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情报王”的生死交锋

来源:新周报 2025-04-11 2337

导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战乱频仍。戴笠和李克农,这两个分属于敌对阵营的国共两党秘密战线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李克农完胜戴笠,是举世公认的结局。那么,为什么李克农能完胜戴笠?

01

中国的“盖世太保”戴笠

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因而被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的人物”。”

戴笠原名戴春风,三十岁时,听到“革命朝气在黄埔”的说法,他就自改其名,取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之意立志,更名戴笠。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为北伐收集情报,一个人奔走四方。

抗战时期,戴笠已位高权重,但他在淞沪抗战中,白天忙于组织对日情报战,并竭力建立军统武装别动队,协助正规军作战;晚上,他亲自坐车从上海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进行情报分析。抗战后期,戴笠屡次化装深入日伪区,布置情报工作。他率先破译日本将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并报美军海军部,但被美军一笑置之。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军才意识到戴笠的厉害。

1944年,军统进入全盛时期。当时军统共有内外勤709个单位、电台569 座、工作人员5万余人,由军统直接领导的庞大的特务武装还不计算在内,至于由军统控制运用的外围组织,更是难以计算。

由于人员发展过快,团体过于庞大,带来了复杂的人事关系,内部人员贪污、浪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骄横跋扈、胡作非为等违法乱纪的事情层出不穷,谁也弄不清军统究竟有多少家产。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内最有权力的270名中央执委和监委,集中在“军委会”重庆大礼堂里,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闭幕大会。大会围绕国民党从抗战时期转入战后的方针政策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会议期间,有人喊出“打倒特务”的口号,并将矛头对准了特务头子戴笠。

而此时,戴笠在政治上的地位很低。他不是中央执委或监委,所以连参加这次六届二中全会的资格也没有。他甚至连国民党员也不是,在政府方面,他连部长、次长一类的政务官也没有当过。经“军事委员会”明文公布的职级,戴笠仅是一名副局长;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军阶,他也只是个少将(注:戴的局长职级和中将军阶都是死后才公布的)。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最后一天,这位政治杀手被蒋介石从平津一带催逼起身,赶回重庆。飞机在经过南京上空时失事,机上人员无一幸存,戴笠亦同机身亡。

02

没有打过仗的上将李克农

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军的斗争,总是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一方面是军事上的不对称,国军强而共军弱,是陆空一体美械化部队对战轻武器为主的部队;另一方面则是情报上的不对称,国军弱而共军强,很多亲共的国民党员,或干脆就是中共地下党潜伏在国军指挥系统中。

在这场旷日持久并最终扭转历史的情报战当中,戴着黑色圆边眼镜、留着八字胡的李克农,堪称是中共的“特工之王”。他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大患。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炯炀镇中李村。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周恩来、向忠发、顾顺章组成的特别任务委员会,专门负责中共中央的安全保卫和秘密工作,直接领导和指挥赫赫有名的“中央特科”。为开展与各地联络工作,中央决定派遣一两名忠诚的同志,打入国民党内部做卧底。

李克农被中央选中来到上海,以公开应试的方式,应考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李克农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职。李克农表现得既精明又干练,对长官徐恩忠诚勤力,很快就成了徐恩曾的亲信,被徐提拔到特务股股长这个关键位置上,掌管全国的无线报务员。

在无线电管理局,李克农不仅搞到大量情报,而且还利用中统身份,拿着国民党的钱和通行证,调动国民党的机构人员为共产党干事。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李克农的卧底身份暴露,他辗转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此后曾有一段时期负责统战工作。抗战前期,他随周恩来到国统区工作,与昔日的“老朋友”徐恩曾和戴笠等特务斗智斗勇,建立了许多秘密情报网。

1955年,中央调查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军唯一没有指挥部队打过仗的高级将领、被外界称为“最神秘”的上将。

但此时,李克农的身体却每况愈下。1957年12月的一天,李克农不慎摔倒,头朝下砸在石台阶上,头部开裂,丧失部分记忆。周恩来指示全国脑外科专家赶往北京,全力抢救。

休养几年后,李克农身体好转。记忆恢复,他首先做的事就是写证明,很多当年被派出去的卧底特工,长期潜伏敌营,以致历史无法弄清,李克农为他们一一出具证明,证明他们的身份和贡献。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医院去世。美国中央情报局得知消息后,破天荒地宣布休假三天,以纪念强敌去世。李克农死后极尽哀荣,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设置灵堂,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献了花圈,周恩来担任主祭,陈云、邓小平、董必武、习仲勋等陪祭,首都各界两千五百多人自发参加公祭大会。

03

李克农何以能完胜戴笠

李克农和戴笠,这两个分属于敌对阵营的国共两党秘密战线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李克农完胜戴笠,是举世公认的结局。那么,李克农何以能够完胜戴笠?

首先,李克农的潜伏履历是完胜戴笠的基础。李克农早年曾通过考录的方式,潜伏在国民党的谍报系统—中统。而且,直接接触中统最高领导人徐恩曾。徐恩曾是留美博士,无线电专家。当时,无线电(电报)既是秘密战线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更是收集情报的重要途径。在徐恩曾身边,李克农学到了最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这是戴笠望尘莫及的。

而且,戴笠从未潜伏在中共的任何组织,甚至中共的外围组织,而李克农潜伏在国民党情报系统的最高层。这样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李克农对国民党的情报机关了如指掌,而戴笠只能靠着几个共产党的变节分子对共产党的情报机关盲人摸象。还有一点,李克农直接潜伏的履历,使其在国民党情报机关布置了大量内线关系,而戴笠却无缘此道。

其次,文艺素养的差异是李克农完胜戴笠的法宝。李克农有十分高的文艺素养,尤其偏爱话剧,做过话剧编剧。在延安时期,李克农领导的社会部经常上演全本的苏联话剧。而且李克农的爱人赵英就是一个作家。

戴笠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文艺素养的,早年报考中学时,以作文成绩第一名被录取。而且同文化界名人郁达夫夫妇有长期的交往。

文艺素养看似和秘密战线毫不相关,其实不然。文艺素养可以为从事秘密战线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还可以培养出随机应变的表演技巧和领悟能力。举个例子,抗战时期,李克农从桂林到重庆办事,途径军统的检查站。由于天黑,军统检查站长把李克农戴的八路军G18军胸标,误认为是陈诚的C18军胸标,提出搭顺风车回重庆开会的要求。李克农凭着高超的表演技能,从容应对,一路畅通无阻。再反观戴笠,他当年在香港缉拿王亚樵,因为携带枪支被港英当局扣押,因应对乏术,难以脱身。

其三,道德修养悬殊是李克农完胜戴笠的关键因素。根据戴笠的亲信沈醉回忆:戴笠生性好色,且性情暴戾、凶残!而李克农性情宽和。

享誉全球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挑选特工人员的两个必备标准之一就是:人格健全,品德优良。因为秘密战线的斗争是残酷的,各种诱惑也是常人难以抵御的。好色,性情暴戾、凶残,往往是秘密战失利的元凶。在军统,往往千辛万苦抓到一个共产党人,拖到刑讯室一顿折磨(戴笠就曾亲自动手刑讯),人被折磨残废、死了,就此深挖的线索也断了。而好色,更不用说,不仅容易落入敌人圈套,更会浪费宝贵的精力和情报资源、甚至葬送整个情报队伍。戴笠这种好色的秉性,使得军统上下污秽不堪不说,还使得本可全胜的行动毁于一旦。

当然,李克农完胜戴笠,从最根本上讲,是革命力量必然胜利、反动力量必然失败的历史大势所决定。

本版文章据《国家人文历史》、《党史文苑》、《老年生活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5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