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红场大阅兵,今年有何“大不同”?

作者:艾文 来源:华语智库 2025-05-10 56

202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再次成为全球焦点,盛大的阅兵式隆重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荣光的致敬,更在俄乌冲突未解、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气象。从规模空前的展示、星光熠熠的外宾阵容,到尖端装备的首秀和深远的地缘政治信号,今年的红场阅兵堪称近年来最引人瞩目的一次,折射出俄罗斯的战略自信与全球格局的悄然变迁。

俄罗斯红场大阅兵,今年有何“大不同”?

一、盛况空前:80周年大庆的“超级阅兵”

今年的胜利日阅兵恰逢80周年大庆,俄罗斯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打造了一场“超级阅兵”。据克宫高官乌沙科夫透露,超过1万名军人昂首走过红场,远超去年不足万人的阵容;约130件武器装备震撼亮相,较去年的70件几乎翻倍。机械化方阵依旧由二战传奇坦克T-34领衔,S-400防空导弹、“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等王牌装备悉数登场,彰显俄罗斯无与伦比的战略威慑力。

最吸睛的当属首次亮相的新锐装备,尤其是“天竺葵-2”“柳叶刀”“海鹰”系列无人机。这些在俄乌前线大放异彩的无人战神,标志着俄罗斯对未来战争模式的深度布局。“天竺葵-2”攻击无人机作战半径达2000公里,堪称“空中幽灵”;“柳叶刀”兼具侦察与精准打击功能;“海鹰”系列则专精侦察任务。此外,BRM-1K战斗侦察车、“锦葵”152毫米火炮、“龙卷风-S”火箭炮等新装备的亮相,展现了俄罗斯军工的强劲脉动。久违的航空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俄罗斯勇士”与“雨燕”飞行表演队驾驶苏-30、米格-29、苏-25战机,以白蓝红三色彩烟划破天际,宣告空中梯队自2021年后的强势回归。

徒步方阵同样星光熠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隔十年重返红场,119名官兵的铿锵步伐点燃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成为规模最大的外国方队。埃及、越南、缅甸等13国仪仗队的加入,凸显俄罗斯的全球号召力。女兵方阵、苏沃洛夫军校学员方阵一如既往英姿飒爽,而身着苏联军装的“历史方阵”则将人们拉回那段抗击法西斯的壮烈岁月。

俄罗斯红场大阅兵,今年有何“大不同”?

二、外宾云集:外交舞台上的逆风翻盘

今年的红场阅兵主席台堪称“群星荟萃”,29位外国领导人亲临现场,阵容远超去年仅9国的规模,包括中国、巴西、古巴、委内瑞拉、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几乎所有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顶着欧盟的封锁压力赴俄,途经国家甚至禁止其飞机飞越领空,足见俄欧矛盾之深。这两位欧洲领导人的“逆流而上”,无疑为俄罗斯的外交成绩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场更是全场焦点。他与普京并肩观礼,频频互动,彰显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牢不可破。两国联合展出日本关东军投降书和中国东北抗联档案,剑指篡改二战历史的歪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言,中方参与庆典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捍卫。上合组织、集安组织代表及美国、以色列退伍军人的到来,进一步为阅兵增添国际色彩。普京借机展开超15场双边会谈,将红场化为外交主场,在西方孤立的重压下开辟新局。

俄罗斯红场大阅兵,今年有何“大不同”?

三、普京讲话:低调中的战略深意

普京的胜利日讲话历来是外界窥探俄罗斯动向的窗口。今年,他以约10分钟的演讲聚焦三大主题:铭记历史,缅怀苏联2700万生命的牺牲,痛斥篡改二战真相的行径;直面现实,誓言捍卫国家利益,抵御反俄势力;展望未来,呼吁多极化与世界和平,强调“正义与我们同在”。相较往年,普京对乌克兰危机的提及寥寥,未直接炮轰西方,反而罕见向欧洲盟军致敬,并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的抗战贡献,展现出罕见的克制与包容。

这一低调姿态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俄罗斯宣布5月8日起72小时停火,系俄乌冲突升级以来首次在胜利日期间“按下暂停键”,被视为对战局掌控力的自信宣示。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断然拒绝停火,俄方仍借此传递和平信号,同时严阵以待确保庆典安全。中国社科院专家张弘分析,俄罗斯作为军事与情报强国,足以应对潜在威胁,乌方也料将避免过激行动以免引火烧身。

四、文化符号:从沙俄到现代的传承

红场阅兵不仅是军事盛宴,更是一场文化与历史的交响。巨型“胜利勋章”与“卫国战争勋章”屹立红场,诉说胜利的来之不易。苏沃洛夫军校学员身着红色装饰的军服,复刻沙俄时代的单排扣设计,罗马柱领章则传承自沙俄与苏联M43军礼服,与德军设计毫无瓜葛。这种对历史元素的复归,既是对军事传统的致敬,也彰显了俄罗斯在国际风云中的文化自信。正如坊间戏言,这些设计不仅承载历史,更因“好看”而深入人心。

五、地缘信号:中俄联手与全球新局

在俄乌冲突与中美博弈的夹缝中,红场阅兵成为俄罗斯放大战略声音的舞台,传递三大信号:

1、中俄联手愈发紧密:中国仪仗队的亮相与习近平的亲临,点燃了中俄合作的又一高光时刻。从能源(俄对华石油出口占43%)、科技(CR929大飞机获批)到军事(联合阅兵),两国全方位协作打破传统结盟窠臼。中国发布《雅尔塔密档》,力挺苏联出兵东北的正当性,双方携手捍卫历史真相。

2、美国霸权摇摇欲坠:美国妄图借俄乌冲突离间中俄,却反促两国走得更近。阅兵当天,美国一边谈停火一边对台军售,自相矛盾暴露战略窘境。美元储备占比跌至54%,中东国家抛售美债,经济霸权岌岌可危。更讽刺的是,乌克兰“海马斯”火箭炮七成芯片竟来自中国,美国军事命脉已非自握。

3、新兴国家自立潮起:缅甸以气田换俄导弹,墨西哥弃美用北斗,17国竞相加入金砖,发展中国家正以“两边下注”重塑全球格局。埃及装备中国歼-10CE,塞尔维亚部署中国防空系统,标志着安全秩序的大洗牌。

六、红场礼炮,全球回响

胜利日阅兵对俄罗斯而言,既是缅怀先烈的神圣仪式,也是凝聚民心、展示国力的战略舞台。1945年5月9日,苏联以2700万生命的代价换来反法西斯胜利,1995年将其定为永久纪念日。如今,阅兵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俄罗斯维护二战成果、驳斥西方歪曲叙事的战场。

2025年的红场阅兵,以其壮观的规模、耀眼的外宾阵容和深远的战略信号,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的底气与雄心。当中国仪仗队的步伐震响红场,当洲际导弹的轰鸣划破长空,当新兴国家的合作协议次第落地,世界正见证一个多极化时代的开启。正如普京所言,“历史与正义永在我们这边”。红场的礼炮声,不仅是对80年前胜利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新秩序的预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