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施制裁,特朗普政府又在打“香港牌”了!
当地时间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大肆宣扬抹黑香港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状况的陈词滥调,并宣布将六名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名单”(SDN)。
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六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
长期以来,美国将香港视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棋子”,极力污蔑抹黑香港自治地位,每年发布所谓“香港政策法报告”,对香港国安立法、司法独立和民主自由横加指责。
美国想要的从来不是香港繁荣,而是通过祸港乱港实现反华遏华!
干涉黑手从未停。
这次对6名中国官员下手早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对香港滥用制裁。
2019年,美国就把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等一众特区政府官员及内地涉港官员列入制裁名单。
2020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和香港商业优惠措施。
2021年7月,美国政府发布所谓“香港商业警告”,并对7名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官员实施制裁。
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根据所谓“香港自治法”将5名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列入制裁名单。
2023年7月,美国宣布禁止香港特首李家超参加将在美国举行的APEC峰会。
近年来,美国反华鹰派议员带头挑事、推出恶法,政府部门趁机跟进、滥用制裁,各种反华组织摇旗呐喊、扩大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套国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机制。
“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又称“SDN黑名单”,是美国针对其认定的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人,以及国际犯罪分子(如毒贩)执行制裁的名单。
该制裁名单由美国财政部辖下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管理,名单长达1500页,至今已有上万人或组织受到制裁。
美国境内所有人士、企业不得与列入名单的公司、组织及个人进行交易,否则将被判违法并会受到制裁。
滥用制裁祸乱香港。
今年1月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美国频繁在香港问题上对中国发难,各种遏制打压手段层出不穷,对香港发起了新一轮“系统性围剿”。
制裁恫吓。美国国会个别议员多次抛出所谓“香港制裁名单”,威胁恫吓特区政府官员、法官和检察官。他们还将香港驻美经贸办捏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的假想敌,扬言要取消经贸办享有的特权和豁免。
政策操弄。美国对在香港半导体、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行为横加干涉限制,今年2月,甚至曾一度停止接收从香港寄出的入境包裹。
干涉司法。白宫官员公然会见“反中乱港”首恶分子家属及所谓“律师团队”,为反中乱港势力撑腰,美国务院代表甚至叫嚣无条件释放触犯刑律正待判决的乱港头目黎智英。
此次美国将六名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列入制裁清单,用心之险恶,着实令人不齿。
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通过所谓“香港政策法报告”和SDN名单制裁,捏造香港“人权恶化”“法治受侵蚀”的虚假叙事,妄图否定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的积极成效,通过污名化“一国两制”,削弱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为外部势力干预中国内政制造借口。
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强加干涉。美国屡屡对香港“人权”“法治”问题指手画脚,就是试图给中国扣上“侵犯人权、破坏法治”的帽子,干涉扰乱香港特区政府正常运行。
为乱港分子提供活动空间。
此次被列入名单的6名中国官员,都曾参与制定和执行香港国安法、打击反中乱港势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社会稳定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香港司法机关此前依法对14名“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的乱港分子进行定罪,美国对此横加指责并实施制裁,意在阻挠香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纵容反中乱港势力继续活动。
此次美国利用长臂管辖手段滥用制裁,实质上是对反中乱港分子的纵容支持,严重破坏香港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这充分暴露了美国妄图再次把香港搞乱,进而实现遏制、削弱中国的目的。
东方之珠仍闪耀。近年来,在香港国安法的有力保障下,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社会井然有序,发展活力迸发。
2024年,香港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升至全球第三,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国际竞争力全球第五;港股IPO集资额达800多亿元,比2023年上升近一倍,全球排名从2023年的全球第六上升至第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第四次磋商讨论认为,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健、政策缓冲空间充足、联系汇率制度畅顺运作,再次肯定了香港金融体系的韧性。
制度建设方面,中央政府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捍卫香港的根本利益。
香港国安法和香港国安条例的制定实施、香港选举制度的修改完善,堵住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为香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任何外部势力的无端干涉,都无法阻挡香港发展和繁荣。
这颗东方之珠背靠祖国强大支持,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健全的法律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必将以凤凰涅槃的昂扬之姿闪耀于世界东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