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维杰夫:苏联的心脏是苏共,苏共的心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作者:王伟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8-10 61

意识形态是共产党的灵魂,苏共丢了灵魂,苏联才毁灭了

王伟光

麦德维杰夫:苏联的心脏是苏共,苏共的心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的《苏联的最后一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翻译编辑出版。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研读了这本书,读后推荐给大家。我认为很值得关切党的执政地位安危、关切社会主义制度存亡的同志们仔细一读,认真思考。

《苏联的最后一年》的作者麦德维杰夫,1991年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苏联“8·19”事件的亲历者,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领导有过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持有一些当时的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正是根据这些史料,他对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以及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的言行作了认真的梳理和记载。

痛定思痛。作为历史学家、政治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事件做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对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历史的、公正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党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具有借鉴和启示价值。

麦德维杰夫在客观叙述这段历史事实后,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使在今天,许多分析家依然感到困惑:究竟是哪些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客观因素导致如此强大的国家迅速灭亡呢?这难道是自杀?如果没有工人罢工,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安心劳动,老师教书育人,学者在实验室从事研究,那么又如何解释这样的国家会崩溃呢?如果国家的军队绝对服从指挥,秘密警察系统强大而有效,那么又如何理解这样的国家会灭亡呢?”(参见本书第204页)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给予了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肯定的答案。麦德维杰夫认为,研究苏联解体的性质和原因时不能不考虑苏共灭亡的原因,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必然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苏共虽然队伍人数不断扩大,但是党的思想的影响力却日趋减弱,党的威信不断下降。苏联解体的原因应当从苏共垮台分析起。按照苏联宪法,苏共是苏联社会的“领导者和前进力量”,苏联这个国家正是靠苏共创始人和理论家的思想建立和巩固起来的,正是依靠党的意识形态力量使这个国家统一起来、建立起来、巩固起来的。因此,党的意识形态的削弱,致使党的削弱,党的思想的影响力日趋减弱,党的威信不断下降,党的执政基础的承重结构不断弱化,直至它难以承受原有的和不断增加的新负荷,最终因难以承受而导致瞬间整个大厦突然崩塌,苏共与苏联同时垮台。

作者讲了一个俄罗斯流传的民间故事《不死的老头子》。讲的是一个神秘的沙皇,力大无比,不可战胜,可以永远不死。但他的心脏和他的死亡放在一个箱子里,藏在一个遥远的海岛上,埋在一棵大树下面。如果把沙皇的箱子找到并捣碎它,沙皇的心死了,沙皇也就自然灭亡了。

作者认为,对于苏联来说,苏共是心脏。而对于苏共来说,意识形态是心脏,当苏共意识形态影响力和人们对它的信任程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以苏共为领导核心的苏联大厦必然要倒塌。作者最后明确地认为,“意识形态的衰落是苏共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但是还存在其它许多因素刺激并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或者为苏联解体提供了具体条件”。(参见本书第206页)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亦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为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反之,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政治的上层建筑,并通过政治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形态对政权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基础的改变,是可以起到重要反作用的。可以说,书中提供的事实客观地证实了作者这一判断。

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党的灵魂,丢了灵魂,共产党也就毁灭了;如果共产党还存在,但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共产党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根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建筑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之上的党的全部主张和思想。当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归结为一个原因,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必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起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作用。从思想路线上来说,苏联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的底线丧失了,是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主观上的主要原因。这点通过麦德维杰夫的这部著作就可以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麦德维杰夫:苏联的心脏是苏共,苏共的心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本文原载王伟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成败经验教训考》一书)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