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征:经济学界的燃灯者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尤其以研究《资本论》而著称。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事《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数十年来笔耕不辍、焚膏继晷,硕果累累。他不仅对《资本论》的教学不遗余力,而且科学地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资本论》在中国广泛传播、运用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少怀凌云之志早慕真理之光
陈征教授于1928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一个书香门第,受深厚的家学渊源熏陶,他自幼对文史产生浓厚兴趣,涉猎颇广,10岁时就读完了四书、《诗经》、《左传》、《楚辞》、《古文观止》等经典著作。在无锡国专求学期间,“从朱东润师学史记、杜诗、八代诗、中国文学批评史及传记文学,从冯振心师学文字学、老子、庄子、诗选——系统地进行阅读研究,收获甚大”。陈征教授在中国古典文学研习、诗词创作及书法挥运,均见精进之功,对《红楼梦》深有研究。抗战胜利后,他与进步同学一起读了不少进步书籍,除了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外,还读了《联共(布)党史》《资本论》等。
1949年5月从无锡国专毕业时,受民族解放运动的感召,陈征教授毅然投身革命,赴苏南公学(革命大学)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此,他便从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转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教学者与研究者。凭借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将枯燥的政治经济学讲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还荣登学校的光荣榜。成功的教学尝试,进一步激发了陈征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浓厚兴趣,逐步坚定了深入研究的决心,同时也增强了信心。为了购买梦寐以求的《资本论》全三卷,他挑灯夜战,撰写研究《红楼梦》的文章发表于《解放日报》,并以此稿酬购买那套心仪的《资本论》。
为了讲好课,陈征教授下决心读懂弄通《资本论》。《资本论》艰涩深奥的理论,他反复研读,一点点“啃”。他总结说:“我学习研究《资本论》无诀窍可言,是硬读和反复琢磨出来的。”那时没有复印机,重要的段落他就用手抄,几年下来积累了40多本读书笔记。他常常为了核实一个概念,骑车前往图书馆查阅资料。“从不懂到基本上懂,从摸不着头脑到能通俗地介绍基本内容,并说明其来龙去脉,不知反复看了多少遍,才‘摸’进了《资本论》的大门。”这是陈征教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起点,《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和追求。《资本论》和《红楼梦》是他一生最爱的两大经典,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资红书屋”,并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中外之理,成一家之言”作为此生治学的座右铭。
立言传道《资本论》笔落沧海领风骚
在陈征教授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术生涯中,他深耕经济学瀚海,尤以《资本论》研究为舟楫,达到“读懂”和“读通”两个境界。从苏南公学到福建省委党校再到福建师范大学,他一辈子的学术活动主要围绕着学习、研究、讲授《资本论》,进而运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展开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经典巨著,读懂、读通它绝非易事。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资本论》的学习形成热潮,这一时期国内学者曾出版过解释《资本论》第一卷的著作,尚无系统解释《资本论》全三卷的著作。陈征教授凭借自己持续30年的学习、思考与积淀,探骊得珠,在其《资本论》讲稿的基础上,于1978—1982年完成《〈资本论〉解说》五卷本144万字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后再版改为三卷本)。在撰写《〈资本论〉解说》的五年时间里,陈征教授可谓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天都坚持写作十几个小时,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鸡鸣起舞,着鞭先否?学海书山勤撷取,岂为翱翔华表?”“翻云覆雨难为手,学海书山苦着鞭。”这些诗句正是陈征教授自我激励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术追求的坚定誓言。《〈资本论〉解说》每一卷的手稿都堆积如山,每一份书稿都经过陈征教授至少三轮的反复推敲和精心修改。这部凝聚了他30余年心血的著作,其特点在于文字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对推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产生了重大作用。
《〈资本论〉解说》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准确理解和科学掌握《资本论》提供了重要帮助,也对运用《资本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陈征教授因此成为许多《资本论》初学者的引路人,《〈资本论〉解说》成为许多中青年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培养了“一代经济学人”,在全国产生深远的影响。1984年,《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资本论〉解说》是全国解说《资本论》全三卷的第一部著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评价:“陈征教授是国内完整、系统、高水平讲解《资本论》的第一人。”
《〈资本论〉解说》之皇皇巨制,乃登堂入室之宝筏,泽润学林,久播馨香。该书于1988年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福建省“六五”重点科研项目优秀专著奖,1991年获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大奖。
以理论之创新解现实之迷茫
陈征教授学问博大精深,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总能及时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学术前沿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有所突破。在研究《资本论》过程中,他十分注重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回答时代问题,增强经典理论的说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发展。他强调,经济学不应只是书斋里的学问,必须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资本论》不是答案汇编,而是认识经济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陈征教授对《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资本论》进行横向研究;第二阶段是对《资本论》进行纵向探索;第三阶段是着重运用《资本论》原理和方法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正如他自述,“我的后半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创建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二是创建了现代科学劳动理论”。
例如,他运用《资本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80年代,面对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商品经济及其实质的论争,陈征教授发表多篇文章,强调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等创新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后,陈征教授陆续发表了《〈资本论〉与市场经济》《〈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系列论文和《〈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对如何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这些研究成果有高屋建瓴的宏观鸟瞰,有潜海寻珍的微观探索,取精用宏,新见迭出,闪烁着科学的真知灼见。
又如,地租理论是《资本论》中最难懂的理论之一,但又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所阐明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农业地租,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需要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的城市的地租问题。陈征教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和《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等系列论文,1996年出版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研究》一书,开创性地研究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城市级差地租、城市垄断地租和城市土地价格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研究方面填补了学术空白,为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充分体现了一个著名经济学家强烈的现实关怀。
再如,他结合当代实际发展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劳动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全面的拓展。如何立足于当代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他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新变化,发表了《当代劳动的新特点》《论现代科学劳动》《现代科学劳动探索》《重视现代科学劳动的作用》等系列论文,并于2005年出版了专著《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范畴,并从内涵实质、具体形式和作用等方面系统地创建了“现代科学劳动理论体系”。这是陈征教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期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贡献。
陈征教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即“在坚持运用中发展,在运用发展中坚持”。他所创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不仅回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也印证了《资本论》并没有过时,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育英才呕心沥血
励后学秉烛传薪
陈征教授不仅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在7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陈征教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甘为人梯,在八九十岁高龄依然坚持为学生讲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经济学高级专门人才,完美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他如同暗夜中的持灯者,为我等后学照亮了探索真理的道路。
“读新书、创新理、写新作;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乃陈征教授的人生格言,也是其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他一生与书相伴,读书、教书、写书,在书的世界里博采众长,书成为他渊博学识的源头活水,“书常伴我何须酒,石不能言亦可人”。关于读书,陈征教授常说:“要读活书,也就是要把书读活,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他以身作则,既追求广博的涉猎,又注重深入的钻研,真正做到读活书。他在《诉衷情》这首词中写道:“少年读书只见书,字字等云烟。老来读书不见书,书外别有天。”做学问,他倡导“严谨、严格、严肃”的治学态度,常常告诫学生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既要耐得住寂寞,深入钻研经济理论,又要注重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和研究,成为陈征教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特色之一。他殷切期望学生们“坚持马列人同仰,砥柱中流岂等闲”,希望他们能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坚守真理,努力拼搏,早日成为栋梁之材,“八闽桃李蔚成阴,举臂同宣革命心”。
陈征教授淡泊名利、上善若水的为人之道,心无旁骛、献身学术的探索精神,心系时代、悲天悯人的现实关怀,以及虚怀若谷、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批后学。对待人生,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通透。他认为,人生当如梅花般“赢得一生清净,了无半点尘埃”,保持高洁的品性;当如水仙般“不落红尘不染埃,凌波仙子御风来”,超凡脱俗;当如兰花般“远离幽谷入民家,王者之香自古夸”,优雅而不失风骨。癸巳年(2013年),陈征教授自书挽联:“事业何凭据,只剩白骨一堆,是非恩怨由公论;学术永不朽,留得俚言数卷,赤胆丹心照汗青。”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