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谁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制定规范?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0-10-18 642

谁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制定规范?

孙锡良

  【作者按:《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文强调的是毛泽东思想,所以用了简称。】


孙锡良:谁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制定规范?

谁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制定规范?

  近五年来,高校思政课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课堂规范性比以前好很多。

  近三年来,高校非思政课的课堂思政也有一些新变化,形式改革也较多。

  从政策层面看,从上到下都制定了严格的思政规矩;从教师层面看,每所学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规范;从教材层面看,统一性也非常高。

  但是,形式上的严格未必能保证事实上的严格,纸面上的规定未必能规范口头上的表述,学生接受到的课堂知识可能与教材内容相差万里。社科类课程,不用讲解,课本也能看懂,老师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填充课堂。填什么?怎么填?取决于各位老师的偏好,不取决于教材,更不取决于学校的规定。

  在得知某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课堂随意性以后,我又问了几位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朋友,有本地的,也有北京的,与之前得到的信息基本吻合。我曾经打了两次电话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收效甚微。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不少教师存在按主观认知取代教材内容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其一,在讲“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的时候,只强调集体结晶,不强调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说毛泽东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延伸,是毛泽东战友思想的综合,九成是他人的,一成是毛泽东的,讲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成就,也是主讲其他领导人,少讲毛泽东,讲秋收起义,也不忘虚化一下毛泽东的领导作用。部分教师把《毛泽东思想概论》讲成了《集体思想概论》。

  其二,在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内容时,重点强调毛泽东时代的“穷”,不列举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更不分析毛泽东时代相对贫困的原因,不对比新旧社会的整体性转变,不赞美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意无意地误导学生是毛泽东导致了新中国初期的穷,刻意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来否定毛泽东时代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毛概论》被讲成了《毛穷论》。

  其三,在讲“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时,重点强调毛泽东的个人之错,把晚年之错,引伸到他的一生之错,个别老师喜欢把其他人的所有人生曲折之责都推到毛泽东身上。思想是集体的,责任是个人的,放大错误,缩小功劳。《毛概论》被讲成了《毛错论》。

  其四,在讲“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关系时,更多地强调邓小平的起落归责于毛泽东,而不讲邓小平在党内的领导威望源于毛泽东的支持,只强调两位领导人的分歧,不强调两位领导人的合作和继承关系,把对两位领导人的个人理解引导到两个时代的完全对立上面来,既割裂了新中国,也割裂了人民信仰。《毛概论》被讲成了《毛邓矛盾论》。

  其五,在讲“毛泽东一生的著作成就和政治军事成就”时,个别老师喜欢讲“网传密档和海外秘档”,毛泽东的著作不是毛泽东写的,毛泽东的决策不是毛泽东做的,毛泽东因为好战才打朝鲜战争,毛泽东因为好战才跟苏联闹翻,等等。《毛概论》被讲成了《非毛论》。

  当然,实际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远不止以上五点,我只是做个典型性总结。

  因为有纪律约束,个别老师已经不敢太放肆,不敢公开地、恶毒地攻击毛主席。但是,他们特别地“聪明”,不让我骂,我就不骂,但我可以借别人之口传骂;不让我批,我就不批,但我可以借历史决定来批;不让我虚化,我可以不虚化,但我可以借公知出版物和海外出版物虚化;不让我否定,我就不否定,但我可以借后期的享乐主义来否定前期的清苦。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到底要不要开设?若必须开设,我建议有关方面早日做出课堂规范,不能任由老师信口开河,若由老师随意解读毛泽东思想,那还不如不开这门课。

  我自己非常认真地看了教育部推荐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可能部分高校的版本有差异,但基本脉络应该是一致的。我感觉,这本教材整体上编得不错,虽然部分章节对毛泽东的核心思想未做特殊突出,但全书体系基本可以浓缩毛泽东思想的精华部分,因为课时有限,不可能编成大而全。

  有了教材作基础,如何让思政课教师讲好这门课呢?

  除了严格的政治要求和课堂纪律要求之外,还应当有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原则要求,不提倡照本宣科,并不意味着可以信马由缰。

  我个人建议,对《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课堂应做好以下几个规范:

  第一,有关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应该忠于历史,坚持“史有出处”,历史上写着是个人的就是个人的,不能硬性解读成集体智慧,如果把所有的党内、军内和行政决策全看成是集体产物,那毛泽东思想就成了空架子。照这个思路,其它所有的理论和思想都不成立。

  第二,不能允许把思政课堂变成“毛邓对立”的撕裂课堂,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无论有意或无意,都不允许把两个时代的不同现象解读成两位领导人的个人对立,更不能借自私性的物质欲否定新中国的奋斗时代和打基础时代。

  第三,要反对错误扩大化和功劳虚无化。

  第四,《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材需要补充“推荐读物”。教材,是提纲性的读物,一般都比较枯燥,很难从中读出乐趣。所以,个别老师天马行空地聊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很容易减少学生瞌睡。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思政的局面,教材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附加推荐读物,这些读物的历史感要强,真实性要强,可读性要强。如果能够让学生从推荐读物中找到“历史真实感”,其实年轻人并不感到厌倦。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因为课程内容全是条条框框,全是原则,全是纲领,全是要点,有骨,没有肉,食之无味。

  第五,建议《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在出版时附带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性视频资源。高校教师,部分责任感较强,部分人极其没有责任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可能想方设法去找课程资源,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就喜欢照本宣科,或者在网上随意拼凑些材料误导学生。为了解决课堂生动性不够和历史真实感不强的短板,建议教育部组织党史、国史和政史专家,再联合央视,从各类档案资源中选取一些典型性的重要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补充教学内容,既体现了权威性,又增加了课堂生动性,这样的思政课不会让学生厌学,会让他们想学。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网络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谣言需要及时澄清,让这方面的历史视频进课堂就显得更为必要。

  以上都只是我个人建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思政教师能想方设法把这门课建设好,建设不好,最终会丢掉毛泽东思想,丢掉了毛泽东思想,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就失去了灵魂。无论如何,绝不能把《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变成对毛泽东的反面宣传课。

  附言:

  1,如何看待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留遗书溺亡事件?答:他是一位厅级干部,本不应当以此种方式表达无奈,但他选择了这种不合理方式。旁人不能指责,只能遗憾。他的离去,重点不在他和校长之间的对错多少,而在于他捅破了高校的一种现象,一种需要马上重视的现象。

  2,易纲讲: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等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得到有序处置。如何理解?

  答:这是一系列重大问题,暂且撇开其它系不谈,就这三个系,至少涉及几万个亿的资产,怎么处置的?资产又到了哪些新人的手上?是倒手换人还是还财于民?

  有很多人经常问我:中国经济形势最好,货币支持力度也很大,但一般老百姓的口袋却并没有什么好转,钱都去哪儿了?2009年,我在文章中讲了一个观点:任何危机,都是富人集团的机遇,没有一次大危机过后,不是让富人越变越大,倒下一个富豪,站起一堆富豪。

  这个结论仍然成立,我仍然会坚持,今年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亿万富翁,钱就在这儿。

  3,有人问:疫情时代,中国和欧美到底谁更主动?答:欧美,实质上已经慢慢转入到被动的“集体免疫”阶段,也许还要付出高昂代价,但也只能半推半就地适应。如果它们最终适应了,问题可能又要重新回到中国这边。短期,中国更主动,长期,中国有隐忧。

  写于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1
1
0
8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