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

作者:薛艳晓 来源:学习时报 2018-11-02 1654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

薛艳晓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

许光达是开国大将,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鲜明提出“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直接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大力提升了我军战术技术水平,为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装甲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点将:走马上任装甲兵司令员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的许光达随彭德怀进京,协助起草第一野战军给中央军委的工作报告。一天,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在交谈中谈到许光达今后的工作问题。许光达表示愿意继续从事军队工作。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知道大家的话题后问许光达:“你想搞哪一样,空军还是海军?”许光达回答:“还是陆军吧。”毛泽东说:“我们从实际出发,陆军机械化,先从坦克搞起,就让许光达去拉这个架子。”

说起许光达与坦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黄埔军校炮科学习,后来他到苏联疗伤期间参加汽车训练班学习,先是学习汽车,后来还学习了坦克驾驶及坦克排、连、营攻防战术和技术保障等课程。由于当时我军装备十分落后,他学习的坦克知识一直没能发挥作用。1948年4月底,许光达指挥部队追击南逃的国民党军延安、洛川守敌,接到前方急报,敌人一种新的武器铁车,火力很猛,官兵伤亡很大,快顶不住了。许光达直奔前沿阵地,从望远镜里看到坦克时,他却出人意料的兴奋起来。他命令部队挖沟、砍树设立路障,用酒瓶装汽油绑上雷管制作“土炸弹”。官兵们受到许司令员的感染,对张牙舞爪的铁家伙不再害怕,敢打巧打,此战缴获7辆坦克。许光达未驾坦克战场杀敌,先克敌军坦克获胜利,高兴地让儿子爬上缴获的坦克留影纪念。西北野战军领导接到报告后,向各部队推广了许光达指挥打坦克的经验。

如今,毛泽东点将,彭德怀力荐,许光达表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这后半辈子就把心血花在这上面。一定把它搞好,直到去见马克思!

1950年6月,许光达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带着22名干部战士来到北京,开始了筹建装甲兵领导机关的工作。

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

1964年,许光达司令员与参加核效应试验的坦克成员交谈。

不能掌握技术就没有战车部队

1950年,解放军坦克部队数量十分有限,只有2个战车师,2个战车团,543辆坦克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比较陈旧,有的已经破烂不堪、不能动弹。部队中的原国民党军队人员需要改造,解放军培养的官兵懂得坦克技术的又为数不多。许光达在主持制定装甲兵部队整编中,将原战车第一师第三团调出,组建坦克学校,亲自兼任校长,加强人才培养。

朝鲜战争爆发,许光达向中央军委提出购买苏联坦克以装备部队。为使官兵尽快掌握新装备,他亲自参与制定训练大纲。部队入朝作战不久,他就带领人员穿越敌人火力封锁线,走遍多个连队,对坦克部队的作战使用和技术保障进行深入调研。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他回到国内指导部队从实战需要出发修改训练计划,重点解决夜间驾驶、防空、伪装和乘员间的协同等问题。根据坦克先遣团干部情况,许光达还向中央军委建议,干部必须经过院校培养,不要由战士直接提拔,使装甲兵成为全军第一个实行院校毕业生当军官的部队。

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某坦克团团长赵明奎,由于文化水平低,许多坦克行军的符号记不住,画成一些小王八。这个战场上不怕牺牲的硬汉子,却在技术困难面前露了怯,许光达又好气又好笑。他深知科学技术在打赢现代化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干部教育的好坏是实现教育计划的关键,提高官兵文化水平、加强军事训练成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1951年,许光达在装甲兵集训会议上首次提出:“战车部队是技术兵种,不能掌握技术就没有战车部队。”第二年,他进一步指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技术工作,离开了技术工作,既无建设可言,也就没有装甲部队。”1953年,他再次强调指出:“‘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两年多来完全证明了这个提法是正确的。”1954年,装甲兵先后组织全军首次驾驶联合竞赛和首次射击竞赛,集中展示了抓部队正规军事训练取得的良好成效。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审定许光达的有关条目时评价,“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这一观点正确地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地表述了政治与技术、精神与物质、人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关系,是有远见卓识的。

不懂点技术,怎么去领导部队?

许光达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和抗大第三分校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办校育人经验。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后,他积极推动建立具有兵种特色的正规的军事教育体系,坚持学校训练、在职训练“两手抓”,着眼培养中高级指挥干部和技术人员的需要,报请中央军委“集中力量办几个合乎标准的学校,也要办几个次等的学校或训练班”。装甲兵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院校先后组建,许光达亲自兼任装甲兵学院院长。他亲力亲为,指导院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学员上战术课,着眼红色基因传承和兵种特点,总结推广“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虚心钻研的学习作风”的装甲兵院校校风,被誉为装甲兵教育事业奠基人。

许光达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指示装甲兵各级机关建立“军官日”学习制度,只要中央军委没有重要会议活动,他都坚持参加学习,有时还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到院校跟班听课。一次,教员讲授《坦克炮反后坐装置的检查》,许光达听完理论讲解后站起来提问:“报告教员,反后坐装置的检查表上的3条线为什么是斜的?他的制作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专业难点,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员平时不讲授。没想到许光达提了出来,教员边画图边讲解,许光达听得很认真,问得很详细,直到弄懂为止。

尽管年轻时在苏联学习过坦克知识,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后一直坚持学习,但许光达仍然感到不能满足工作需要。1958年8月,他专门抽出时间到第二坦克学校学习坦克驾驶。他要求教员从车辆的构造、维修保养、驾驶理论讲起,系统学习有关知识。他钻进坦克,了解装备性能,学习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规程,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时值盛夏酷暑,坦克里闷热难耐,很快就汗流浃背。实车驾驶中,教员照顾他年龄大、战争年代负过伤,让他开窗驾驶。许光达却不领情,说道:“打起仗来难道也能开窗驾驶吗?”教员们看他如此严格要求,不解地问道:“司令员,您这么大年纪,还这么认真干吗?尝试一下驾驶坦克的滋味不就行了。”许光达回答说:“我是装甲兵的司令员,不懂点技术,怎么去领导部队呢?”

许光达司令员带头示范引领,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从装甲兵机关到部队学技术、抓训练蔚然成风,官兵军事战术技术素质大幅提高,部队战斗力明显增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