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六大套路

作者:少侠 来源:朝阳少侠 2023-12-04 1256

最近,“认知战”这个词出现频率挺高,估计以后还会更高,因为认知攻防已经走向大国博弈的最前沿。

▲ 为维护其全球霸权,美国通过认知操作公然干涉他国内政、左右国际关系,成为国际社会动荡的一大推手。(漫画丨刘蕊)

认知战跟我们之前常说的舆论战有一部分是相通的,但还不完全是一回事。简单说,认知战是当代混合战争的一种新形态,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谋略等综合手段,影响操控国际社会特别是对手国家受众的思维方式、精神意志、行为倾向等,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2023年3月,美国《战略安全》杂志刊文明言:“认知操作可以是扩张的工具,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目标群体的观点、价值观和利益来实现特定的殖民化。”

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还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套路。《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妙计高招,都是典型的认知战实际应用。

由古及今,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信息渠道和行为习惯极大改变,认知博弈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展。美国早已将认知战作为兼具威慑力和杀伤力的“完美武器”,采取各种套路和战术对华开展认知渗透。对此,中国人必须练就火眼金睛、筑牢思想护盾。今天就来起底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六大套路。

套路一

对抗固化偏见

美国人是典型的“二极管思维”,最擅长搞二元对立、非黑即白。有上帝就必有撒旦,有复联就必有灭霸。近年来,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塑造关于中国的负面认知,目的就是将中国塑造成具有现实威胁的“恶魔”,以此转移美国民众视线,点燃国家目标感,把美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甩锅到中国身上。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炒作“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将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异化成正义与邪恶的阵营对抗。为了营造中国的“威权”形象,美国调集全政府、全媒体、全盟友资源,全领域、全链条、全时刻攻击抹黑中国,高呼中国“非市场经济”让美国“吃亏”了,将科技合作污蔑为“窃取技术”,给人文交流安上“间谍活动”罪名,让大家都不敢跟中国走近。

▲ 美国司法部曾实施所谓“中国行动计划”,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名诬告迫害华裔学者。美国田纳西大学前教授胡安明是首位因“中国行动计划”出庭受审的华裔学者。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对胡安明和他的家人进行长期监视后将其逮捕。尽管胡安明后被获判无罪,但也经受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

中国当然不会任由别有用心者篡改客观历史叙事。这几年,我们的外交官、媒体、学者,还有各路群众纷纷主动出击,用事实真相对冲污蔑抹黑,在美西方舆论霸权包围圈中撕开了一道道口子。

眼看自己的“一言堂”被打破,美国再次抄起了狼牙棒。为打击所谓“涉美虚假信息”,美国国务院专门进行改组,成立“全球接触中心”,开始研究起中国的国际传播,还在官网上开设了“消除虚假信息”专栏,矛头直指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国国会还通过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每年拨款3亿美元用于“对抗中国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

美国还广泛培植反华马前卒、“白手套”,借助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等,以公共外交、学术交流等为掩护输出美式价值观,将反华话术与具体议题捆绑打包,诋毁中国的道路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固化中国“威权”与美国“民主”的对立。

要特别小心一些西方国家驻华机构。他们乐此不疲举办各种文化、社会、科技等主题看似人畜无害的公共外交活动,往往利用人们普遍具有的平等观念、同情弱者、尊重生命等基本良善,有意识地将话风引向中国官方立场的对立面,挑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他们还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聚焦“对民主自由的理解”“个体权利重要性”等主题大量发文,对中国民众进行“民主喊话”。还有所谓“公共外交小额捐赠计划”,以每人每年最高3万美元的小恩小惠,招募“代言人”。而在美国国内,则对正常人员交往和替中国讲公道话的人“扣帽子”,制造“寒蝉效应”。

套路二

预言绑架预期

美国经常针对可能威胁自身霸权的热点问题,预言其对手下一步行动,造成先入为主印象,引导外界预期。所谓预言,实际就是布设一个陷阱,请君入瓮。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美国就对俄罗斯采取了这种打法。年初,美国各级官员开始不断放风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甚至精确到具体哪天开打。这种预言可谓无本万利,因为无论是对是错,都是美国稳赢。如果普京打了,那就是被美国说中了,看我美国多厉害!如果普京不打,那就是被美国慑止了,那我美国更牛掰!

▲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称,美国的情报显示俄罗斯计划未来数日内进攻乌克兰。

美国对中国也总在搞“未卜先知”这一套。比如2022年底中国防疫刚刚“放开”,美国就预言中国消费市场应该立即“报复性”上涨,中国经济应该持续“强劲反弹”。这种叙事看似积极,实是“捧杀”:如果中国经济“如期”反弹,则美国一语中的,又一次成了“大分析师”;而若未能“如期”反弹,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了大麻烦。这种认知战术的本质,就是先人为拉高市场预期,再以“不及预期”的负面消息打击市场信心,进而继续误导预期。

此外,美国还擅长搞“预言+道义”的道德绑架。例如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不断释放“中国事先知情”“中俄实质结盟”“中国考虑对俄提供致命武器”等毫无依据的假消息,目的都是将中国推上道义被告席。

特别恶劣的是,美国近年来不断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叙事,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相提并论,渲染大陆武力攻台前景,甚至放出具体开打时间。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与其在乌克兰危机前夕运用的把戏如出一辙。背后目的就是通过制造紧张气氛,为自己肆无忌惮武装台湾正名,胁迫西方盟友入局,诱使中国掉入中美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 2022年2月,美国CNN高级政治分析师约翰·阿瓦隆(John Avalon)在访谈节目中提及所谓的“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叙事。

套路三

情绪扭曲事实

人类已进入“后真相时代”,情绪大于理智、立场高于事实。美西方一些人为了妖魔化中国,先是编出狗血剧情,再招几个演员,就能满世界招摇撞骗。

美国为污蔑中国新疆“种族灭绝”,就编排了不少耸人听闻的闹剧。比如找一个从新疆跑到美国的妇女上镜,控诉自己曾在新疆教培中心遭到“性侵”。但事实是,这名妇女在去美国之前,曾多次接受外媒采访,从未说过她是“性侵”受害者,但在美国接受一些势力“培训”之后就改变了说法。

▲ 2021年2月,图尔逊娜依·孜尧登在接受CNN采访时声泪俱下表示,新疆教培中心存在对妇女的“系统性性侵”行为。事实上,她是被一些势力利用来抹黑、攻击中国的“演员”。

又如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中,美国媒体大量发布极易煽动情绪的海报、视频等,刻意聚焦香港警察自卫场景,并通过社交平台扩散激进情绪,推动了事件升级。一首极富煽动力的反动歌曲居然被谷歌扭曲搜索结果为“香港国歌”。

▲ 2019年8月,《纽约时报》发布图片称香港警察拿枪对准示威者,渲染警民对立情绪。

这种利用偏见、煽动情绪的手法也没有什么风险成本。当事实戳破谣言时,新的剧本又出炉了。

套路四

科技加固茧房

科技本来是让人自由的,但现在被一些人弄得有点适得其反了。社交媒体时代,各种算法非但没有让人更自由开放,反倒是更禁锢封闭。而如果有人利用新技术搞认知战,结果必然是信息壁垒越来越厚。

美国早就将X、脸书等社交平台打造为具有天然认知渗透属性的作战场域,比如通过分析受众喜好、价值取向,将过滤后的信息进行定向投喂,编织一个又一个涉华负面“信息茧房”,把控平台涉华舆论导向。

美国政府与社交平台勾连已是公开的秘密。2022年,马斯克收购推特后公布的内部文件显示,美国国防部长期与X、脸书合作,根据用户的政治倾向建立“黑名单”,限制“不受欢迎”的账号甚至热搜话题的曝光度,还通过建立优先服务“白名单”、盗用账号、操控话题等手段,放大对美国及其盟友有利信息,炮制妖魔化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负面舆论,维系自身话语霸权。

美国格拉菲卡网络研究公司2022年报告也显示,X、脸书、照片墙等社交平台上存在一个“相互关联、用欺骗性策略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宣传亲西方叙事的账号网络”。

美国还诉诸算法限制、内容审查、豢养水军等手段,封杀涉华正面报道,助推反华声浪。近年来,X、脸书等平台已三番五次封杀大量“友华”账号。澳大利亚研究院2020年报告显示,数以千计的X账号曾在10天内大量转发将新冠病毒与中国恶意关联的阴谋论。

近年来,TikTok在美国发展势头力压其他社交平台,甚至成为不少人眼中唯一能够披露真相的平台。美国一些人眼看大势不妙,又动起了封杀打压的主意。即便背上反民主、反言论自由、反市场经济的骂名,他们也要把话语霸权的“漏洞”堵上。

▲ 2023年3月,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遭到轮番盘问。

如今,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开启认知塑造的新赛道。最近美国头部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公司上演“政变”大戏,再次凸显科技界在资本力量面前的脆弱性。而面对虎狼本性更不加掩饰的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这一平台沦为下一个认知牢笼又需要多久呢?

套路五

谎言遮蔽真相

散布虚假信息是认知战的基本手法。研究显示,假新闻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的6倍。即便人脑不采信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仍会对大脑形成负面冲击。

▲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说,“如果你撒一个足够大的谎,并且不断重复,人民最终会开始相信它”“当被操纵的人确信自己是按照自由意志行事时,宣传的效果最佳”。

美国凭一管“洗衣粉”入侵伊拉克,又借“白头盔”摆拍视频打击叙利亚。现在是AI时代,造谣甚至不需要道具,更不需要什么演员,只需按动几下鼠标。

据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军方正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制作逼真的虚假视频,其精锐部队更在加快开发下一代AI伪造技术,以诱导受众产生并固化偏激认知。

根据此前马斯克公布的内部文件所述,美国军方已经开始在推特等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相关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利用这些技术生产的虚假信息成本低、见效快、溯源难,再通过算法推荐机制精准覆盖目标群体,可谓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一张视觉冲击力强的深伪图片,一段合成的具有煽动性的政要演讲,都可能在重大社会或政治事件中被美国用来操纵舆论意见,激化社会矛盾。

2020年,为捏造新疆“强迫劳动”的谣言,诋毁新疆人权状况,美国驻华使领馆在推特上发了一张图,将衣服上本应标有产地和成分的标签,修改为“中国奴隶劳工制造”。对于这条推特,以及美国类似“无中生有”的套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评价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不反对他们侮辱自己的智慧,但坚决反对他们以这样低劣的谎言来污蔑、攻击中国。”

▲ 美国驻华使领馆曾在推特发布配有一张通过PS伪造的带有“中国奴隶劳工制造”字样的图片,引发网民群嘲。

套路六

联动代替独斗

从认知战作战体系上看,美国已形成“黑金—黑论—黑嘴—黑法”的反华舆论产业链条。表面上,反华言论出自一些媒体、政客,而实际上,其背后隐藏着庞大的资本驱动。一些美西方机构和组织提供政治“黑金”,源源不断资助反华团体和个人。一批智库和学术机构炮制“黑论”,通过西方话语霸权塑造反华国际舆论。一撮政客和媒体充当“黑嘴”,广泛散布涉华谎言谬论。最后,国会和政府出台涉华“黑法”,实施对华制裁。

▲ 近年来,美国将虚假信息作为对中国攻击施压的政治工具,已经形成“黑金—黑论—黑嘴—黑法”反华舆论产业链条,以虚假信息为依据,出台打压遏制中国的措施,颁布涉华法令,实施对华制裁。

这其中,美国官方打手“全球媒体署”是中枢协调机构。这个机构指导一些财团或政府资助的智库、论坛或其他NGO抛出反华报告,煞有介事对虚假论点进行分析,之后指挥旗下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报道放大”,最后由美国政府亲自下场官宣定调,并据此出台系列反华法案,完成认知干涉闭环。

稍微往远了说,“新疆棉事件”最为典型。2020年3月,美国资助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下属的国际网络政策中心在网上率先刊载了一篇涉疆所谓“强迫劳动”报告(《ASPI报告》)。该报告全篇共标注287条注释,乍看上去很是科学严谨,但实际不过是仅凭几张公开卫星图片炮制出的假文章。然而此稿发布后,美国全球媒体署迅速跟进,同步推出多语种版本,依托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下属机构大肆炒作,迅速引起全球热议。同时,美国还拿着《ASPI报告》在国会和参众两院反复渲染,最终以406票对3票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涉疆法案”。

往近了讲,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结束不到两周,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对外援助数据库(Aid Data)就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对外投融资合作报告,直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目前共欠中国超过1万亿美元,贷款中约80%都流向了陷入财务困境的国家。这第一段还没看完,那熟悉的“债务陷阱”味儿又来了。此后,美媒争相造势,呼吁美国应打造自己的经济发展朋友圈。好巧不巧,几乎是同时,首届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PEP)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美国顺势提出美洲国家可以在“债务陷阱外交”和“高质量、透明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方法”之间作出选择。不用说也知道,沾上“陷阱”二字的,基本都是美国抹黑中国在全球各地投资的惯用词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洞悉美国的认知战套路,用好我们的博弈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铜墙铁壁,不管什么阴谋诡计,最终只会灰飞烟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