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

作者:全根先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1-13 1344

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

——读《画语求索:全山石口述史》

全根先

全根先: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

作者按拙作《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一文自2022年1月6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后,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新闻、中工网、中国侨网、大河网、今日头条、财经头条、新浪财经、山东滨州网、安徽安庆网、江苏海门网、抚州新闻网、华夏经纬网、生活消费网、农家书屋杂志、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等诸多媒体转载,十分感谢!然因报纸篇幅所限,《人民日报》发表时,对部分内容有所删节,自感有点惋惜。现将文章原稿刊出,敬请指正!

文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非凡的魅力,直抵人心,跨越时空,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震撼人心、持之以恒的巨大力量。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然而,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在文艺队伍中,不辨善恶、不问是非、不知美丑、把艺术作为追名逐利工具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文化艺术氛围。时代需要德艺双馨香的艺术家,而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全山石先生则犹如一股清流,为我们树立了这样的一个典范。

探究油画本源,立志报效祖国

全山石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文化奖章(1999),并被聘为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2019年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说:全山石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引路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全山石先生是当今中国油画界修养境界最高、手头功夫最好的著名油画家之一。

1930年,全山石先生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世家。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原本酷爱音乐的他意外地考上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从此与油画结下不解之缘。1954年,经过严格选拔,全山石先生被国家选派到列宾美术学院学习,1960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是获得学院颁发的最高等级红色文凭仅有的两位同学之一,并获“艺术家”称号。归国以后,他回到母校任教,曾任油画系主任、院教务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2014年,由他负责筹办的中国第一个民办公益性油画艺术研究和展示机构——全山石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油画作为人类视觉艺术中的主要画种,以图像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内心的情感,尽管因区域差异和画家个性产生了多种风格,然而始终遵循一种基本的价值规范、技法。早在留学时期,全山石先生就意识到西方油画与中国油画的不同,不论是写实主义代表列宾、苏里柯夫和谢洛夫,还是印象主义代表科罗温等,还有他的老师阿列希尼夫、梅尔尼柯夫、乌加洛夫,都采用直接画法;尤其是梅尔尼柯夫,他的画源出于乔尔乔内和提香的威尼斯传统。于是,全山石先生决心追根溯源,直接向传统学习,要画出地道的油画。

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经常到博物馆临摹藏画,研究历代油画大师的作品,而受益最深的是16世纪意大利画家提香和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从临摹提香的作品入手,他学到了真正的油画表现语言,并很快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写生与油画创作中。1960年,他的毕业创作《领袖与群众同劳动》获得本届毕业生中的最高分。阿列希尼柯夫院长和梅尔尼科夫向我们党组织提出,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是他毅然选择回国,义无反顾地回来报效祖国。

许多年以后,全山石先生刚办完退休手续,就直奔西班牙,寻访委拉斯凯兹的足迹,徜徉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临摹创作,在欧洲生活了十年。通过对欧洲油画传统的深入探究,汲取和运用敦煌壁画和中国画的传统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油画艺术风格,可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描绘中国革命的恢宏史诗

中国革命的道路曲折而又辉煌,谱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篇章。十七世纪法国艺术批评家费利比安曾根据画家所表现的题材不同,将画家分为四个等级,即历史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和静物画家。他认为,历史画家是“大画家”,因其描绘上帝最完美的造物:人和人的重要行动,并从历史和传说中选择主题。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简单化,不过也可以说明历史画的难度。历史画家不仅要精当地择取历史事件中具有典型性的故事情节,还要真实地再现特定的历史事件,并揭示其精神特质。

在全山石先生数以百计的油画作品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一直占居重要地位。《英勇不屈》是他早期的历史画作品,表现的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为了创作这幅画,他在反复地阅读毛泽东同志的《论联合政府》一文时终于找到了主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于是,他采用梅尔尼柯夫式的表现方式,以史诗般的纪念碑风格象征性地描绘中国革命史上这一悲壮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英勇不屈的豪迈气概,并将胜利的先兆寓于失败的现实之中。

为了创作《八女投江》,全山石先生到东北实地考察,体验生活。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突如其来的洪水中,他亲自体验到了冰冷的河水泼面而来的那种感觉,由此想到“八女投江”的时间比这时更加寒冷,巾帼英雄面对惊涛骇浪的那种形象突然浮现在眼前!他为《八女投江》确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民族精神的这一基调,运用象征手段来表现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画面中暗红的主色调与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壮烈的场景中展现出的民族情感与社会责任溢于言表,具有典型的时代标志性意义。

2005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启动,由全山石先生主创《义勇军进行曲》。如何确定《义勇军进行曲》历史画的主题?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全山石先生认为,这个作品的关键是“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的长城是用炎黄子孙的血肉建成的,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这种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鼓舞我们一直努力奋斗,“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个作品所画的人物不是具体的哪些人,而是使用一种概括性的、象征性的艺术语言表现历史上的人物,表现历史的真实,进而体现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全山石先生的历史画以其独特的审美,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历史之美、精神之美,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标杆性的油画风格。

全根先: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

融会中西技法,歌颂时代华章

唐代书法家李邕有句名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文人黄庭坚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然而,艺术史上一切创新都离不开传统。英国艺术史家克拉克说:“世上决无全然独创的艺术家。”创新与传统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张力,几乎所有的创新者首先是传统的热心研究者和追随者。

要画好油画,必须追根溯源,直接向欧洲传统学习。然而,不论是油画还是中国画都具有局限性,绘画是一种瞬间艺术,画家不可能以有限的手段夺造化之功,充分展示所观察对象的丰富性及其本质特征。全山石先生在遵循西方油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华文化元素,将莫高窟北魏时期壁画和中国画中“写”的风格大胆地运用于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并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找到了最适合油画表现的生活题材,从而将油画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境界。

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生活高于艺术,而“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邓小平)1980年,全山石先生第一次来到新疆,就被这里的土地和人民深深地感染,他的创作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出来。他说:那些看我画画的老百姓,比我画的那个更美。那里的一切——山山水水,人物形象,农舍,田野,道路,都很入画。登上天山,那景色雄伟壮阔,云生脚底,如入天堂。我样样都感到新鲜,使我迷恋和激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曾二十多次赴新疆,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新疆题材油画家。

《塔吉克姑娘》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塔吉克姑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作品,曾于1982年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出展过欧美诸国。《手艺人》描绘的老艺人笑容憨厚,体态自然,仿佛就在你的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艺人》这幅画的创作中,画家还大胆地采用莫高窟壁画意蕴丰富、一笔书成的线条,在毫不影响人物形象真实性的前提下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全山石先生雄浑而又滋润的笔触,饱满而又丰厚的色块,以及迅速而又准确地捕捉人物特征和表情的高超技艺。

《塔吉克人的婚礼》画得最久。1981年,全山石先生第一次来到帕米尓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一天,他们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歌舞悠扬的旋律,鹰笛、手鼓齐鸣,一片欢歌笑语;跑去一看,原来是浩浩荡荡的迎亲马队到了村头,人们载歌载舞,一派欢腾的歌舞升平景象。他好像进入了梦境,激动得跟着马队奔跑。这一情景令他终生难忘。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2008年他开始创作这幅风俗题材画,2020年才最后完成。在这幅作品中,他将塔吉克族人与人之间朴素、善良、和谐、乐观、团结、友爱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追求,通过画笔和色彩把这一瞬间显现的大爱在画布上凝固成为永恒。

全山石先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他的风景画犹如美妙的音乐,反映自然的和谐,寄托自己的情怀。《昆仑山下的村落》,画家用单纯的色彩和造型描绘了一个纯净的乐园;而《通往阿勒泰的路》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行人如同大海中的孤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诚哉斯言!

全根先:甘为中国油画的“铺路石”

惟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艺术家,他的德表现在什么地方?一是私德,二是公德。全山石先生作为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私德首先表现在严于律己,摒弃庸俗,拒绝炒作;他的公德主要表现在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毫无保留地倾情奉献。他说:我不想办个人美术馆,只想余生能够做一点对中国油画有益的事。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米开朗基罗。可是,我真正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原作时,我已经是白发苍苍了。为使中国油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一生的追求。

全山石先生说,油画虽然是从意大利传出的,但是意大利并没有能够延续它当年的辉煌。十九世纪以前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到过意大利,无论是荷兰的鲁本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德国的丢勒,还是法国的大卫、安格尔,以及俄罗斯的列宾等画家,他们都在意大利学习过。可是,后来意大利的绘画却慢慢衰落下去了,向意大利学习的委拉斯开兹和法国众多的艺术家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意大利画家,俄罗斯的艺术家也创作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伟大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无论是在苏联留学还是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全山石先生始终关注和思考艺术教育规律,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博洛尼亚油画工作室创办不久,他就主动联系国内同行特别是年轻教师到欧洲,并以画室为中心考察了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卢森堡等多个国家绘画,让大家感受和领悟油画的本体语言,原来油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与国内看到的印刷品完全不一样。正是因为看到了原作,在油画技法和风格上,画家对于艺术的领会和对生活的理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2012年,全山石先生在报纸上看到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苏立文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大意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都有中国绘画的陈列;也就是说,西方人研究我们东方的艺术。但是,这么大一个中国,为什么没有西方油画的陈列?他觉得很疑惑。全山石先生觉得,苏立文的讲话是事实,他的疑问也是合理的。中国现在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我们的视野早已开拓到世界范围了,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西方油画陈列,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因此,他决心筹办专门展示、研究和普及油画的艺术中心,就是对苏立文的一种回应。

为了筹办和运营这个艺术中心,全山石先生可谓呕心沥血,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不顾年迈体弱奔波于世界各地。他说:我们这代人学油画,由于历史的局限,看不到西方油画原作,因此理解油画有一定难度。改革开放后条件好了,看的东西多了。我们应该告诉大家,尤其是告诉年轻的油画家和正在学油画的人,油画虽然产生在西方,应该把人类文明的结晶引进到中国来,使中国的年轻人不要再走弯路。正因为如此,他带着年轻的画家们到欧洲各国博物馆考察学习,并面对大师的原作亲自讲解,指导他们的创作。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出自伟大的心灵。沉浸在《画语求索:全山石口述史》的阅读享受中,我们仿佛追随艺术家一生的足迹,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岁月沧桑,纵览数百年来油画发展的历史画卷,依稀见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正如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万道曙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全根先
全根先
2
8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