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央行要注意角色定位

作者:钮文新 来源:乌有之乡 2015-11-01 469

      央行的角色定位不能发生偏差,而在利率问题上,央行更应该多强调“控制”,而不是过多强调利率市场化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重要。这也是防止市场将利 率市场化误读为利率自由化的方法。当然,我们理解央行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推动者的角色定位,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认为央行有必要舍弃“市场化推动者的角 色”,而更该突出自己是“市场控制者”的角色——一个有机制、有工具、有措施、有能力的控制者角色。

  我认为,现在提出“央行角色定位”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中国距离彻底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近在咫尺,而如何实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市场有效控制, 这才是央行必须紧锣密鼓的努力方向。毫无疑问,放开管制是容易的,而要真正做到“绝不一放了之”,同时实现利率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实现央行对利率体系 的调控和监督指导,实现货币政策灵敏而有效地传导,这才是对中央银行智慧、能力的最大考验。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国央行“对于市场化更感兴趣”,因为他们总把利率市场化当成“伟大成就”,说得很多;而对于“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利率控制却 倍显默然”,因为他们说得太少、太少。不是吗?这里存在三个关键性问题:其一,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基准利率体系——央行基准利率体系的搭建是否完成?其 二,整个市场利率体系是否理顺?如果这两大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实现利率市场化?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又该如何控制?如果控制失灵与一放了之有何区别?

  所以,我更为关心“如何控制”的问题。因为一旦控制不住,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发生重大混乱,而极易给恶意攻击者创造可趁之机。

  我认为,在央行基准利率方向至少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看到有效进展。第一,在中国,类似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利率——央行基准利率 是谁?没有这个利率,未来央行用什么取代现在还在沿用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这个利率,未来加息、降息如何实施?要是有这个利率,为什么现在还不告诉市 场?为什么现在还不让它进入市场培育?培育期过短如何确认它的有效性?

  第二,利率商品欠缺很多。比如,一年期以下的短端利率商品交易还算活跃而充分,定价还算有效;而3到5年期的中端利率也有一些产品,交易也还算 说得过去;但7到30年的长端利率商品在哪?中央银行如何观察长端利率水平?利率如何确定?长端利率很重要吗?当然,因为它往往体现的是国家的长期战略意 图。比如美联储的“扭曲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压低长端利率,从而体现出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意图。

  第三,到目前为止,市场利率依然是混乱的,央行如何理顺?比如,此次降息之后,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已经降至1.5%的水平,但货币市场同期 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还在3.3附近。很明显,同业拆放利率的信用等级应当高于商业银行存款。因此,同业拆放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的现象属于“利率倒挂”;同样,央行与商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其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利率、无论哪个期限品种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不都属于倒挂? 如果央行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是一年期shibor接近1.5%,那隔夜shibor会不会低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99%?会不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骤然 收缩?

  当然,届时央行一定会调降或干脆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这并不是摆难题,而是试图说明,央行在彻底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还有许多许多的工作要 做。请它们不要只是把利率市场化的“有序推进”当成政绩,并以此喜不自禁。相反,我坚定地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央行控制者角色越重要、越该更多 地注重自己控制者角色的定位。可以肯定,未来压力更大、难度更大,而央行没有试错的机会,错则意味着巨额经济代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