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人才大逃离!

作者:文子韬 来源:文子韬 2025-03-30 2347

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科学界正在进行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

近日,美国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在对 1608 名科研人员的调查中,超过 1200 名,也就是75%的受访者,都在考虑离开美国。

这个比例比苏联解体时东德科学家外逃率高出12个百分点!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美国新一届政府正在大幅削减科研经费。

美国顶尖大学的一位农业科研毕业生,在导师的建议下,无奈地准备去国外申请博士后。因为政府砍掉了科研经费,导致他在国内的发展道路被堵死。

还有科研人员身为教职,要带团队和学生,本不想离开,可科研经费被砍后,除了去国外寻找出路,实在别无选择。

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在大幅度削减科研经费后,导致美国许多科研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滞,更浇灭了科研人员的希望和工作热情。

科研经费的投入,是科研进步的重要保障。从历史上看,美国能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与政府对科研的大力投入密不可分。

如今,政府效率部大幅削减科研经费,看似节省了开支,实则是在自毁长城。

当然,对此,懂王开心,我们更是喜闻乐见。

美国科研人才大逃离!

第二、入境限制与签证撤销。

在懂王新的移民法案下,美国政府正在增加对外国科研人员和留学生的种种限制。

比如,在过去一个月里,3 名在美国工作的外国科学家入境时遭到阻拦、监禁和遣返。

有名黎巴嫩医学专家被指手机存有 “同情” 黎巴嫩 “圣战” 组织的视频;法国科学家因被指手机有违规获得的实验室保密数据而被禁止入境;哈佛的俄罗斯女科学家被铐走的理由,竟是手机里存着"批评美国政府政策"的视频。

本质上都是美国政府滥用权力,对科研人员进行无端打压。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布,这届政府迄今已经撤销了约 300 名国际留学生的签证,理由竟是这些学生参与了声援巴勒斯坦的活动,没有 “好好学习”。

鲁比奥那句 “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件事,每当我发现这样的疯子时,我就会拿走他们的签证”,态度上充满了傲慢与偏见。

美国曾经凭借开放的移民政策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

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改变现代物理学进程的科学巨匠,因欧洲局势动荡,在 1933 年选择前往美国,任职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美期间,他不仅在理论物理领域持续深耕,提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还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科研人才,有力推动美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进步。

再如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他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研制的 “曼哈顿计划”,凭借卓越的数学才能,为项目解决了大量复杂的计算和逻辑难题。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架构,为美国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石。

可如今,美国政府的这些限制措施,就像是一道道高墙,将外国科研人才拒之门外。这种关门拒客的做法,不仅伤害了科研人员的感情,也破坏了美国在国际科研界的形象。

在此,不得不为懂王点个大大的赞!干得好!

在美国新的移民政策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欧洲等地。

这些地方不仅科研项目与他们之前的工作联系紧密,而且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

比如,加拿大推出了科技人才战略,吸引美国科研人才;欧洲各国也纷纷行动起来,接纳因美国政策变化而离开的科研人员。法国启动 “科学安全之地” 项目,吸引美国研究人员;英国剑桥大学也试图招揽美国科研人才。

美国曾经是科研人才的磁石,如今已经成了人才流失的重灾区。

科研人才的流失,将对美国的科研实力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美国宇航员被困国际空间站大半年,成了全世界的笑话,再比如,美国登月计划一拖再拖。人们越来越相信,当年的登月,完全是好莱坞的作品。

美国霸权思维和政治手段干预科研的行为,其实是历史的野蛮重现。

美国科研人才大逃离!

还记得钱学森吗?

1950年,他被迫离开加州理工,又被美国司法部按上"共产主义渗透"的罪名,生生把这位火箭专家逼成了"归国难民"。

于是,在美国的大棒下,给新中国送回了一大批急需的科学家。

所以,对于懂王这次拼命打压移民和授权马斯克大幅度削减科研经费的行为,我们不仅要予以积极的支持,还有推出更多政策吸引这些科学家来华。

毕竟,没有了这些科学家,美国的科技霸权也就不复存在了!

懂王加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6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