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首提全球文明倡议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3-17 285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张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继向世界提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两大公共产品后,习近平为何又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分析认为,或有三重意涵。

习近平为何首提全球文明倡议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一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次对话会以“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为主题,习近平详尽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中说,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在习近平此次讲话中,“文明”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谈及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学斌指出,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必须经历的阶段,要走好现代化道路,既要有内生的创新力量,同时还要不断借鉴他者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明的交流互鉴,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亦将自己的现代化放置于人类文明的维度进行考量,并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兴杰指出,人类已经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已经进入同一时空,通过交流与对话形成共识,已经成为全球性文明的必然且必要之路,也有助于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各国人民互相了解、彼此亲近、共同进步。

  二是中国文明观的最新表达。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外界互动,依然为世界关切。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也是中国文明观向世界的再次集中说明、表达。

  在讲话中,习近平以四个“共同”阐述全球文明倡议,核心要义包括: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孙兴杰认为,这一倡议既是历史的,传承了中华文明所一贯强调的兼收并蓄、立己达人的思想;也是现实的,对新时代中国所表达的一系列文明观进行了有机整合。

  近些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中国的文明观,例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等,留下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论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此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时,习近平再次表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孙兴杰认为,全球文明倡议回答了世界对于新征程上中国走向何方的关切,中国仍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三是以中国方案廓清文明迷思。

  与世界在发展、安全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样,当今世界在文明领域的认知,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国家和政客鼓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试图制造更多偏见、隔阂与仇恨。

  在此背景下,全球文明倡议,也被视为是廓清文明迷思的中国方案。

  倡议中,习近平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有助于各国在这个非常微妙又充满风险的时代,能够敞开胸怀,高质量、良性地交流互鉴,打破西方所谓‘文明冲突论’等的迷思。”王学斌说。

  这一倡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例如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参议员、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就向媒体表示,西方选择渲染“文明冲突”论调,一味抬高自身文明的话语体系,既傲慢又容易引发冲突和对抗。与之相反,中国尊重持不同理念的政党和政治组织,愿意通过平等对话和相互了解来促成合作。

  “中国的努力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选择,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建设性作用。”侯赛因说。

  有评论亦认为,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世界也看到一个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具影响力的中国,为实现更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