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争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作者:郭海成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1-10 1003

历史观争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郭海成

历史观争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热点辨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错误历史观,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树立正确历史观,关键是坚持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颇具迷惑性。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坚持唯物史观,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坚持唯物史观,还要坚持历史合力论。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8日07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