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作者:佚名 来源:清华研读间 2018-07-29 2234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东方的雄狮才能够屹立不倒。八百年前放翁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而去,今人传唱不绝;三十一年前,邓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的牵挂和敦促,国人谨记在心。

邓稼先为中国核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却如寂静低调的马兰花,从不宣扬自己的芬芳。今天,邓公走了整整三十一年,享受着祖国庇护的我们,不该忘记他的碧血丹心,更不能让他的夙愿被辜负。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父亲邓以蛰是当时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的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结下了深厚友情,少年时的二人常常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

回忆起童年,父亲对邓稼先的影响可谓巨大。「父亲对我的教育很严格……这些学习使我终生受益。后来从事科研工作,我能用准确简炼的文字写出科研报告,并能直接阅读外文参考资料,就是童年时代打下的基础。」

日寇统治时期,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日本侵略者为庆祝进入北平,强令学生游行,邓稼先出于爱国之情,将游行的旗子踩在脚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邓稼先的父亲果断地让大姐带他逃离北平,奔向大后方,几经周折去往昆明。自古多情伤离别,而在邓稼先离家之际,他的父亲这样送别他:「稼儿,为了祖国的强盛,你要立志学科学,将来报效国家。」报效祖国的种子,在年少时就种在了邓稼先的心中。

1941年,十七岁的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和培文中学任教各三个月。之后,抗战胜利,联大迁回北京,邓稼先也回到北京。北方学生的民主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邓稼先积极参加其中。

1948年夏,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的目标进入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进步留学生团体——「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下定决心尽快回国。他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准备学成归国。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也成为了一个传奇,当时只有26岁的他也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在1950年的国庆前夕,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国之后,邓稼先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6月21日,面对美英的核讹诈,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十月,二机部的领导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是「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庭和孩子。自此,邓稼先彻底从亲人的身边消失,也与周围所有的朋友失去联络。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撤去所有专家和设计资料。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期间,我国的科研人员们发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与自己的计算结果产生矛盾,如果选择相信苏联专家,却不能再得到他们的支持,研究难以为继。顶着重重压力,邓稼先带领团队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的数据和结论,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得到正确结果,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邓稼先在工作

在秘密的科研所和大戈壁的原子弹试验场之间,邓稼先来回奔波,每次试验他必亲力亲为,现场指导。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全世界瞩目的时候,邓稼先却来不及享受这成功的喜悦,马上又带领所里的研究人员进入原子弹爆炸现场采样,论证实际效果。之后,他又同于敏等科学家立刻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邓稼先与其他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1971年,杨振宁回国,最想见的第一个就是同窗挚友邓稼先。邓稼先接到中央通知,千里迢迢地赶回北京,面对老友「你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回国后没有任何消息」这样的简单问题,却无法回答。为了和杨振宁的会面,邓稼先的「家」也是组织上紧急派工人装修的,打磨衣柜,装上镜子,给破旧的地板上打蜡……

「这是你的家吗?」

「是夫人医学院的宿舍……」

「你在哪个单位上班?」

「在外地。」

「你的通信地址?」

「让我夫人转吧。」

「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两个美国人帮助搞出来的,是否属实?」

邓稼先欲言又止……

后来周总理得知此事,打电话告诉邓稼先并请他转告杨振宁,「中国的「两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接到邓稼先的信时,顿时激动得不能自持,躲进卫生间里泪流满面。他坚定地相信,邓稼先必定是祖国「两弹」的研制者和大功臣。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邓稼先与回国探望的杨振宁

邓稼先常年身处核弹试验的第一线。有一次,核弹的航投试验出现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弹碎片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这样的「铤而走险」早已不是第一次,但是邓稼先都选择义无反顾地忽视掉了。

长期的射线辐射再加上超出极限的劳累,邓稼先患上了癌症。而当1985年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他第一时间想的竟不是尽快接受治疗,而是参加会议。后来在病床上,面对家人以及张爱萍将军的安慰,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病中的邓稼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时任国务委员的张爱萍将军在邓稼先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中提到:「邓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经常讲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邓稼先在世时,不少人都问他,为国家研制了「两弹」,拿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而直到1985年6月病危时,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终于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这震撼的回答让人不禁感慨老一代科学家们淡泊名利,为祖国事业奋斗一生的担当。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近三十年的时光,邓稼先与妻儿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当年他一句「调动工作」,许鹿希就明白他有他要坚守的秘密,任伉俪情深,相思之苦两人只有各自吞咽。

邓稼先逝世之后,已经64岁的许鹿希从零开始自学了核物理的知识。还亲手整理出版了邓稼先100万字的遗稿。她说丈夫生前为了保密没有跟自己讲过他的工作,现在丈夫不在了,她想知道丈夫研究的领域有多么神秘。

在许鹿希的记忆里,一天下午,邓稼先和自己来到了北京的八一湖。这里以前是邓稼先经常去游泳的地方。时隔三十多年,湖水还是那么的幽静。好一会儿,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话,突然许鹿希问:「稼先,你在看什么?」邓稼先回答说:「看你呀,你头发好像长了些,这样也好,这样更好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蘑菇云,妻儿们欢笑的景象,这是邓稼先梦中最常出现的两个场景。作为中国的「两弹元勋」,蘑菇云的梦,邓稼先实现了;作为许鹿希的丈夫、儿女们的父亲,第二个梦却那么那么遥远。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邓稼先与妻儿

隐姓埋名戈壁滩几十年,邓稼先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一片赤子之心,正好用他的诗来表达:「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生前他的名字由于保密几乎不为人所知,而如今,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追忆邓稼先——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邓稼先在写诗

清华学子唱马兰花,「默默人间美丽,静静岁月流传,默默绽放荒野,静静安详天边。」三十一年前,那朵马兰花悄悄地凋谢,今天,我们一同缅怀他,记住他的纯净,美丽。

文字 | 郝嘉成 张一番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5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