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西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需长期斗争

作者:侯西安 来源:乌有之乡 2014-07-30 469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23日、6月25日“学海观潮”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入剖析,我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拨云见日,理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外在表现,揭穿其实质和危害;忧的是在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关头,西方敌对势力抱着“灭人国者必先灭其史”的用心,没有片刻犹豫和停歇。

  从本质上讲,历史虚无主义其实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体现。它抛弃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历史全貌的认识,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方法由于具有“学术创新”的外衣和揭露历史“真相”的噱头,往往对于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薄弱又希望了解中国历史的青少年有很大蒙蔽性。由于转型中国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对于青少年建构科学的历史观来讲,面临复杂的外部因素。因此,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浩大工程,需要有长期的韧性斗争的思想准备。

  笔者认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和亮剑。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学术创新”进行包装,有很大的迷惑性,使得不少人在对其“新”开辟的研究领域的猎奇中,不自觉地被其学术思想裹挟。可喜的是,作为国家理论学术大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并没有把自己简单地作为学术思想的“橱窗”,去博“价值中立”的虚名,而是以对人民学术事业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亮剑,自觉加入到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事业中,这对于廓清模糊认识、弄清问题本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二,多学科通力协作,克服学术批评中的“短板”现象。历史学科领域是历史虚无主义肆虐的重灾区,但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受到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这里既包括历史虚无主义与“普世价值论”、庸俗化的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互通声气而产生的发酵、放大作用,更有各个社会科学学科的具体错误观点。因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需要在多学科领域进行耐心持久的剥离清洗工作。

  其三,科学把握“批判”概念。批判的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对中共党史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增强全体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