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国际统一战线

作者:董大伟 来源:学习时报 2020-02-24 670

毛泽东与国际统一战线

董大伟

毛泽东与国际统一战线

  不论是建党初期的反对英法等国际联盟、抗战时期的反对德意日等世界法西斯联盟,还是之后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不同历史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精准把脉,并将自身对时局的判断形成理论,向世界各国积极推广介绍,提出以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不仅立足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而且胸怀世界,不断为鼓舞和团结世界被压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对美帝国主义统一战线、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等管用见效的中国方案。

  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1925年,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成立,中国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的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世界只存在相互斗争的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不存在中间势力。他指出:“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

  可见,在建党初期,毛泽东坚信世界上的任何民族与国家,要么属于第三国际领导下的革命势力,要么属于国际联盟领导下的反革命势力。同时,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受英、法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的国际联盟旗帜下的反革命派,革命派面临着与其抵抗斗争的必然命运。这样的世界理念,为日后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也是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阶段。

  倡导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在日本侵华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原来世界反革命派阵营中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毛泽东逐渐认识到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较量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各国家、民族中的反法西斯力量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一方面,他立足中国国情,提出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中国苏维埃和中国人民因此要同各国、各国人民、各党派和各群众组织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毛泽东倡导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他指出,“这一时期内,革命的总任务,是把全世界一切可能的力量都组织在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统一战线内,用以抵抗三个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与各国内部法西斯的袭击。”基于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194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在延安组织“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通过《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宣言》。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同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指出:我全国人民,全体海外侨胞及南洋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与开展太平洋各民族反日反法西斯的广泛统一战线。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建立反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久,在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决不单独与其议和。该宣言成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也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世界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言以蔽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直接推动者,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引领作用。

  “中间地带”理论的道路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逐渐陷入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分化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挫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包围,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国际立场。随着美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出现“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的许多悲观声音。对此,毛泽东不以为然。1946年,他结合当时世界形势,首次提出旨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中间地带”理论,并断定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毛泽东认为,在当时世界上,美国和苏联之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上进攻苏联的。20世纪60年代,他又对“中间地带”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力量。为了抗衡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美国,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尽管“中间地带”理论具有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阵营立场倾向,但基于此理论形成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各国理性认识世界、争取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道路选择。

  提高我国国际威望的“三个世界”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时奉行霸权主义的苏联领导人开始对包含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发出威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局势的认识产生了新变化。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理论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世界两极格局的阵营趋于瓦解,除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也是世界格局不可或缺的第三大部分。二是造成当时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激发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也引起部分第二世界国家的不满。三是第三世界国家是反对大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主力军。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首先紧密团结起来,组成反对美苏两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力量。

  “三个世界”理论对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了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发言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并高度评价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它“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讲,“三个世界”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由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思想派生发展而来,可以称之为“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5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