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区有条长达13公里的主干道为何叫东风大道?
1952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成立,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当年毛主席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指示:
“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根据主席的指示,当时的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开始了二汽的筹备,初步选址在工业基础较好且交通便利的湖北武汉。
1955年春,国家建委等部门出于战备原因考虑,要求工业部从军事角度考虑进行另行选址。
随后四川及湖南均被纳入选址考虑范围,但各有各的问题,于是二汽建厂的计划被不断搁置。
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急转直下,国防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为防备苏军的武装入侵,增加工业设施的战略纵深,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规划,于是二汽的建设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1965年底,二汽筹备处再次成立,中央为二汽的选址定下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方针,筹备处工作人员根据这六字方针走访了四川、、贵州、湘西、鄂西及陕南多地,最终把二汽的选址定在了湖北省西北角一处山沟里的百人小镇,也就是今天的十堰市。
1968年11月,国务院周总理做出批示,同意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建设二汽,同年12月4日,国家计委及国家建委批准二汽建设方案。
1969年,筹备已久的中国第二汽车厂终于开始了建设。
今天的十堰市是一个常住人口315万的城市,但当年二汽开始建设的时候总人口才百人左右,真真正正的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史料记载为:
“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
没有学校没有商店没有医院,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铁路,甚至没有公路,只有几条村民走出来的小道,四面八方全都是大山,而且远离当时的经济繁华地区,完美符合中央定下的六字方针。
为了在这样的地方建设二汽,中央抽调了全国30多家工厂、设计院和建筑单位的建设者以及竹山、竹溪、随县、大悟、枣阳、汉川、汉阳等县的2.5万多民工。
厂区建成后,中央又抽调了一汽、南汽及北汽的大量管理干部及技术工,同时还有配套的各行各业的人,比如为解决二汽的食品加工问题,沈阳的一家食品厂自厂长至炊事员全员随迁至十堰,扎根在深山之中生活至今。
如今的湖北十堰街头常见东北饺子馆,耳畔常有东北口音,就是因为二汽的初始成员大量来自于东北地区。
点着油灯、睡着硬板床、早上吃咸菜、晚上盐泡饭,马灯在四处漏风的芦席工棚里摇摆,在这样的环境中,二汽被一点点的建设了出来。
二汽是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汽车厂,主干力量也来自于共和国长子一汽,因此二汽也有着共和国汽车次子的称谓。
1971年7月,二汽的的汽车装配线完成调试并试车成功,从此二汽结束了“一根扁担、一盏马灯、一个芦席棚造汽车”的历史,而“马灯、干打垒、芦苇棚”也从此成为了东风人的精神象征。
1975年,二汽研发的第一台军用越野车EQ240终于定型,即将投入量产,因为毛主席自1957年以来在多个场合对国际局势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论述,断定在不久的将来,革命力量的“东风”一定会压倒反动势力的“西风”,所以二汽的这辆新车型被命名为“东风”。
东风汽车一经诞生就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下大功,被战士们称之为“功臣车”,从此成为了中国军车第一品牌。
改革开放后,二汽也开始了自己的市场化之路。
1992年9月,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成为了我国汽车业首家集团化公司。
时至今日,东风汽车已构建起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吸引超500家配套企业,形成了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成为了十堰的经济支柱。
东风当初在十堰的选址是出于军事考虑,而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方面的考虑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3年9月,东风集团正式“迁都”武汉,以便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为欢迎东风,武汉拿出了大量工业用地,为东风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产业园用地和政策优惠。围绕东风的产业集群,武汉经开区修建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主干道,命名为东风大道。
这条大道因东风集团而起,但最终为武汉带来的不止一个东风汽车,而是引来了一个产业集群。
如今这条东风大道沿线有着7家整车厂、12个汽车总装工厂、54个“世界500强”、500多家零部件企业,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3400亿元,成了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被誉为“车都之脊”。
这仅仅是武汉市的数据,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湖北省,东风为湖北提供了超过6000亿元(2022年)的年营收数据,直接带动就业超10万人,间接拉动上下游百万岗位,年纳税(2021年)约200亿元。
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太快,技术爆发太迅猛,东风集团遭到了严峻的市场挑战。
为帮助东风,湖北省注资了50亿元以支持其高端新能源项目,并优先采购东风的新能源车用于公交、公务用车。
2023年3月,湖北省政府甚至推出了超大额的购车补贴政策,东风全系车型都能拿到数万元的补贴,每辆车的最高补贴达到了9万元。
除此之外,湖北省还给了东风集团全方位的帮助,从金融到政策,能给的全给。
这种力度的扶持和帮助,是为了回馈东风这些年为湖北做出的就业岗位和税收贡献。
湖北回馈东风,东风回馈湖北,湖北又回馈东风,双方关系已超越传统政企扶持,升级为“产业共同体”模式,成为央地合作的标杆。
而东风也并没有依赖湖北的补贴,虽然东风的船很大,但调头速度并不慢。
察觉到自己的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落后了之后,东风并没有以“老大哥”的身份自居,而是果断行动挽回劣势。
最终东风选择了和华为合作以加速新能源转型,而且决策的速度非常快。
2024年9月,东风和华为联手打造的东风岚图梦想家MPV,就已经正式上市了,这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的MPV,上市110天订单突破5万,3个月蝉联新能源MPV市场第一。
东风和华为双方从谈合作细节到联手研发到新车定型到组织生产,总共耗时才一年。
2025年2月,东风和华为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再次联手研发新的车型。
同时东风要在自己的东风本田车型上,给加上华为的智驾系统,还要在岚图车型上直接装华为全家桶。
东风确实是中国的老牌国企,资历和规模都是最顶尖的那批,也确实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一度落后,但东风没有任何架子,也没觉得丢了面子,身段放的很低,该转型就转型,该合作就合作,一点心理包袱都没有。
2024年,东风集团扭亏为盈,因新能源竞争带来的低潮期仅持续1年。
而欧洲和日韩的车企,到今天还没完成新能源转型,内部还在争吵不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