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与雷锋精神的形成

作者:刘建武 汤文娟 来源:环球视野 2017-12-23 2236

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与雷锋精神的形成

 

刘建武 汤文娟

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与雷锋精神的形成

摘要: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伟大战士雷锋虽未谋面,但历史却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没有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就不可能有雷锋的新生;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就不可能有雷锋精神的形成;没有毛泽东的倡导,就不可能有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毛泽东思想是雷锋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雷锋是坚持不懈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雷锋精神的形成与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

雷锋在谈到自己的成长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时说:“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自己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今后,我要更好地学习毛泽东著作,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永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精神的形成,除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外,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雷锋是毛泽东思想的努力学习者、忠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他从毛泽东的著作中寻找和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就不可能有雷锋精神的形成。

一、毛泽东思想是雷锋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

雷锋童年历尽磨难,可以说打从娘胎一出生就掉进了苦难的深渊,短短几年时间里,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妈妈先后惨死,还不到七岁的雷锋就家破人亡成了孤儿,过着衣食无着的生活。正当雷锋被逼到绝境时,1949年8月,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湖南,雷锋和乡亲们一起在黄花塘附近迎接解放军,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跟着毛主席一辈子”,这个决心鼓舞和伴随了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

(一)雷锋为什么会对学习毛泽东著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反复复读毛泽东的书,是雷锋追求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雷锋把科学理论比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刻苦钻研,努力学习。那么,雷锋为什么会对学习毛泽东著作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

首先,雷锋对毛泽东著作的浓厚兴趣是与他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亲身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过去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成为新中国的主人,而这一点在雷锋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过去欺压百姓的地主、恶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雷锋在政治上翻了身。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还使他分得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二亩四分田,并得到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同时,蒸蒸日上的国家建设也使雷锋备受鼓舞。这一系列的新变化,使雷锋深切体会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是怎样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走向欣欣向荣的,对此他从心底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应当说,经历了苦难与厄运重创的雷锋,对于共产党、毛主席抱有浓重的感恩情结。在解放不久后,雷锋深知最该感谢、最该永世不忘的救星就是毛泽东,就是共产党。他要学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万岁”,他做梦都想见的人是毛泽东,他最重要的愿望是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如同他说的那样:“党和毛主席救了我的命,是我慈祥的母亲,我为党做了些什么?当我想起党的恩情,恨不得立刻掏出自己的心,当我想起我所经历的一切太平凡的时候,我就时刻准备着,当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毛泽东著作还没出版的时候,雷锋只能从别人口中得知毛泽东的故事,通过别人的转述,了解这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伟大领袖。那时候,毛泽东著作的发行量还很少,只发到县委书记一级,雷锋作为县委书记的秘书可谓近水楼台,获得了先看先学的条件。雷锋深感以能够比别人先学毛泽东著作为荣,并经常与他人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在望城县委之所以会提早掀起十年,雷锋就是重要的发起人。可以说,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动力之源,首先是来源于他对新旧中国历史巨变的深刻感受。正是这种强烈对比使他产生了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事业的无比热爱,而学习毛泽东著作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的体现。

其次,雷锋对毛泽东著作的浓厚兴趣是与毛泽东思想对他的教育引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的著作,不仅深刻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既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也是人们在新时代如何为人处世和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和行动指南。通过阅读毛泽东著作,雷锋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对党和毛泽东的朴素感情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如何为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奋斗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毛泽东著作深深吸引着善于思考和善于探索的雷锋,从中他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动力。他说:“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真使我看得入了迷,越看越使我感到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儿永远也使不完。”正是这股干劲,使得雷锋基本上每天都在学习毛泽东著作,从1958年到1962年,雷锋研读了大量毛泽东著作,包括《毛泽东选集》以及一些单行本等,反复进行研读,时常还会写下读后感和标注书眉笔记。正是通过对毛泽东著作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雷锋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改造,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理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再次,雷锋对毛泽东著作的浓厚兴趣是与当时全国兴起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热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央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和理论教育工作,1951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同年2月,中央又发出了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通过出版、书刊、报纸、广播等渠道,在全国迅速开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1951—1953年,《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普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开端。1960年9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后,从军队开始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很快推向全国。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出现了学习毛泽东思想、读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各地党组织也开展了各种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活动。有的地方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学习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结合当前工作展开讨论。有的地方报纸纷纷发表社论动员广大人民学习《毛泽东选集》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先恐后加入到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行列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早已开始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雷锋不仅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而且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成了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

(二)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方法多样

对于雷锋而言,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是上级要求完成的任务,而是基于坚定信仰的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据雷锋的战友回忆,雷锋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不仅不放过一点空闲时间,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而且随时以毛泽东著作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那么,雷锋是怎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呢?

一是雷锋通过发扬“挤”“钻”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毛泽东著作。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雷锋从不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他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他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雷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鞍钢工作时,不管工作多么劳累,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毛泽东著作,他制订了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学到10点甚至11点的自学计划。到部队后,尽管工作更忙,但雷锋的学习从未停歇过。他在1960年12月的一篇日记里写道:“我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做到书不离身,有空就掏出来看一段,在明年读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重要文章,重读《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中的重要文章,坚决做到边学、边想、边改、边运用。”雷锋一参军就到汽车连当汽车兵,工作岗位不固定,在紧张的施工任务中,整天驾驶着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于是,他只好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子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上一阵子。每天出车回来,晚上的时间,除了参加连里的正常活动,总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有时熄灯号响了,他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为了不影响同志们的休息,只好离开宿舍另找别的地方去读。因此,车场、工具棚、厨房、司务长宿舍都成了他夜间看书的好地方。有时连队干部在工地值夜班,他也到连部办公室去读书,一坐就是大半夜。雷锋以火一般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著作,在几年的时间里便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4卷和部分毛泽东著作的单行本。

二是雷锋通过“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的方法,潜心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雷锋在和指导员谈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情况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呢?是不是把毛泽东著作都看下来,并且懂它的意思呢?”指导员提出,学习毛泽东的著作,一定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了就要用,要善于领会精神实质,要善于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雷锋的特点不仅是善于学习,而且非常善于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比如,他所在的班里调来一个战士,有的人嫌弃他落后,雷锋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关于如何对待落后同志的论述;执行繁重任务时个别同志有怕累情绪,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关于如何树立不怕苦和累的论述。这些学习,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雷锋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公式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按毛主席指示办事”。所谓问题,在雷锋那里,是从实践中来的,它或者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问题,或者是对于国际、国内形势等的认识问题。雷锋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反复实践比反复学习更加重要,不在反复实践中来体会,就不能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更不能正确掌握毛泽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雷锋看来,学习毛泽东著作就是要联系实际,在思想上有什么疙瘩时,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时,在生活上有什么问题时,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些都可以在毛泽东著作中找到答案。做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这些都可以用是否符合毛泽东思想来检验。雷锋真正做到了学用一致,做到了用毛泽东思想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

(三)毛泽东思想是雷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在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雷锋精神之所以被后人广为传颂和学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引领下,雷锋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爱憎分明、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服务人民、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一是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雷锋形成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的著作充满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矛盾论》所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实践论》关于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及关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思想都对雷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通过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雷锋学会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雷锋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个人行为的最高道德准则。通过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深深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一个共产党人,毕生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雷锋就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做到处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事事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雷锋的一生,表现在了他的一言一行当中。正如雷锋所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可以说,雷锋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三是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雷锋形成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价值观。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精神境界、价值追求等,是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是与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之中。雷锋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在毛泽东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践行共产主义价值观,认为要为长远目标而奋斗,关键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从而成长为了一名脚踏实地的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者。正如雷锋所说:“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二、雷锋是坚持不懈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决心”,而是把它变为了自己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雷锋既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又是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一)雷锋坚持不懈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主观世界

雷锋在学习钻研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逐渐成为广大青年中改造主观世界的典范。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雷锋成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人。爱憎分明是无产阶级道德的显著特点,“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的爱憎极为分明,他对阶级兄弟和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对剥削和压迫人民的阶级敌人有刻骨的仇恨。1958年6月13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读了《沉浮》以后,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通过沈浩如和简素华的恋爱故事教育了我。我认为简素华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意志,那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那种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那种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对群众那样的关怀,是值得我学习的。沈浩如同志是一个有严重资产阶级意识的人,处处只为个人打算,怕吃苦,他那些可耻的行为,我坚决反对。”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雷锋成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本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使他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道理。他认定:“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决心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不仅有着这样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完全做到了言行一致,无时无刻不忠实于这个信念。正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念的影响下,他正确处理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刻秉持着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雷锋短暂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雷锋成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样也是经受考验和磨砺的重要精神支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更是一种革命的拼搏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雷锋将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视为珍宝,时刻秉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在艰苦的条件下,雷锋积极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要求,处处坚持精打细算,还特意制作了一个收纳捡拾到的各种各样东西的百宝箱,以便随时使用。1961年4月3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的话给了我深刻的教育与启发。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都要十分地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一切作长期打算……注意节约。今天司务长发给我两套单军衣和两套衬衣,我只各领了一套,剩下那两套衣服交给了国家,以减少国家的开支,支援祖国的建设。”毛泽东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影响着雷锋的一言一行,雷锋成为自觉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楷模。

(二)雷锋自觉地学习毛泽东倡导的先进模范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年代和和平时期涌现出的各式英雄人物自然而然地成为追求进步的人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那些被毛泽东倡导学习的先进人物成了无数青年向往的楷模,雷锋就是在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的过程中成长的。雷锋通过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从而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在雷锋139篇日记中,有近30篇记述了他如何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和完善自己。

比如,董存瑞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对雷锋产生了重要影响。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头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董存瑞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一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看到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故事,雷锋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被那崇高思想和英雄事迹深深地折服,并发自内心地佩服董存瑞。在得以亲自见到董存瑞的亲密战友郅顺义老英雄,听了他讲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后表示:“董存瑞英雄对敌人万分的愤恨,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在战争当中,英勇顽强,丝毫不畏缩,为人民的解放牺牲自己。董存瑞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我一定要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深深地印在了雷锋的脑海里,雷锋总是以英雄为榜样,学以致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又比如,时传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对雷锋也有重要影响。时传祥,14岁逃难从家乡来到北京,当起了掏粪工人,遭人白眼,受尽了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时传祥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对党满怀感激之情,觉得掏粪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所以他加入清洁队又继续为市民服务。他认为掏粪也是光荣的职业,他苦中作乐,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传祥身上那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雷锋,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当一个大粪夫是非常光荣的。1959年参加北京群英会的时传祥同志,不就是一个掏大粪的工人么?我要是能够当一个这样的大粪夫,那该多荣幸啊!”雷锋在时传祥身上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社会就像一架由多种部件构成的大机器,各个职业就像社会机器上的不同组成部件,而岗位职责则是衔接各种零部件并使机器有效运转的螺丝钉。他在鞍钢担任推土机驾驶员时,发现用推土机铲煤时往往会带一点泥土,而一点泥土掺在煤里会影响炼焦的质量,焦炭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炼钢。为此,雷锋努力钻研推土机的落铲技术,尽力做到既能把煤铲干净,又不带进一点土。有时带进一点土,他就下车把土挑出来。雷锋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找办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当雷锋发现推土机往煤山上爬发动机会突然熄火的问题后,就仔细研究推土机的说明书,并根据发动机工作原理,找到了发动机熄火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雷锋都始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螺丝钉”精神,真正做了“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还比如,向秀丽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对雷锋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12月13日,向秀丽在化工车间为制造“甲基”的药剂投料加酒精时,一只装着20多公斤无水酒精的玻璃瓶突然滑落下来,瞬间,大量酒精因触到了工厂左边10个正在燃烧着的煤炉而燃烧起来,而旁边还放着金属钠,如果爆炸,足以毁掉整个工厂。在危急关头,向秀丽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前来抢救的人们赢得了时间,制止了一场危在眉睫的爆炸事故,而她自己却因为伤势太重而牺牲。在读《向秀丽》这本书时,雷锋感觉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浑身是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我时时刻刻都要以她为榜样,经常对照自己和鞭策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三)雷锋按照毛泽东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雷锋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就是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的典范。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既表现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慷慨解囊;也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体现在他时刻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他希望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贡献给伟大的祖国。1959年11月的一晚,半夜突降大雨,正在看书学习的雷锋得知建筑焦炉的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时,他不畏寒冷冲进雨中,用自己的棉被、衣服抢盖水泥,还发动20多名战友一起帮忙,避免了国家财产的损失。后来雷锋和战友雨夜抢救水泥的事迹还登上了《共青团员报》,雷锋却说:“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党对我的要求和希望还是做得很不够。”1960年8月,雷锋所在部队的驻地抚顺暴发洪水,雷锋不顾之前受伤的疼痛,和战友们一起奋斗在抗洪一线,连续抗洪七天七夜。面对国家利益受到威胁,雷锋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在最前线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在雷锋日记中就记录了类似的一件事情:“我看到一位同志做了一件损公利己的事,心里过不去,立即批评和制止了他。爱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是我的责任,不能不管,今后还应该大胆地管。”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也体现在他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上。无论何时何地,雷锋的付出从不计个人得失和回报。有一次,雷锋在因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药回来的路上,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还有一次,雷锋晚上起来上厕所看见炉子把地板都烧坏了,怕大家煤气中毒,赶紧浇灭了炉子,又怕大家冻坏身子,大半夜又到外边找来小木头柴,重新把炉子生着了。雷锋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为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100元。在听说辽阳市遭受洪水灾害后,又毫不犹豫地寄过去100元。雷锋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部用于帮助他人,而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连一瓶汽水都舍不得喝,等等。雷锋就是这样,为社会无私奉献,为他人全心全意。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还体现在他对待他人像春天般的温暖上。雷锋一生中不仅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帮助战友,对群众也同样无微不至。他把人民大众视为自己的亲人,只要是人民群众需要的,不管份内份外都主动去干。在连队,公差勤务、内务卫生,他事事抢在前面;部队放电影,他为了让别人去看,自己主动留下站岗;平时战友的衣服、被子脏了,袜子破了,他不声不响地帮助洗净补好;谁要是生病了,他主动地去请军医,端水送饭;发现哪个同志有了缺点毛病,他利用一切机会找其谈心,热情帮助改正,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人,他也总是耐心辅导。人们形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比如因公外出时,雷锋帮助老奶奶提包袱,给老奶奶买早餐,给老人让座;见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

雷锋是平凡的,因为他同无数普普通通的青年一样,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他没有重大的发明创造,也没有影响历史发展的丰功伟绩,他所做的这些好事是一般青年都能做到的。但雷锋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做着这些平凡的好事,坚持了一生。雷锋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毛泽东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三、雷锋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哺育

雷锋精神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从根本上看,是与雷锋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践行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毛泽东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与雷锋爱憎分明阶级立场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得出了“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正是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正确分析,解决了革命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团结力量、孤立力量和打击力量问题。幼年雷锋身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但是在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以前,他并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他是在不断学习毛泽东著作中,逐步认识和领会阶级斗争学说的。这个学习过程,把从书本上学到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概念同阶级斗争的感性事实结合起来,因而对阶级和阶级斗争概念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雷锋在日记中写道:“看问题不仅要看现象,还要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有人说南方的地主剥削农民轻些,农民受的苦浅些,北方的地主狠些,剥削农民重些,农民受的苦深一些,这都是不正确的。张三地主是活阎王,李四地主是笑面虎,这绝不能说张三地主不好,李四地主好些。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这里,雷锋并不是用“我看到的南方地主和北方地主一样狠”这种经验事实,来驳斥“南方的地主剥削农民轻些”的观点,而是从一般的阶级斗争理论,从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的实质来看问题,从而揭穿某些地主“好些”的假象。这里,雷锋并没有创立新的概念,而是把感性认识同从毛泽东著作中学到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一结合,在他头脑里,对于地主阶级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概念理解就更深刻了。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使得雷锋憎恨旧社会和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敌人,热爱什么阶级和反对什么阶级就集中表现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在刚开始,雷锋其实并不十分了解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它的根源。指导员高士祥告诉雷锋:“你的苦,我的苦,和所有劳动人民的苦是一样的。世界上比我们苦的人还多得很呢,不仅我们受过苦,而且所有工人农民都受过我们这样的苦。”然而,雷锋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在“两忆三查”运动中。1960年,部队开展了“两忆三查”运动。由于雷锋过去所受的苦难深重,工程兵政治部让他到所属部队去作巡回诉苦报告。许多干部战士听了他的报告,回忆起自己的苦难经历,忍不住流泪。当时雷锋还以为,在座的首长和同志们只是因为同情自己的苦难而流泪的。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又参加了连里的忆苦大会。会上他听到班长的苦难经历,真是一字一泪的血泪史啊!雷锋还从俱乐部张贴的统计表中,看到了全连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志家庭受过苦,有不少的同志本人受过苦。雷锋这时才明白了,不光自己有苦,原来有这么多受苦的人。为什么许多干部和战士流泪?原来他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不久,领导又让雷锋到兄弟连队和海军、空军部队去作诉苦报告,参加了那里的诉苦大会。他听到了一字一泪的控诉,看到了一笔又一笔的血泪账。他还在《前进报》上看到,上面有沈阳部队杜平副政委的题词:“雷锋同志的苦难,是整个阶级、民族的苦难。在新中国成立前,受到像雷锋那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受苦难人中的一个。”这些都让雷锋不由得细细思索起来,思想之门也随之豁然打开。

在全连“两忆三查”运动总结大会上,他激动地说:“现在我才真正懂得了谁是我们的恩人,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都是受苦人,我们的遭遇是一样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同志们的苦就是我的苦,同志们的仇就是我的仇。”

“两忆三查”教育使雷锋牢固树立了阶级斗争观念。有一次,副指导员张耀荣在党团员积极分子大会上,根据当时国内阶级斗争情况,列举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等在我国人民处于暂时困难时幸灾乐祸,并严肃地指出,被打倒的剥削者是不甘心灭亡的,只有向他们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才能巩固住胜利果实。这些话,进一步激发了雷锋的阶级觉悟。他在记述这次会议的情况的日记里说:“听首长说:因近两年来我国遭到特大的自然灾害,给我们造成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可是目前阶级敌人有所抬头,想乘机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听了心里直发火,恨之入骨。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个血海深仇,使我永远铭记在心。解放后,伟大的共产党拯救了我,党像慈父般的哺育和教育着我,从记事那天起,党和毛主席便成了我心上的太阳;对阶级敌人更加憎恨。由于不断受到党的教育,懂得了阶级斗争。像我这样的穷苦人,不斗争就没有出路。”

正是基于阶级感情,雷锋才会说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样的话。

(二)毛泽东关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与雷锋远大理想信念的内在联系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贯穿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整个过程。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也十分重视对全体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认为应当“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

雷锋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增强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自觉性,形成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目标,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雷锋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同其他人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比如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行为、一切追求进步的所作所为和党的号召以及社会的呼唤等都对雷锋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雷锋懂得了世界发展的辩证法,懂得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历史规律,懂得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当年《人民日报》在讲到雷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的原因时是这样说的:“第一,雷锋并没有停顿在感性认识阶段。停顿在感性认识阶段,并不能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第二,雷锋并不是自己根据感性经验去创立世界观的一般的理论范畴,而是在学习马列主义及毛泽东著作中,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把对于特殊的认识和一般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学习中,要抓住什么根本的东西呢?用雷锋的话说,就是“为谁活着,怎样做人”。在雷锋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过程中,党对于雷锋的培养,他自己的学习,都抓住了这个根本的东西,树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品质。如果说,起初雷锋对于这一点还没有意识的话,那么在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就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了。雷锋说:“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是他学习的最深感受。雷锋的崇高品质,也是判断雷锋是否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标志。雷锋在自己日常的言行和平凡的工作中自觉地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实践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的诺言。

(三)毛泽东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与雷锋言行一致精神品质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一向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首先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和克服本本主义,就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并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延安整风中又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把它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不是生吞活剥地学,不是走形式、做样子,简单地背诵一些词句,而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努力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自觉地进行实践,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人。对于一个人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心里怎么想行动上就怎么做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雷锋说:“有了伟大的热情,才有伟大的行动!今天是星期日。有的同志叫我上街看电影……在这风和日丽的春天里,正是农忙的季节,公社的社员们都在紧张而又忙碌地耕地、播种。我是一个农家的孩子,现在虽然成了一名祖国的保卫者,可是我有责任支援农业,改变农村的面貌,为农业早日机械化、电气化贡献一点力量。想到这些,我哪里有心看电影呢?拿着铁锹跑到了抚顺李石寨人民公社万众生产大队,和社员们一起翻地。”1961年5月1日,他写道:“今天是伟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我没有上街看热闹,把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干净净地打扫了一遍,帮助炊事班洗菜、切菜、做饭,用了3个小时。”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言行相统一的活生生的雷锋,日记真实地再现出他言行一致的风格和特点。

(四)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思想与雷锋舍己为人崇高境界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始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思想,并且严肃批评小团体主义“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人,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和本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所以,“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讲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广大党员必须坚持和弘扬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坚持和弘扬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和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出发点,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应该也绝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雷锋从毛泽东思想学习中深刻地懂得,没有阶级的解放就没有个人的解放,没有集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他总是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公共财物,总是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关心和帮助他人。雷锋对同志、对人民充满深厚的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地将毕生的精力献给党和人民。1961年12月3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班乔安山同志的母亲病了,今天来信叫他请假回家看看,首长批准了他三天的假。可是他着急回家缺钱,想买点东西给母亲吃,钱又不够。正当他为难的时候,我一考虑心里过不去,我想:他的母亲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他有困难,也等于是我的困难。我和他是阶级兄弟,应当互相帮助。想到这里,我立刻拿出了自己的十元津贴费,还买了一斤饼干,一起交给他,叫他带回家给母亲。”因为雷锋经常舍己为人,导致有人说他是“傻子”,雷锋却说:“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雷锋的“傻”就是一种大智若愚舍己为人的“傻”,体现了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五)毛泽东关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想与雷锋向往卓越人生追求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探究“人究竟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时,雷锋的回答与毛泽东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雷锋回答:“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是一个具有勇敢坚毅、开拓进取精神的人,一个具有极高的生命和道德自觉境界的人。雷锋从1956年6月小学毕业到1960年入伍的短短三年半中,曾经7次更换工作,每次更换工作都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提升并走向更大的辉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雷锋从根本上弄明白了毛泽东所说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原载《毛泽东研究》2017/3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