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初心永续——回眸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初

作者:邵维正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7-18 1129

寻根溯源 初心永续

——回眸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初

邵维正

只有通过追根溯源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征程。水有源,树有根,人民军队的源和根就存在于建军初期。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首先要弄清楚这支军队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只有通过追根溯源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回眸人民军队的创建进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性时段和标志性环节。

武装起义,组建红军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举起了屠刀;7月,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宁汉合流对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实施残酷的屠杀,数万革命者倒在血泊中。至此,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中国共产党没有被气势汹汹的反动派吓倒,毅然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中共中央于7月下旬决定集中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随后又颁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7月27日,周恩来由武汉经九江到达南昌。根据中央决定,组成由周恩来任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南昌起义。

8月1日凌晨,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前委领导下率领2.3万起义部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灭守敌3000多人,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9月9日,湘赣边界在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发起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先后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下令各部撤出战斗转移至浏阳文家市,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时部队已不足1000人。前委决定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三湾改编中把共产党支部由过去建在团上,改为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等等。这些重要举措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密切了官兵关系,严格了内外纪律,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良好开端。10月下旬,毛泽东率部挺进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创举。

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三河坝地区后,连续激战遭到失败。10月中旬,南昌起义余部进入赣南天心圩时,只剩1500余人,而且军心动摇,有溃散的危险。朱德在陈毅协助下对部队进行初步整顿,使队伍得以稳定,10月底在大庚、11月上旬在上堡又连续两次整顿部队,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严格组织纪律。“赣南三整”与“三湾改编”有异曲同工之效,都为建设好人民军队打下基础。

1928年4月中旬,秋收起义部队与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在井冈山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胜利会师后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这在当时是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劲旅,后来成为威震四方的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的主力。

万事开头难,各路红军的组建为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组织基础,在组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成为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优秀基因。

铸魂定向,创新定型

有了一支人民军队,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然而要把这支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创造性的艰苦努力。

中国工农红军广大指战员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和英勇的献身精神,然而农民阶级局限性和旧军队习气也常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如何在农村革命战争环境中,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共产党领导下能担负起革命重任的无产阶级新型军队,是红军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历史性课题。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先后占领瑞金、长汀,又三攻龙岩,经过英勇奋战相继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成为后来中央苏区的基础。在此前后,红军内部由于积习较深,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常有流露。比如认为军队自古就是打仗,军事好一切都好;当兵吃粮,理所应当,不愿过根据地的艰苦生活,期望走州过府攻占城市;把政治工作干部说成是“卖狗皮膏药”的,主张“司令部对外”,等等。对这些看法时有分歧和争论,核心是党的领导和红军性质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红军执行革命任务妨碍极大。这些问题虽经讨论多次,但思想仍未得到统一,终于在6月召开的红四军七大激烈爆发。这次会上围绕30多个具体问题争论不休,许多代表认为毛泽东负有责任。在改选前委时,毛泽东落选,离开了红四军领导岗位,会后去闽西做地方工作。

8月,陈毅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以及内部的争论。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红四军的建设,中共中央9月28日发出《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的正确方面,同时批评红四军未经中共中央许可改选中央委任的前委,要求红四军领导加强团结,纠正错误。

红四军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九月来信,并派人接回毛泽东主持前委工作。前委领导在一起谈心沟通,各自做了自我批评,并决定召开红四军九大,系统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集中解决红军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1929年12月28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上杭古田镇召开。120多位代表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顺利通过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里程碑式的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规定了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

思想建党开新篇,政治建军结硕果。古田会议决议充分体现了首先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党建军的理论,系统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和军队,如何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提出的建军原则和制度,经中央认定和推广,在红军其他部队中也得到逐步贯彻和实行,对整个红军建设起到了定向铸魂的作用,提高了立足中国国情的建党建军水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学说。

当年出席红四军九大的代表大概不会想到,85年后又一次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2014年10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决策、亲临指导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隆重举行。这次新古田会议有着丰富的历史承载和深刻的政治内涵,领悟革命传统,重温古田精神,接受圣地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指引,围绕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确立起来,着力抓好铸牢军魂、高中级干部管理、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斗精神培育、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等重点问题,全军上下备受鼓舞,决心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正本清源,革弊鼎新,从古田再出发,发挥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精神力量,迈开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新征程。

百战磨砺,淬火成钢

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面对严酷的革命战争,这支军队不仅要定准方向,铸牢军魂,还要能打仗、打胜仗,练就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本领,才能完成好革命的政治任务。创建不久的红军有一个特点,不是学好了再打,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靠着在频繁艰苦的战争实践中磨砺顽强的战斗作风,形成独特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经过艰苦努力,红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30年春已发展到十几个军,约7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共10万人。这时,中共中央开始实行战略转变,主力红军组建军团和方面军,形成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成立了红军总部和战略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体制。

红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下令调集重兵,对苏区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的10个月里,国民党军接连对中央苏区发动三次大“围剿”,兵力从10万、20万增至30万人,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妄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苏区。

红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展开了英勇的抵抗,并探索和形成了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实行运动战、在运动中发现敌人弱点打速决战歼灭战,不失时机地实行进攻、扩大成果等作战原则,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1931年夏,毛泽东填词记述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红军的战法。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往往会出现反复和曲折。随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尤其是错误的军事路线影响到中央苏区之后,红军建设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挫折。教条主义者否定了红军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方针和正确的作战原则,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举世瞩目的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对红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血与火的考验。红军在长征中面对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斗争:一是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两年间共发生600余次战斗。二是经历党内的两次重大斗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北上途中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使红军指战员心明眼亮,坚定跟党。三是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克服恶劣环境造成的生理极限。红军正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闯过了敌情、政治、自然等重重艰难险阻,练就出钢筋铁骨的英雄群体,这样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打不倒压不垮、不可战胜的。

温故而知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抗日民族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一路走来。90年间形势和任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民主制度和不怕艰险、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红色基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会变也不能变。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要以史鉴今,不忘初心,继承优良传统,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创新,认准目标,勇于担当,不负使命,努力拼搏,经过强军兴军的艰苦实践,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