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国被判死缓,望以此为契机认真清查侵吞国有资产的蛀虫

作者:锁定坚强 来源:为什么会这样啊 2025-05-16 199

2025年5月14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判处其死刑缓期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起涉案金额超14亿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逾13.5亿元的案件,将中国社会积弊已久的"蛀虫经济"撕裂出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当法庭判决书揭示赵伟国通过特定关系人低价购房、高价采购、利益输送等手法蚕食国有资产时,无数民众在拍手称快之余,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追问:这究竟是个案,还是冰山一角?

赵伟国被判死缓,望以此为契机认真清查侵吞国有资产的蛀虫

赵伟国案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路径清晰得令人心惊:2018-2021年间,其与特定关系人李禄媛合谋低价购买本应属紫光集团的房产,非法占有4.7亿元;通过指定关联企业承接盈利业务、高价采购服务,造成国家损失8.9亿元;更指使上市公司低价租赁项目,导致4645万元经济损失。这些数据背后,是精心设计的"五步掏空术"——利益关联、定价操控、程序伪装、权力庇护、资产转移。更值得警惕的是,赵伟国在2013-2019年主导紫光集团完成20余起"蛇吞象"式并购,将企业资产从13亿膨胀至2978亿,疯狂扩张的表象下掩盖的正是债务黑洞与权力寻租空间。

这让人不禁想起民间那句朴素的真理:当发现一只蟑螂时,暗处早已遍布虫群。就在赵伟国受审同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国企腐败案例中,重庆市农投集团原董事长王义昭违规输送32.49亿元国有资金,山西省晋能控股原高管胡守平监守自盗等案件接连曝光。这些案件共同勾勒出"靠企吃企"的腐败生态链——决策层"白手套"运作、管理层"旋转门"交易、执行层"雁过拔毛",形成系统性侵吞的黑色网络。

从做实了赵伟国之流的犯罪行为,我想起来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然而,曾几何时,群众提出的质疑这种民众监督,却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严重的污名化。

几年前,大量的民间人士从联想集团的公开财报中,就质疑这其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被侵吞的问题,然而,当这种质疑之声发出时,遭遇的围剿堪称教科书式反扑。2009年,中科院将联想控股29%股权以27.55亿元转让泛海集团,该价格被指低于市场价值13亿元;更蹊跷的是,泛海随后将部分股权转售给柳传志团队控制的联恒永信,完成"国资-民企-个人"的资产腾挪。这种"左手评估、右手转让"的操作,与赵伟国案中"特定关系人低价购房"何其相似?面对质疑,某些势力祭出"破坏改革""否定民营经济"的大旗,动用公关删帖、媒体"澄清"等手段压制舆论。

但数据不会说谎:联想集团研发投入长期低于营收3%,却为高管发放1.6亿元天价年薪;负债率超90%仍向海外股东输送利润;产品国内定价高出海外50%。这些事实与赵伟国"将上市公司项目低价租赁关联企业"的操作如出一辙,都是将公共资产转化为私人渔利的典型手法。当民众质问"国有资产去哪了",得到的却是"程序合规"的官僚式回应,这恰暴露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对监督的恐惧。

赵伟国案判决书中的"重大立功表现"耐人寻味,暗示着更多待揭开的黑幕。当前反腐呈现三大突破:技术层面,重庆建立智慧国资平台,实时监控36家国企200万条数据;制度层面,浙江钱塘区推动国企完善60余项决策制度;司法层面,山西建立"一把手"权力清单,严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这些探索正在构建"不能腐"的防火墙。

但要根治顽疾,还需三剂猛药:首先,建立国有资产追溯机制,对改制中的"评估偏差""程序瑕疵"全面复核;其次,推行"阳光改制",强制公开股权交易底价测算模型、无形资产评估细则;最后,设立民间监督奖励基金,将民众的"火眼金睛"转化为制度反腐力量。正如云阳县通过"五个一批"整治行动,14条侵占线索全部清零的实践所示,群众监督与纪检监察的结合方能形成雷霆之势。

从赵伟国被法办后民众拍手称快的舆论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占据人群绝大多数人民的民心所向,那就是,重构公有经济的正义性

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国民,这个宪法原则在赵伟国们眼中却成了可瓜分的"唐僧肉"。当紫光集团因腐败陷入资不抵债时,是纳税人承担了1376亿元债务;当联想将29%股权"合规"转让时,流失的是几代科研人员积累的无形资产。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警示我们:每一起国资流失案,都在透支政府的公信力,都在啃食民众的获得感。

而今,转机已现。赵伟国案的判决不仅是对个人的审判,更是对某个时代的纠偏。从中央纪委部署国企专项整治,到地方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从民间质疑声浪高涨,到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一场围绕国有资产保卫战的立体战役已然打响。我们期待这场风暴能荡涤所有阴暗角落,让"全民所有"真正回归人民——因为,这不仅是经济的清算,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尊严之战。

当紫光集团新管理团队将数百家子公司股权结构图贴满办公室墙壁时,这个动作本身便具有象征意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透明橱窗,让每个环节暴露在阳光之下,才能防止"赵伟国们"继续在阴影中蛀空共和国大厦。此刻,14亿中国人都在等待答案:下一个被押上审判席的,会是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4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