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 ——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观后

作者:刘润为 来源:求是 2016-07-14 2368

“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 ——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观后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竞相绽放,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汇成一支牵神动魄的交响曲,这是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中一再出现的意象。剧中的周恩来说:海棠花质朴而不失艳丽,它们很团结,所以生得很茂盛。很明显,这里的海棠花已经与神仙、贵妃或断肠、思乡之类的传统寄托无缘,而被赋予一种崭新的意蕴。正是这一意象,成为我们把握编导创作意图、探究人民总理精神本质的一把钥匙。

编导以海棠花那样的质朴风格,真实再现周恩来自1949年进京到1976年逝世的实践历程,力求在多侧面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展示人民总理的崇高精神境界。看这部片子,人们对于人民总理的所有记忆,如浩然正气、两袖清风,赴汤蹈火、临危不惧,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举轻若重、无微不至,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都从意识深处激活,情不自禁地在音像与历史的穿梭回荡中生发感动、净化和思考……

然而,周恩来何以能够在风云变幻中表现出如此高贵的品质,何以能够把共产党人之为共产党人的伟大表现到如此令人景仰的高度?作品告诉我们,其中最为深刻的动因不是别的,就是那种融入整个生命的人民主体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早在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立下“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的远大志向,而把这一志向变成现实,则是投入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之后的事。正是在这种实践中,在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炼狱中,他才得以和毛泽东等其他共产党人一道,真真切切体验和认识人民的伟大,进而探索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锤炼出为人民服务所需的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剧中的人民群众,无论是八奶奶作为个体表现出的深明大义,还是抗洪、抗震群众作为集体表现出的奉献牺牲,都是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一句“我们的人民多么可爱”,就是周恩来的人民主体观的情感化表达。只有确立这样的主体观,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邢台大地震时,周恩来赶到白家寨慰问受灾群众。当他发现群众面对寒风时,便立即让群众转过身去,自己则站在迎风一方对群众讲话。这不是艺术虚构,而是取自邢台人民至今仍在传诵的历史真实。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这类不经意、不做作的自然举动,才那样真实、深刻地表现出人民总理为人民的赤子情怀。它毋庸置疑地表明,在人民总理那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存在,而是已经渗透到情感、情绪直至无意识层面,成为一种近乎本能地支配行为的精神形式。什么叫群众观念、什么叫群众路线,什么叫人民公仆、人民领袖,从周恩来身上可以得到典范的回答。至此,我们也就可以作出归结:西花厅那灿如繁星一般的海棠,就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周恩来心系海棠,正是他心系人民的诗意升华。

历史早已证明,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及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二法门。如今,我们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地服务人民,已成为决定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的严峻抉择。有道是“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其二)从一定意义上说,《海棠依旧》发出的就是这样的热切呼唤。

(作者: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原载求是杂志2016年第14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刘润为
刘润为
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4
0
0
20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