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式的小说《东方》

作者:胡世宗 来源:中国军网 2019-04-11 1323

史诗式的小说《东方》

胡世宗

史诗式的小说《东方》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已经开始启动。至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981年设立、每四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长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已评出九届获奖作品了,其中有多位军旅作家、多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获奖。首届“茅奖”获奖者之一的部队作家魏巍,是在当代文坛上颇有建树的人物。他获奖的长篇小说《东方》是宏观而立体描写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的作品,具有史诗性质。

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之时,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而立之年的魏巍随手写下一些类似在晋察冀边区写的抗战街头诗那样的短章:

【你,听到炮声了吗?
青年人!
不要光知道幸福,
不知道仇恨。
——《你》
当一只得寸进尺的野兽,
向你扑来的时候,
人们哟,
只有它自己的血,
才能够教训它自己。
——《只有》】

这些鼓动性极强的短诗发表于1950年12月3日的《人民日报》,作者是写给全国青年人的,更是写给他本人的。这组诗发表后20天,魏巍就奔赴朝鲜前线。

赴朝前,魏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学校教育科副科长。他在前线的主要工作是熟悉和了解美军情况,以便开展政治攻势。在前线,他采访了志愿军司令部有关领导,深入到阵地前沿。在汉江前线的日日夜夜,战斗激烈而又艰苦,魏巍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嘴唇干裂,眼睛熬红,耳朵震聋,他们一口炒面一口雪,坚持战斗,想的是祖国人民的安居乐业,想的是解救战火中的朝鲜人民。一个思考很久的问题反复跳动在他的脑海里: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从朝鲜前线回到祖国首都北京,便被任命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副主编,他匆匆地报了到,在一间小平房里,点灯熬油地完成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他以火焰般热烈、海洋般深沉的感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高贵品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宋之的看了后非常赞赏,由他转给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这篇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魏巍的大名传遍了全国,他到处接受演讲邀请,向人们讲述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这篇作品也传遍了整个朝鲜战场,战士们的心沸腾了。

朱德总司令看了魏巍的这篇作品后说,写得好,很好!毛泽东主席看过后,指示印发全军。在全国第二次文代会上,周恩来总理做报告时说:

【“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写他们中间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类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

从1959年到1979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魏巍写出了75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东方》,应该说,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宏大续篇。1977年12月的一天,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张文苑副社长让我去魏巍家约写一篇评论文章,我在魏巍位于北京西山的家里见到桌案上摆放的正是首版《东方》的校样。他说,与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相适应的应该是一部鸿篇巨制,仅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远远不够。写一部长篇的念头,在他1953年春天二次赴朝时就产生了。

他这次在朝鲜战地生活了九个月,回国后,又一头扎到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在那个厂里代职一个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他清楚,写长篇必然要把前方后方广阔的生活包容进去。他和工人一起上下班,胳肢窝里夹着饭盒,与工人一起排队买饭,工余时间和工人们玩扑克、下象棋。老工人去世了,他去参加葬礼;小青年结婚了,他也赶去贺喜。在二七厂体验生活时,和作家钱小惠合作,把著名的二七大罢工的素材写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接着又受革命烈士邓中夏夫人夏明重托,与钱小惠在南方采访半年,完成了一部《邓中夏传》。这时,魏巍仍未急着动笔写《东方》,他觉得,要想写出一部好的长篇,必须深入研究这个时代,必须拓宽生活领域。

这样,在1953年秋冬,他和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夫人刘秋华重返冀中大地。魏巍心细,带回了一辆破自行车,为的是这村那村跑着方便。他原本就与这里的乡亲们熟悉,这次来就混得更亲热了。1958年,魏巍第三次入朝采写志愿军回国的情形,写出了《依依惜别情》这篇真挚动人、脍炙人口的文艺通讯。这一切都是他为写长篇《东方》所做的铺垫。

1959年2月,魏巍躲到河北邢台驻军的一个部队驻地正式开写《东方》。这年年底,魏巍受命撰写“华北战史”而不得不中断已写出十章草稿的《东方》。这中间,他出访希腊,还受周恩来总理之命与巴金等人出访越南。1973年,魏巍第三次拿起笔写《东方》。他在广阔的视野里探索和表现我们的战士和我们的人民那伟大的心灵世界,从纵的方面写了朝鲜战争的全过程,从横的方面围绕朝鲜和祖国前后方两条线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线主要落笔写一个团,更集中写一个连;后方主要写冀中平原的一个村庄——凤凰堡。

小说中的主人公及一些干部战士就是这里的人,这就使交错发展的故事线索和情节得到呼应和统一。他总是着眼战争的全局进行构思,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绘战争,深刻揭示战争胜利的源泉。作品非常生动和精彩地塑造了志愿军英雄群像和其他各色人物,真实再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部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崭新的五星红旗下,为保卫东方和平、保卫新生的共和国勇于奉献牺牲,支援朝鲜反侵略战争和向社会主义奋进的火热现实。

魏巍曾解释使用简洁而雄壮的书名《东方》的含义:自从中国革命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之后,今日之东方已非昔日的东方了,人民在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并还有未显示出的潜在力量,这个力量无穷之大。“东方”这个命名与史诗性的内容是相称的。

1978年9月,《东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手上的三卷本《东方》,魏巍签赠落款的时间是“七八年十一月”。这部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买不到书的读者就天天听小说广播。丁玲说:

【“《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最精粹、最本质的东西。”】

2008年,著名军旅作家、以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刘白羽说:

【“《东方》为我国当代军事文学的创作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小说让人们看到这个九死一生、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东方巨人那种力挽狂澜、勇扭乾坤的大无畏气概,作者通过艺术的彩笔,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铭记这一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魏巍在他有生之年从未停止过深入生活和求新求变的创作。他曾两次到红军长征路上采访,1988年写出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他77岁的1997年,描写抗战题材的小说《火凤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东方》中涌动的澎湃的诗情和流淌出的燃烧的文字,将成为一笔韵味深邃的文化财富,激励着我军广大指战员为实现强军目标而奋勇前进。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19
1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