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仁:用传统楹联助力强军文化,壮我国威军威

作者:李殿仁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5-26 4347

传统楹联文化为铁军赞歌

李殿仁

李殿仁:用传统楹联助力强军文化,壮我国威军威

尊敬的李会长、各位联友、诗友、朋友:

大家好!

会议给我的题目是传统楹联文化为铁军赞歌。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传统楹联,二是铁军,三是赞歌。

第一关于传统楹联文化。

这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汗牛充栋、成果颇丰。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历史悠久,楹联的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桃符”,古人将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刻于桃木板上,悬挂门侧以驱邪避灾,这一习俗延续千年。至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有记载的首副春联,标志着楹联从宗教仪式转向文学表达。宋代,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展现了春联的普及。明代,红纸取代桃木,楹联的形制与内容进一步丰富,明太祖曾下令全民张贴春联,使之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清朝,从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到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写楹联挂楹联,达到鼎盛时期。这样大致可以说楹联萌发于秦汉,定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发展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赋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气象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楹联学会成立,楹联进入新的振兴普及时期,传承至今,楹联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是高雅规范。楹联在自己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用字准确、造句优美、雅俗共赏的优长,被誉为“诗中之诗”。表达认知高度凝练,抒发感情直叙胸意,传播信息明白晓畅,启发智慧耐人寻味,为文为艺堪称经典,文学价值极高。

三是应用广泛。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时期、各种场合、各类人员都可用楹联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具有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的效果。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如胜迹联、厅堂联、警世联、婚寿联、哀挽联、谐趣联、嵌名联、春联等等,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亲和作用、辐射作用、导向作用、承递作用、整合作用,可与诗词、书画、戏曲等各种文学体载融通结合,是百家可通、万事可达、人人喜欢的文化奇葩。总之,楹联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民族精神,不仅是节庆的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情感的纽带,属于口子小能量大,形式简约、内容丰富,既有传承意义又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瑰宝。我们要认真继承结合时代发扬光大。

第二关于铁军。

对于铁军有三种理解。

其一,专指说。铁军最早是对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的称呼。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独立团闯关夺隘、屡建奇功,其所在的第四军荣膺铁军称号,并形成了铁军精神。后来抗战爆发后,组建了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铁军精神对新四军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称新四军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回信,再次表明要他们“传承弘扬铁军精神”。铁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听党指挥铁的信仰、报国利民铁的担当、逆境制胜铁的意志、集中统一铁的纪律。还要说明的就是,叶挺独立团辗转演变最后传到了解放军43军第127师379团,这个团和127师一直延用“铁军”的称号。所谓专指说就是铁军是专指叶挺独立团、新四军、解放军第127师379团。

其二是,泛指说或者叫广义说。指勇敢善战的部队,都可称铁军。当然最有资格称铁军的还是我们这支共产党绝对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经过近百年血与火的考验,曾经叫过中国工农红军,抗战时叫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改称解放军至今。号称铁军当之无愧。

其三是,延伸说。是指各条战线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比如:努力打造一只政法铁军、公安铁军、审计铁军、纪检监察铁军、市场监管铁军等,甚至很多单位和企业热衷于使用铁军这个词,比如阿里铁军、华为铁军、蒙牛铁军等。团中央还专门进行“铁军先锋十佳青年评选活动”。

传统楹联文化为铁军赞歌,颂扬这三方面的铁军都是对的。赞扬铁军就是赞扬先进、赞扬民族品格、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这里要把握的基本思想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讲的三个要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深入贯彻两个结合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住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魂脉。根扎的正,脉把的稳,八九不离十。

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守正创新的问题。守正比较好理解,就是守正道守真理,守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按楹联的基本要求创作,确保不迷失方向,不出现硬伤。创新主要指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形式上创新空间并不大,功夫要用在内容创新上。跟上时代步伐,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现实之问。现在的情况是,书写的对联大都是传统的名联佳句,历史典故,很少有自己创作的新内容。这当然不是缺点错误,有些经典也有现实针对性,很受欢迎。但我还是主张自己创作一些时代新联,而且能记得住传得开。这方面楹联学会功不可没,每年春节都要编著100幅楹联供大家选用。什么叫名联好联,就是人们一看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百读不厌的精品力作。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书法家愿意书写、老百姓愿意悬挂张贴、收藏家愿意收藏。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楹联要写短,太长了记不住,也不便于书写和贴挂。五言七言最受欢迎,门框就是那么个位置,字数多了容纳不了。当然大的公园、场馆,几十米大柱子那就另当别论,量体裁衣。

第三是赞歌,就是用传统楹联助推强军文化。

楹联文化与国防和军队建设血脉相连,千百年来一直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蕴藏着许许多多豪情放达,悲壮苍凉,雄奇壮美的战争诗篇,她记录了战事,褒奖了壮士,实录了领域。那就是边塞诗词或叫军旅诗词。与此相伴的就有军旅楹联或边塞楹联,她是铁军的呐喊、将士的情怀、边塞的风光、战场的硝烟。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出自唐王维的诗“使至塞上”,读此联体悟到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再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联出自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写出作者心念沙场,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梦想。在近三千首边塞诗词中,有许多名句入联,被后人写在营门口、训练场,验证传统楹联文化与边防将士有着不解之缘。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挥下走过了近百年的光辉战斗历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和灯红酒绿严峻考验,保持了人民军队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根本的是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了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职能,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坚持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作战的战斗精神。在这几个坚持的创建和执行过程中军事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楹联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一部分也发挥了自己的功能。

比如,立德铸魂。经常看到军营门口挂着“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有时也写成“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朴实简练上口好记,把党指挥枪的原则写的明明白白,好记好懂,能记一辈子不能忘怀。

比如学习贯彻人民战争思想。把毛主席的诗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作为对联,不仅军队热爱,地方也广泛传颂,成为军民雨水情的生动写照。

比如战前动员。像“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既是政治口号又是一幅名联,把任务、目标写的清清楚楚。是最好最有力的战前动员。

比如,“灯红酒绿不染尘,糖衣炮弹难攻心”,把“拒腐蚀,永不沾”的思想写出了自己的体悟。

再比如,驻南京某师营门对联挂着“长缨在手缚苍龙,神剑倚天啸碧空”,激励创新训法,提高训练水平,被评为先进单位。

再比如,在咱们湖北,曾在解放襄阳立过大功的襄阳特功团,现在是一个预备役通信团,他们过春节时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辞旧岁官兵壮豪情誓师创伟业”,下联是“迎新春将士雄姿发立志建奇功”,表达了他们不忘初心再立新功的豪情壮志。

还比如歌颂英雄的对联,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出光辉榜样,为朱德总司令六十岁大寿写了“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贺寿联,既是对朱老总的赞誉,也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为刘胡兰写挽联“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感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我这里重点谈谈新时代楹联文化为铁军赞歌的理解。这可以从四个维度入手。

第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对人民军队重塑再造,军队面貌焕然一新。这给楹联文化创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是围绕强军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创作。总目标是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军队。第一步,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周年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个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近、中、远目标梯次衔接的发展蓝图,可为楹联文化创作提供很准确明晰的规划时序。这期间最现实最迫切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打好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战。这个攻坚战的指向主要是三条,实现祖国统一、拒止外敌干预、切实稳住周边。这是现在正在做的事,距目标也还只有两年时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也是广阔的创作机会和空间。

二是培根铸魂。就是毫不动摇以一贯制地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根本制度、根本要求。尤其是要自觉坚定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绝对忠诚地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

三是聚焦备战打仗。扫除和平积弊,归正工作重心,把抓备战打仗作为全军的主业,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有联友就写了“金戈铁马紧盯实战谋打赢,铁骑洪流牢记使命开新篇”。

四是特别加强作风建设。这体现军队性质、总旨、本色,关乎军队生死存亡。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军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不良风气对军队侵蚀很大,这几年,一大批高级将领脱变成腐败分子令人极其痛心。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非常危险,更危险的是还有的得到我们的信任和重用。必须做到“终身廉洁,英雄肝胆乾坤朗;一世奉公,民族脊梁社稷兴”。“除暴安良,千年廉吏垂青史;荡污涤浊,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是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工作。比如坚持强军方略,即五个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这是我们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建设一流军队的抓手。特别是科技强军,是核心战斗力,这方面联友们写了不少好联。例如“析解百疑任模拟,鼠标一点即先知”。再如,三边的工作原则,即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三边原则取代了过去和平建设的思路,树立起军事斗争已经十分激烈,战争随时可能发生的背景下搞建设抓工作的观念,坚持以战领建、以备促建、提高战的能力、建的质量、备的水平。还比如牢固树立五个更加注重的战略指导。即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聚焦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提高部队建设的水平、实战的能力。还比如,坚持三化融合发展,从过去先机械化再信息化再智能化梯次发展的思维转变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上来,以此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事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三化融合水平将决定实现军队建设水平,要坚持以智能化发展牵引带动机械化、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热情颂扬国防和军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国防和军队战线是一个特殊的战场、特殊的任务,涌现各具特色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业务上看有航天英雄、海空雄鹰、爆破大王、渡江先锋、神枪手、神炮手、英雄坦克手等等,从执行任务上看,有戍边英雄、深海探索者、太空伴月人、英雄哨卡,英雄连、营、团等等。还有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几大领域,国防军工干线、军事斗争前线、政治工作一线都有大量生动具体的人和事,都是我们楹联文化创作的广阔天地。

第三,生动描绘特殊的军旅环境。浩渺的太空、蓝色的海洋、漫长的海边防、罕见的无人区、高原哨所、孤岛兵站、荒漠大野等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是锤炼意志的熔炉也是楹联创作的富矿。卫星、飞船、航母、潜艇、飞机、坦克、大炮、步枪、手雷包括信息网络、智能领域、虚拟战场、无人装备等等,都是文学描绘的对象,楹联创作的载体。

第四,深情书写官兵的家国情怀。军人是特殊职业,“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出门忘家、上阵忘身,赤胆忠心、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披挂上阵,随时准备流血牺牲、马革裹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科技战线要害岗位“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感天地而泣鬼神,壮人寰而树丰碑”。楹联文化在军事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部队很受欢迎。有联友称“青春追国梦,红日照人生”。

国防和军队是铁军的主力,是楹联歌颂的主要对象,要在这方面多作些调查研究,诗联书文并举,军队地方合力,多出好作品、好作者,以显楹联阵势,助力强军文化,壮我国威军威。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2025年5月22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