,你居然敢说我是“抗战领袖”!
第二十,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个四年多时间,蒋先生对于“抗战领袖”这个人设,是既想要又不想要,既不想要又不能不要,矛盾得很,很痛苦。不当“抗战领域”,则其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就不保;当“抗战领袖”吧?实际上内心深处根本不想与日本人打仗,因为会严重影响自己家庭及其内部相关人士的财富,而且,他认为他百分之百打不赢。他心里对汪精卫充满羡慕、嫉妒、恨,因为汪先生抢了他的风头,夺了他的功劳。他心里对日本还有许多埋怨:日本,你哪像个大国的样子嘛?我不比汪先生香吗?汪先生能做到的,我做不到吗,我做得不如汪先生好吗?真是没有眼光。
这个四年多时间,蒋先生要是想当“抗战领袖”,他早就对日本宣战了,根本不必等到美国宣战。等美国对日定点,你再宣战,多次一举,欲盖弥张,画蛇添足。
第二十一,时间来到了1945年,尤其是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胜利在望。这一时期的蒋先生,发动一切力量,重点打造自己“抗战领袖”的人设!因为,只有“抗战领袖”才有资格从峨嵋山上下来摘桃子。
第二十二,美国、苏联,也希望蒋先生是“抗战领袖”!因为,只有蒋先生是“抗战领袖”,则苏联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才有保证!蒋先生会保证它们的这些利益。
第二十三,共产党、毛主席呢?你看共产党毛主席会向美国、苏联出让主权利益吗?看样子不太像!后来也的确没有。所以,在美国苏联眼里,毛主席不能是“抗战领袖”!共产党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万不能是。
第二十四,今天把蒋先生搞出“抗战领袖”人设的势力,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蒋先生是国际公认的抗战领袖”,这话,说得还真对!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十五,问题是,蒋先生是不是中国人民的抗战领袖,这么重大的问题,为什么由“国际”来公认?为什么要听“国际社会”的?就不能由中国人民自己说得算吗?就不能征求一下中国人民的意见吗?
第二十六,从1945年8月到1949年,蒋先生坐上了“过山车”,抢来的果实还是没有守住,最终逃到宝岛台湾。这个四年,更是蒋先生对“抗战领袖”这个人设极其矛盾的四年。先是强调自己“抗战领袖”的人设,以便于把中国主权利益奉送给美国苏联,换取美国苏联的支持,也换取美国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不支持。但是,在特定场合,也不能强调自己是“抗战领袖”,比如在面对在华日本战犯时,就不能这么强调,这样会伤了冈村宁次等几百名甲级、乙级战犯的心!不利于“蒋日友好”、共同反共的大业。
第二十七,到了1949年以后,蒋先生就更不能过于强调自己“抗战领袖”的人设了!因为,“蒋日友好”对于偏居台湾一隅的蒋先生来说,相当于救命稻草,至关重要!哪里还敢得罪日本。
第二十八,就是今天,强调蒋介石是“抗战领袖”的人设,也仅仅限于中国大陆!万不能传太远。这个人设,一旦出了大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十九,为蒋先生打造“抗战领袖”的人设,有位方先生着力最多。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上海的余先生,似乎也说过些话。
第三十,关于蒋先生的“抗战领袖”人设问题,其实可能成为一门学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