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优势,助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媒体深度发展,对“网生代”青年学员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习主席强调:“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解答好网络育人这个必答题,确保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铸魂育人最大增量。
运用网络技术为理论武装赋能
网络是新兴的传播媒介、传播空间,利用互联网赋能理论武装,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客观要求。创设融合式、不断线的全时学习条件,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线上可依托学习强军APP、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网络载体,承载多元学习内容,提供便捷访问渠道,建立常态更新机制,开发便捷共享的资源平台,线下突出现地宣讲、集中辅导等活动形式,确保学员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建设高时效、立体化的理论传播矩阵,依托本级强军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理论学习专题专栏,以理论快车、短视频、图解、海报等形式推出接地气、易共情的融媒体作品,让理论学习更通俗化、形象化。创新互动式、体验性的多样学习模式,在读原文、听讲座等传统方式基础上,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制作全景视频,提供沉浸式学习新体验,实现随时随地扫码听讲,常态开展理论闯关活动,提升理论学习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发挥网络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
新时代青年学员喜欢在网上社交,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迎网而上,主动占领网络、贴近学员、赢得学员。内容安排要精当管用,着眼网络时代碎片化、快餐式、选择性强的信息获取特征,通过AI大模型进行用户画像,真实掌握、深度分析学员个性特点,精准感知能力弱项、关注焦点和发展诉求,坚持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方法手段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网络发展大势,推动教育模式因“网”而变、向新而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由抽象说教变为形象感化、由“一时一地”向“随时随地”转变。可以利用AI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短视频、漫画或歌曲,根据时事热点自动生成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教育形式要喜闻乐见,探索运用网络化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办网上课堂、开展微课教育,利用AI设计情境模拟游戏,对学员进行情感分析并提供引导,不断用“数据线”加固生命线,用“信息力”强化思想力。
借助网络平台为带兵育人增效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军营,青年学员“网痕”“网印”愈加明显,借助网络知兵爱兵带兵,是新时代一线带兵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要善借网络关爱学员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朋友、同关注、共分享,善于通过他们的表情符号看思想状态、聊天语言看心理情绪、转发内容看观点倾向,善于利用AI分析社交媒体中学员的思想倾向,预警潜在认知偏差,使网络成为知兵的“听诊器”、带兵的“助推器”。要善借网络集聚学员的聪明才智,通过设置网上“咨询栏”、开设网上“意见箱”等,鼓励学员在网上对单位建设建言献策,利用网络问计于兵、问需于兵,推动带兵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