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这样吗?果真是审美范畴的问题吗?恐怕问题绝对不是这么简单。请听小付书记本人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解读,他说,“红代表火热,人到里边比较躁动,红色让人亢奋烦躁,我们要去掉那种燥热的年代。”他还说,“那样很俗,我们要打造国际化,不允许有红,要脱燥脱俗!”

“红色让人亢奋烦躁,我们要去掉那种燥热的年代”,是小付书记集中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他不仅动了街头的各种红底的招牌,就连我们最为庄重的国徽、警徽标志的红色都敢改变颜色。这就不是什么审美意义的讨论了。是个中国人谁不知道,红红火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标志色。你看,我们共产党的党旗,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我们青少年的团旗、队旗,我们的根据地叫红色根据地,我们的后代叫红色接班人,我们表现民族传统代表中国色彩的叫红色中国结,红色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那种不甘屈服,英勇向前的一种象征和精神力量。由此看来,三河市委市政府这帮人就不是什么审美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怀疑的说,这些人生来就对红色有仇恨心理。那个解读者已经非常清晰地说出了他们这些人的内心世界,要告别那个“年代”。他们要告别的是什么年代?说穿了,就是那个充满蓬勃朝气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红年代,告别那个人民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激情的伟大年代,这与前些年一些反动公知公开张扬的“告别革命论”如出一辙。

小付书记我们毫不怀疑他是在试探人民大众的容忍底线,他说的什么蓝与黑不过是打的掩护而已,他意在说红,他心眼里就是要“去红化”。为什么敢这么做?首先这家伙在固安任职时已经有类似的行为,组织上当时没有对他采取措施,于是在三河又故技重演,不过这次更加大胆而已。他为什么敢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对那些“去红化”的行为,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必要的措施。比如,山东某地、湖南望城对毛主席塑像动手脚的行为,社会反响那么强烈,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江苏联通那个侮辱革命先烈的事件,几乎全民公愤,也是不了了之。这些无疑给某些人造成错觉,就是“去红化”是上边默许。于是像小付书记这样的投机主义者,便开始试探着再往前走一步,干脆公开“去红化”,他以为这么别出心裁这么一做,信任他的那些什么上级就可以给他弄个一官半职,这样一种投机心理,不能说小付书记不能没有,否者就不会有这种令大众恶心的极其下作的行为。

这件事给各级政府一个教训,对那些不断张扬“去红化”,甚至不惜戴“绿帽子”的行为,我们从政府方面不能听之任之,如此下去,只能害了国家,也害了干群关系。坚决的采取零容忍。这次对小付书记只是免职,大众并不满意,应该有更加切实管用的杀一儆百的有效措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