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作者:樊鑫鑫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社 2025-04-15 77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再度启幕。自1957年第一届举办以来,近七十年间,广交会从“中国制造”窗口升级为全球产业链合作枢纽,见证了中国从出口大国迈向“双循环”新格局。时间回溯到1956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以超1.3万种展品、2000万英镑成交额打破了经济封锁,这场“破冰展”为接下来举办的第一届广交会奠定了基石。当前,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与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中国正在以更务实的行动诠释“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为不确定的全球经济注入东方确定性。

广州毗邻港澳,原粤籍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众多,具有打开对资贸易新局面的地缘优势。1956年11月10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揭幕。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祝贺,指出“我国政府和人民一向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愿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这次展览会可以说是第二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一次“预演”。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1956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祝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华润进出口“总代理”地位确立

华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贸易机构,其前身是联和行。抗日战争时期,联和行作为八路军驻港办事处领导下的一个秘密的机构,“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1947年起,陈云和李富春主持东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他们委托华润进口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华润开始接触海外市场,在西方主要国家逐步建立起人脉深厚的贸易网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展对资贸易的重要渠道。”

华润在海外经营多年,信誉良好,建立了较为庞大的客户关系网。20世纪50年代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还很少,国内的外贸人士办出国签证是件麻烦事儿,但华润的工作人员以港人身份办理出国手续比较容易,为此1954年10月中国畜产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给外贸部和港澳办提交报告,请华润公司作为“总代理”开展出口业务。随后,华润公司与中国畜产公司签署代理协议,到1955年,国内13家总公司全部与华润公司签署了代理合同。“新中国就是要把有限的出口物资管理起来,统一对外,这样才能避免各省市之间的内部压价,最大限度地赚取外汇;同时,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也由华润统一采购,有效地使用外汇,保证中国工业化的建设。”

1956年初,外贸部转发华润公司一份《统一由华润公司采购的现货货单》。1956年2月12日,对外贸易部在文件《对外贸易部关于调整香港华润公司和柏林中国进出口代表处机构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华润公司作为总代理的地位和责任。为了做好进出口总代理的工作,华润公司安排了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跟单,还“在办公楼里挤出一些地方,做了七个柜子,用于陈列商品,七个柜子摆满了各种出口物资的样品,国内七个出口总公司都送来展品。这样,先看货,后签订购买合同,大大提高了出口工作的效率”。华润公司对资进出口总代理地位得以确立。

随着前来洽谈的商人越来越多,华润公司的出口部门便想举办一次大型展览,打造长期陈列室,可问题在于展品数量不够。为此,华润给外贸部递交了一份报告,表达了希望各总公司提供出口商品展览样品的需求,同时也对陈列样品各事项做了说明。外贸部出口局查看报告后,很快寄送了展品及清单。1955年10月至11月展品陆续送达,经过精心布置,展览会成功举办。会后,有关部门形成总结报告递交外贸部,相关领导达成共识: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眼见为实。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陈列室平面布置图广东地方与中央的双向互动

1956年春,广东省外贸局局长孙传禄在广州文化公园组织了两次广东省物资交流会,这种物资交流会实际上是出口物资交流会,交流会邀请了成千以上的港澳工商界人士参观和交易。每次交流会成交额约为800万美元,规模虽小,却符合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是一位资深外贸工作者,认为物资交流会的举办可以借鉴国外大型展览会的形式,亦可以吸取中国传统城镇大型集市贸易活动的经验。“办一个展览会,给全国各行各业的外贸公司安排展位,请国外商家前来参观洽谈,当面成交,以此扩大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冲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自由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6月,严亦峻以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的身份执笔向外贸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向外贸部和广东省委建议,于当年9、10月间在广州办一次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过去许多港澳人士对祖国不了解,甚至抱有怀疑畏惧态度,自举办交流会以来,他们一再回来参观做买卖,且成交量一次比一次多。举办交流会还可以集中全面地介绍出口商品,进一步了解海外市场,对改进中国出口工作有很大推动意义。”

李哲人副部长批示:“此事我在穗时同严亦峻、陶铸和其他几省同志研究过。大家认为在广州举办一个全国性商品展览交流会,邀请港澳及东南亚、西亚各国商人参加,对开展东南亚贸易有很大帮助。我们一些土产、山货、手工艺品和一些难卖货可能销出一大部分。当然也要卖一些热货,同时也较容易买到一些我们需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可以宣传介绍中国出口商品,并借机争取团结海外华商、侨商和东南亚各国商人,故我同意举办。”

雷任民副部长批示:“同意。”

叶季壮部长批示:“我同意。如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即照办。”

孔原副部长批示:“我意责成严亦峻同志主持筹备,但我部必须派一负责人去协助,并要各总公司也派人去领导组织展品和统一对外谈判与成交。”

外贸部提出,在这次展览会的基础上,在广州建立永久性的全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国务院指出,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在我国尚属创举,邀请的外国商人很多,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外交和侨务等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在1956年11月10日,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1956年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标志

为动员发挥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中央交给的此项重大政治任务,“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古大存等人组成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并对商展会的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作了规定。“展览会设筹备委员会负责领导全盘筹备工作。筹委会由主任委员一人(由广东省副省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十一人,委员若干人(名单附后)组成。展览会正式开幕后,筹委会即改为展览会的委员会,负责领导展出期间的全盘工作。”商展会这种组织领导的基本形式,为以后历届交易会所沿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其性质作用和组成人员也不断有所调整。

筹备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就面临了诸多挑战,如客户邀请、货源组织、展馆布置等。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筹备委员会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出台了《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筹备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商展会筹备工作的重要一环,《规划》明确了展出时间为:1956年11月10日起至1957年1月9日止共约两个月。还确定了商展会的办会任务、办会规模等重大事项。在客户邀请方面,筹备委员会严格遵循国别政策,主要邀请了港澳和新马的客户,同时也邀请了一定数量的其他地区客户;在货源组织方面,筹备委员会积极与各地供货单位联系,确保了展品的质量和数量。筹委会下设多个部门及处室,专门负责筹备与展览期间的日常运营工作。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1956年,张平(右)在广州与严亦峻(左)、舒自清筹办“出口商品展览会”事宜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顺利举办

1956年11月10日至次年1月9日,一场盛大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的中苏友好大厦内成功举办,历时近两个月。这座宏伟的展馆占地面积超过18000平方米,内部布局精心设计,分设有14个宽敞明亮的展厅以及3个气势恢宏的广场。在这些展厅和广场中,精心陈列了来自工农渔牧各业的13000多种展品,它们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年来经济发展的最新面貌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

此次展览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准备充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各个相关部门及其交易团体均受邀参展,他们依据自身的业务范畴和国家的出口潜力,精心筹备了一份详尽的易货清单。

这份清单涵盖了来自不同产地、多种规格与等级的产品样品,其中传统出口产品和土特产、粮油、畜产、矿产等初级产品,占据了出口商品的绝大部分。还有各地特产的手工艺品,如北京的景泰蓝、象牙雕刻,福建的漆器,江西的瓷器,汕头的抽纱,湖南、江苏的湘绣、苏绣等;也有我国许多品质优良的出口矿产品,如石绵、锑品、铁砂等;有产量丰盛的农产品,如大米、花生、油菜籽以及各种杂粮、杂豆等;也有价廉物美的出口轻工业品,如自行车、缝纫机、胶合板、卫生器皿、搪瓷和玻璃器皿等;有以我国特有的烹调技术所制成的罐头食品,各种各样的水果和酒类等;有我国解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许多重工业产品,如金属切削机床、动力机械以及各种钢材等。

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丰富蕴藏。同时,一些工业产品也备受瞩目,如车床、钻床、柴油机、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电影放映机、照相器材以及水泥、铁钉、铁丝等,这些产品的供不应求不仅体现了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工业产品的强烈需求,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工业生产的先进水平。

从1956年广州这场“破冰展”看新中国怎么打破西方封锁

1956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现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会上还展示了中国自制的火车头和客货车、解放牌汽车等许多重要的工业品。这些展品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外工商界人士可以在这里一面参观,一面通过这些交易团买到我国出口的各种商品。”正如展览会所展示的,随着中国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将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出口物资,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曾任香港大公报、中国新闻社财经记者的华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毕清回忆道:“那时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不久,第一批5辆用火车运到广州南站,广东省运输局的五位模范司机获得驾驶国产新车的殊荣。他们开车前往中苏友好大厦途经文化公园大门前时,被人们围着观看,汽车不能前进,只得停了下来。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不下数百人。有的人仔细地观看车头铭牌,有的人轻轻抚摸车身,有的人俯下身子观看底盘,还有些人围着司机问个不停……惊喜、赞美、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身处现场群众包围之中,深受感染,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在展览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和工商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和洽谈。“两个月中,接待了一百万国内观众,其中有来自约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有近4千名港澳同胞和华侨。成交近6千宗,总值达2000万英镑以上。成交的商品品种约有1千多种,其中除了有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如土特产、粮油、丝绸、茶叶、畜产、矿产品之外,还有约150种新的出口商品。各种国产刨床、万能铣床、水泵、各种医药器材、计算机、钮门机、各种锁类、烟丝、新品种罐头等是初次运销国外。有许多新的供销关系建立起来,例如小手工艺品试销新西兰;药酒试销欧洲;瓷器新销印度尼西亚;松香新销东南亚很多地区,各种动力机械、工作母机也开始销往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国家和地区。……展览会显示了中国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将提供更多更好的出口物资,以促进国际合作。”

“此外,包括东德、罗马尼亚在内的19国驻华使节,以及来自超过50个国家的商人、政府官员、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教授、旅行家,还有广大的华侨与港澳同胞,总计近万人莅临参观。在国内,来自各省的普通观众更是达到96万人次之巨,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华侨和港澳同胞数千人参加了这次展览会。还有国内各交易团的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数十万人。安排住宿成了一大难题。广州当时只有爱群、新亚、新华、东亚、和平等几家较大的酒店,那时迎宾馆不对外营业,华侨大厦尚未建成,接待设施不足,广州旅客住宿服务站的同志招架不住了。大大小小的旅店都住满了,珠江岸边停泊的客艇也住满客人,他们就动员客人去投亲靠友。住宿的紧张推动了此后广州酒店业的大发展。”

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交会的创办打下了良好基础,还建立了庞大的客户关系网,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同时,通过展览会,中国政府了解到了国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意见和需求,为改进和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工作和商品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成为了全国13个外贸总公司、省市分公司、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十大口岸等各方人士的沟通渠道,大家每年都会在广州聚会两次,不仅加深了感情,还解决了问题,更理顺了关系,从而使外贸系统更加具有凝聚力,让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懂得“和平时期的贸易应该怎样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