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

作者:王岩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4-08 524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

  我们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营造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文化环境。吴结/绘

  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第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诠释,抵御异质性文化的侵扰,而且通过其对社会成员的教化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和人力资源。意识形态在文化传承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最深层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意识形态,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一方面,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抵御和消解能力,发挥其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才能有效应对来自不同思想观点的挑战与侵蚀,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第二,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安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安全,意识形态与其代表的阶级对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的占有有着本质的联系。当前国内外一些人宣扬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其本质就是要在推进私有化的进程中动摇和颠覆我国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最终实现西方主流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消解和同化,颠覆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要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公有制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第三,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民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遏制社会不公平现象,最大限度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鉴于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要搭建起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对话平台,处理好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包容多样,化解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制度才能真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我们的意识形态才能显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夯实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核心。

  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体现了执政党的政治信仰,而且还是其确立政治制度、制定大政方针的指导思想。因此,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涉到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程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还是党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国际局势的能力,都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是关键。只有切实认识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灵魂,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真正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能力。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规导和制度建设功能,这既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彰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又为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构建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提升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传播能力。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东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话语权的较量,是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的较量。一国的传播能力、传播手段是否先进和强大,决定了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流传程度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攻击和渗透,我们的反渗透举措就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增强软实力,在加强媒体安全、加大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防御功能的同时,“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营造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文化环境。这既是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形象的需要,又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