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国际资本最后的盛宴

作者:卢麒元 来源:草根网 2014-07-14 794

        热钱再一次蜂拥而入。

    7月1-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不到24小时内,共分5次入市,阻止港元兑美元升值,捍卫香港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管局通过购买美元,售出港元的方式,直接向市场注资162亿港元。这是2012年末以来,金管局首次干预港元汇率,显示正有小规模热钱流入香港。7月1日,美元兑港元升至7.75的强方兑换保证上限(下限为7.85),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触发金管局四度向市场注资。1日下午时段,金管局先后2次被动向市场沽售52.47亿港元,买入6.77亿美元;晚间外围时段再承接5.25亿美元;凌晨12点左右再售出约33.32亿港元。2日早盘,金管局第五度“买美元,卖港元”。5次干预金管局累计向市场注入162.67亿港元流动性,令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升至1801.3亿港元。2012年9月,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后,大量流动性流入香港,当时金管局曾先后在3个月内近30次向市场注资逾千亿港元;事隔20个月,金管局再度被迫入市,热钱势头似乎颇为猛烈。
 
    金管局称,港元汇率转强,部分反映商业活动所属,包括近期以港元交割的企业并购交易、IPO和派息活动等。由于短期内港元银行同业拆息接近于零,金管局预计注资对银行同业拆息应该不会发生实质影响。显然,金管局不愿意拆穿事实真相,金管局所言王顾左右而言他。

    笔者认为,大陆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逐步明确了,人民币资产短周期内(年度结算要保7.5)仍将保持较高资本回报水平,人民币至少六个月内仍将持续处于实质高息状态,全球套利资本必然借道香港进入大陆投机。加之,世界各国开始与中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全球人民币需求极为殷切,人民币短期仍然具有升值潜力。因此,七月初汇率市场反应十分猛烈。事实上,过往IPO和派息并无此种现象发生。此外,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接近于零,银行体系内部资金情况稳定。所谓“热钱”,不过是大陆经济政策造成的一种技术性波动而已。

    笔者并不理解本年度中国经济政策的真实用意。保7.5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就业需求吗?此外,笔者也并不理解本年度中国经济政策与美欧日经济政策的对应关系。我国与西方货币政策完全逆反的动机是什么?西方去杠杆,我们增杠杆,我们用增加m2的方式保增长,到底是保增长还是保资产价格?保资产价格可以保就业吗?我们国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啊?当西方将利率扭曲至零,甚至扭曲至负值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玩高利贷?我们为什么要维持资本利得的超高水平?我们为什么要吸引国际热钱疯狂涌入?在我们不能稳步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依靠什么?疯狂地扭曲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吗?我想,衮衮金融诸公公,应该拉去看医生了!
  
    美国在持续退出QE,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方式是成本法(扭曲利率),而不是数量法(直接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美国政府和民众均无法承受恶性通货膨胀(对通缩反而有承受力)。因此,美国一旦结束成本刺激,利息升高将不可避免。美国股市已经为加息做足了准备。况且,美国的企业,多数拥有充裕的现金,足以应对数量或成本紧缩。欧盟和日本的量化宽松与美国QE具有同质性,本质上仍然是成本宽松(扭曲实体经济利率)。并且,欧盟和日本也在利用通货紧缩的时间差(通胀的时间延迟效应)进行调整。欧盟和日本的数量宽松规模可控,完全可以随时退出以应对通货膨胀。

    中国政府、企业和家庭仍然在大幅度增加杠杆比例。我们在毫不犹豫地吸纳全球通货膨胀,我们在制造完全虚幻的全球通货紧缩,以致於西方竟然可以量化宽松。我们在用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为西方国家争取时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同时在进行自杀式冲锋。请注意,我国反复提升政府、机构和家庭的负债水平,如此负债规模根本无法承受高息时代的到来。单纯的数量宽松存在政策极限,政府不可能无视通货膨胀的终极压力。因此,现行政策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十八个月,中国经济政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很吊诡,现在的中国经济,一切看上去都美极了。敏锐的人们,似乎感到哪里出了问题,但已经没有人敢再叫嚷“狼来了”。我们的领导人英姿勃发,奥巴马萎靡不振,欧日唯唯诺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超级地租从来都是政策鸦片。全世界的资本都在分享中国超级地租的最后狂欢。杠杆、杠杆、杠杆,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榨取中国老百姓的血汗!从保8到保7.5,为什么就是不保国民福利?一切都是为了拉长超级地租的征收时间!只要确保中国实质负利率不低于8,中国二十年内一定会崩盘!

    资本是逐利的。来时皆大欢喜,去时一片狼藉。我不久前写过一篇文章《耶伦在等什么》,或者没有多少人当回事。那么,于无声处听惊雷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