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作者:韦建瑞 孙克立 来源:解放军报 2017-11-15 1969

为求“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韦建瑞 孙克立

为求“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图为东北老航校机务人员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

这是一句很响亮的提醒。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当天上午,守候在人民大会堂“党代表通道”的中外记者,从空军某部原参谋长刘文力代表口中听到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马上就是‘双十一’了,我想请大家记住的是,这一天,更是我们空军的建军节!”

物质的丰腴并不奉送精神的富足。今天,比沉浸于购物狂欢更有意义的,是重温一段曾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一份能创造奇迹的信念。

一鸣惊人裂长空。一年成军,三年成名—这段岁月、这份信念属于空军第一代将士、第一批老兵。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纪念日。68年前的今天,伴随着共和国初升的太阳,人民空军宣布组建。30天办起6所航校,6个月培养出第一批飞行员,7个月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3个月后一个旅改组为4个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战火中边打边建,“裂变式”发展壮大,短短3年建成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击落击伤敌机425架,共和国从此骄傲地配上长空利剑!

辉煌的背后是信念、是拼搏、是牺牲,是第一代空军老兵谱写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为求“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

1949年6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北平后,国民党空军不时来袭扰。毛泽东强烈感受到来自天空的威胁,作出了组建空军的决定。(图①: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尽快建立空军的问题。)

打仗,打将。在众多将领中,毛泽东选中了刘亚楼(图②)。刘亚楼是从长征路上走出来的高级将领,曾赴苏留学,作为四野参谋长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还担任过东北老航校校长。早在东北工作时,他就两次赴老航校调研指导工作,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把“依靠谁、培养谁”作为办校方针确立起来,亲自调整老航校班子,把一批老红军战士安排到重要岗位,从组织上思想上确保了党对航校的领导和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但刘亚楼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找他谈话时,他连连摆手:“主席,这使不得、使不得!我是学陆军的,不懂空军,哪能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拉刘亚楼坐下,充满信任地说:“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要我去我也不懂,可总得有人领个头。我就是要你这个自认为做不了的做!”刘亚楼似乎还有些顾虑。毛泽东说:“你做了那么多年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难道今天还要我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刘亚楼领会到这话的分量,毫不犹豫地敬一个军礼:“干”。人民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一位陆军指挥员身上。

空军创建初期,飞行员很少,有很强的优越感,从各野战军挑选的机关和地勤干部也都是优秀骨干。刘亚楼上任伊始就遇到一个有趣而严肃的问题。在杨村调研时,他听说老百姓看到空军和陆军服装不一样,好奇地问:“空军和陆军哪个大?”空军同志一仰脖子,反问老百姓:“我在天上,他在地上,你说哪个大?”回来后,他又了解到机关的同志经常议论“空军老大还是陆军老大”的问题。他连续几天闷不作声,思忖出答案:陆军和空军不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而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只有弄清这个关系,才能让我军的优良传统在空军不断线。后来,他在空军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并提出“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方针,人民空军依托陆军的传统、经验、机构、人员,坚强了党的领导,光大了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快速超越发展的建设之路。

“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

处非常之世、干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的勇气和干劲。

空军的特点是建军先建校。1949年10月30日下午,刘亚楼在军委航空局召开第一次校长会议,来的都是刚刚明确的未来航校领导,命令还没有下就要先干事,目的只有一个:加紧办校建部队。会议开到晚上10点钟,刘亚楼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殷切期望我们把空军建设好。我们受命开办航校,一天一小时也不能耽搁。按通常速度建校起码要三四个月的筹备时间,现在只能给一个月,12月1日必须全部开学!”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刘亚楼又把嗓门提高八度:“艰难困苦是对大家的考验,按规定时间开学,是英雄;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凝重的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6个航校负责人带着“军令状”,直奔选定的校址。

入冬的北方寒风凛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没有能用的飞机,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子,跑道坑坑洼洼、草比人高,航校领导们一到位就紧张地工作起来。第5航校负责人方子翼刚到济南,就找许世友司令员选址。3天后,空军分配的几十架飞机和器材、油料、特种车辆一齐涌入济南火车站,要求48小时内完成卸货。机场无铁路专线,方子翼紧急请求山东军区调拨车辆和人员支援,两天两夜把货物运回学校。紧接着数百名空地勤学员陆续入校,山东军区近100名业务干部、空军司令部介绍来的几十名航空理论助教、从东北和新疆招来的几十名俄语翻译也接踵而至,方子翼都要与他们谈话,为他们分配工作、安置食宿。第4航校吕黎平、尹安澜、陶雨峰等校领导让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住在宽敞的营房里,他们却同睡一个狭小的通铺,和战士们一起到机场扫雪、清理跑道。各航校领导旋风般忙碌着,连续20多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个个满眼血丝、喉咙嘶哑。凭着“一人挑起几副担、一天当着几天干”的精神,各航校都按时间节点完成筹建,最快的仅用了25天。

“就是要干别人从没有干过的事”

老红军杨思禄调到空军前,已是正师级干部。到空军后他有两个职务选择:一是正师级预科总队队长,一是副师级航校参谋长。杨思禄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航校参谋长,以便尽快了解空军各方面知识。刘亚楼对此大加赞扬:“这很好嘛,有的同志不愿意委屈当参谋长,杨思禄你愿意去当,说明你是有眼光的。我就是参谋长出身,我认为只有当好参谋长,才能当好一名主官。”

受到鼓舞的杨思禄,到航校后向校党委提出学习飞行的请求,没想到立即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有人直言不讳地说:“杨思禄,你连小学的门都没进过,怎么能学会飞行?”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你老胳膊老腿的,在空中能应付紧急情况吗?”苏联顾问也再三劝阻:“世界上还没有33岁才开始学飞行的人……”杨思禄却主意已定决不回头。

情况报到空军党委,刘亚楼认为杨思禄主动提出学飞行是有远见之举,表示鼎力支持:“我们共产党就是要干别人从没有干过的事,杨思禄同志岁数大一点是事实,但他身体好,有决心,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将来能飞出来最好,就是飞不出来,也可以多掌握一些飞行知识,对部队的管理有好处嘛,这样的干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需要更多一些懂飞行又会飞行的老同志,这个学费我出!”

杨思禄终于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关更比一关难的飞行路。小学文化学数理化,学领航运算和空气动力学,用他的话说:“比登天还难”。别人是8小时正课、2小时复习,他除正课外,还要花五六个小时复习,有时连做梦都在背公式解题。在飞行阶段,由于动作不规范,他经常受苏联教官的“惩罚”,两条腿被驾驶杆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最终,他驾驶战鹰独立飞上蓝天,之后逐步成长为航空兵师长、航校校长、军区空军司令员。今年,老将军已经101岁。

在“杨思禄现象”的带动下,一些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要求下部队学飞行、学军事、学技术,段苏权、曾克林、刘懋功等一批从陆军转来的干部通过掌握飞行技术,成长为空军高中级指挥员。

“仗还是要打的,不过需要更谨慎些”

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如飞机升空必须迎风而起一样。

人们都知道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人民空军首战告捷、愈打愈勇,却不太了解这些战绩的取得,是以不断总结教训、克服挫折挑战为前提的。

1951年1月21日、29日,在苏联空军掩护下,志愿军空军第4师10团28大队先后击落击伤敌机3架,初上战场两战两捷,全国沸腾、全军沸腾。在士气振奋的同时,一些飞行员产生了轻敌思想,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4师12团2月3日进驻安东(今丹东)浪头机场,10天内一仗未打,却在训练和巡航过程中接二连三发生事故,2架迷航、2架自己相撞, 4名飞行员牺牲,一个中队“报销”。空军领导层有人提出追究责任,撤换师长方子翼。刘亚楼接报后怒斥轻率拿意见为“瘟疫”:“你就懂得撤换,你去指挥啊!”他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感到4师同志英勇作战士气不可挫,关键是空战经验太少,对敌研究不够。痛心之余,他于13日复电:责成4师高度警惕,解决好技术不到家和作风粗枝大叶的问题。电报最后指出:“方子翼同志所提的‘虽然事情出得这样大,仗还是要打的,不过需要更谨慎些’,把问题的本质看透了,望转告全体同志们按照方师长这三句话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方子翼捧读来电,泪如泉涌,二话不说带12团回辽阳整训。

不承想,经过5个月整训,12团正式升空作战又遭遇重大挫折,团长赵大海见敌眼红,在敌多我少、没有海上作战经验的情况下,不顾指挥员劝阻,冲入敌阵壮烈牺牲。飞行员悲中有气,落地后一个个不肯下飞机,地勤人员也守在停机坪不回去休息。

刘亚楼亲临前线,安慰作战飞行员,严肃认真分析原因教训,告诉他们空战是一项复杂工程,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瞬间使战斗结局变成另一个样子。有的飞行员委屈地说:“12团的运气比东北的严冬还差。”刘亚楼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的教训是骄傲轻敌、不听指挥、技术基础差。“同志们,骄兵必败,陆军如此,空军亦如此,何况是初出茅庐的骄兵!”

12团再次撤回到辽阳整顿,卧薪尝胆、痛定思痛。官兵把所有问题摆出来,从主观到客观,从思想到技术,一一拉条挂账,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终于站上了新起点。两个月后,重回浪头机场的12团像换了人一样,雄姿英发、纪律严明、攻守得当,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与10团并肩作战22天,击落敌机17架,击伤7架。3大队飞行员李永泰,战机中弹30余发、受伤56处,安然驾机返回,在后来的作战中又击落敌机4架,被誉为 “攻不烂、打不垮的空中坦克”。李涌新在作战中,首次击落敌F-86型歼击机,创造新的纪录。“孤胆英雄”华龙毅击落击伤敌机4架,成为首个荣立特等功的飞行员。

12团打了翻身仗,空4师大展新面貌,志愿军空军第一支参战部队打出了国威军威,毛泽东看到战报后,欣然批示:“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图③:毛泽东在空4师作战报告上的批示。)

(图片由作者提供,制图:方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