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列宁为何在此刻“回归”俄罗斯?

作者:李燕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6-14 1226

俄罗斯“列宁回归”现象的思考

李 燕

摘要:苏联解体前后,由于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列宁形象一度被抹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达到极盛。21世纪初,俄罗斯政府着手整顿历史领域的混乱现象,俄罗斯史学研究越来越客观。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逝世100周年等“纪念年”到来之际,俄罗斯学界涌现了大批研究成果,对列宁的历史地位、主要贡献、个人评价、历史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列宁的历史贡献得以较全面地呈现。总体来看,当今俄罗斯,列宁正在“回归”。其原因既与民众社会心理相关,也有当前俄罗斯社会问题以及国际共运发展、世界百年变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列宁遗产对探索当前俄罗斯社会发展路径、解决全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李燕:列宁为何在此刻“回归”俄罗斯?

2024年是列宁逝世一百周年。近期,有关列宁的话题再次成为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到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和后苏联空间不断出现抹黑列宁、推倒列宁纪念碑的情况,其目的是全盘否定苏共和苏联、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股历史虚无主义逆流的直接后果是列宁形象一度被严重抹黑。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府着手纠正历史与思想意识领域的混乱局面,史学工作者也做出巨大努力,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归事实”。在2017年十月革命胜利100百周年、2020年列宁诞辰150周年、20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100周年、2024年列宁逝世100周年等“纪念年”中,围绕列宁形象、列宁评价、列宁遗产等问题,俄罗斯学界和媒体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还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这些事实可以证明,在今日的俄罗斯,列宁正在“回归”。俄罗斯学界重新阐释列宁对俄罗斯和世界的历史意义,把社会主义作为俄罗斯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希望,期待俄罗斯与中国对构建国际新秩序发挥更大作用。

一、苏联解体前后列宁被抹黑

作为社会主义苏联的象征和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的形象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积极、正面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在“去斯大林化”基础上,又掀起了“去列宁化”逆流,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并影响到21世纪初。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对该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据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弗拉季斯拉夫·科库林回忆,苏联时期,列宁代表了国家形象,直到1989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列宁都是“领袖”的正面形象。1991年“8·19”事件后,历史教科书被要求重写,列宁与斯大林均被描述为“暴君”,应承担“共产主义政权所有暴行”责任[1]。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虽然没有像其他后苏联空间国家那样激进,但也出现了一些“去苏联化”“去共产主义化”现象:一些用苏共领导人命名的俄罗斯城市恢复了“传统”名称,如,高尔基城改回下诺夫哥罗德市,列宁格勒改回圣彼得堡。列宁画像和著作集被从各级官员办公室中撤走,军队和军校的“列宁屋”改成了休息室或信息室,以列宁命名的学校、工厂也改名。在199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列宁虽仍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但只是与社会民主党、社会革命党等党派并列的政党领导人之一,且不再是“热情的革命者”,而是“偏执狂”[2]。当时,一个“新”政治概念,即“极权主义”[3]开始在俄罗斯传播,与列宁相关的历史被加上了“血腥、极权”等标签。1996年新西伯利亚出版的一本大学历史教科书,不仅将“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等同起来,还把列宁描述成以“夺取政权”为唯一目的的“狂热分子”[4] 。

在反思历史时,很多当代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前后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主要根源,在于戈尔巴乔夫及叶利钦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有学者回忆,在苏联解体前,列宁主要呈现两种形象:一是由政府主导的政治领袖形象和“纪念文学”中的领袖形象,二是在民间文化艺术中的形象。这其中,苏联国家历史记忆政策起主导作用,主要是政府塑造的“领袖列宁”形象。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某些人期望“去列宁化”(деленинизация),虽部分得逞,但没能完全达到目的。苏东剧变后,原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开始“重构历史”,列宁纪念碑被推倒。也是从那时起,列宁形象更多地进入民间艺术,且被各种“嘲弄”[5]。在俄罗斯的学术研究领域,沃尔科戈诺夫、雅科夫列夫、索尔仁尼琴、阿夫托尔汉诺夫等持右翼观点的研究者得到政府支持,影响很大,他们对列宁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几乎完全否定。当时也有费奥多尔·沃尔科夫、弗拉基米尔·菲利波夫等左翼学者提出相反观点,但影响远不如前者。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有关列宁历史记忆政策分成几个流派:一是以“爱国主义”和“帝国思想”为导向,否定社会主义苏联,对列宁评价不积极,但支持澄清历史真相;二是包括俄共在内部分左翼政党,主张继承和弘扬列宁主义;三是与经济恶化和发展不公平等有关的社会舆论,怀念苏联,也怀念列宁[6]。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一种流派,也即俄罗斯政权所持的立场。2007年以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整顿历史教学中的乱象,强调学术研究要尊重事实,在此背景下,列宁形象重新以历史事实呈现出来。

李燕:列宁为何在此刻“回归”俄罗斯?

二、21世纪以来的“列宁回归”

进入21世纪以后,俄罗斯政府多次召开历史问题座谈会,规范历史教科书内容。在政府和史学工作者努力下,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到尊重事实、倡扬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轨道上来,历史研究越来越客观、理性。近年来,俄罗斯开始“向东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学界从苏联历史的角度提出看法和“依据”。俄罗斯民众也怀念苏联时代国家实力和地位,还有社会福利制度等。在这个过程中,“列宁回归”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主要体现在:

(一)俄罗斯官方历史教科书对列宁评价更客观

当代俄罗斯没有统编大学历史教材,2007年以后,政府开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故其官方说法主要体现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这是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官方态度的直接表达平台。俄罗斯观点基金会调查表明,俄罗斯人很重视历史课,75%受访者表示,其历史知识主要来自高中历史课堂。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是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多数人认为高中历史教育应侧重爱国主义。对历代国家领导人的评价实际上跟国家政策导向呈正相关。现政权强调国家利益,故评价历史人物更看重爱国主义”——俄罗斯观点基金会首席分析师格里戈利·科特曼这样强调[7]。据历史学家弗拉季斯拉夫·科库林回忆,2007年普京总统着手整顿历史教科书“乱象”,列宁形象经过苏联解体以来十几年“混乱不清”的表述后,逐渐接近苏联时期“正统”说法。在2011年版俄罗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列宁被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党主要理论家,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是十月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2019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肯定了列宁思想理论对领导革命和建设新型政党起了积极作用[8]。可见,当今俄罗斯人心目中历史知识的主题仍是国家政治,对历代沙皇或苏联-俄罗斯领导人的评价更侧重国家利益,当代历史教科书对列宁评价逐渐回归“正轨”,既与国家利益相关,也更接近客观历史事实,虽没有完全再现苏联时期列宁的“革命领袖”形象,但对苏联解体前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情况下抹黑列宁的逆流是个“纠正”,对列宁形象的客观呈现也有积极作用。

(二)学理上的“列宁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列宁地位和贡献

十月革命100周年到来前,俄罗斯就已出版了大批列宁和十月革命研究著作。从2017年到2023年,为纪念几个“百周年”,更多的俄罗斯学者从政治经济理论与国家治理经验、外交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等多方面论述了列宁的历史贡献。

第一,列宁的政治经济理论与国家治理实践为俄罗斯开创了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新道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社会学家米哈伊尔·切尔内什著文《作为政治理论经验的列宁阶级概念》总结列宁动员农民阶级的主要经验,肯定了列宁有关“在专制农业国,社会变革必须由‘有战斗力的党’领导,革命胜利后,政党必须掌握政权”的论断[9]。国立莫斯科州大学副教授爱德华·舒尔茨的文章《列宁的革命理论》,分析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革命类型和分期、革命的社会基础等,考察了列宁提出革命理论的科学基础,以及列宁对革命理论原则的新贡献[10]。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圣彼得堡国立铁路工程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博士弗拉基米尔·福尔图纳托夫回顾列宁在近30年政治活动中对知识分子看法的演变,认为列宁的知识分子政策对激励大批教师、医生、工程师、科学家等旧知识分子参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1]。

第二,列宁的经济思想及苏联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萨拉托夫大学经济学教授格奥尔基·切列米欣诺夫著文《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对话:凯恩斯和列宁》,展现了凯恩斯与列宁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认为凯恩斯所著《和约的经济后果》和列宁所著《论粮食税》都堪称世界经济思想史杰作,提供了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萧条时期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宏观发展动态的独特方法[12]。西南州立大学研究生安德烈·鲍里索夫分析列宁的财产国有化政策,认为其对国家经济恢复及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13]。经济学博士安德烈·贝雷赫重新分析“列宁遗嘱”,认为其不仅是人事安排,还是一份经济领域的“工作计划”,包括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文化革命等社会主义建设规划。尽管部分建议没能落实,但仍推动了经济发展,并取得了“创造性成果”[14]。

第三,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国内外局势确定灵活的外交政策,使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历史学者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总结指出,列宁主张为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作出让步,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并存时期”提出新外交理念,即“利用两个资本主义国家集团间的对立和矛盾”,“与各国民众、各国工农和平共处”。在实践中,列宁主张发展国际贸易,内战结束后苏俄政权很快与德国建交并签署了《拉巴洛条约》,1920—1921年先后与芬兰、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波兰、土耳其、伊朗等周边国家缔约建交,并给反抗欧洲殖民主义的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支持[15]。在列宁的著作中,社会主义外交原则被继承并发挥,成为建设新社会和推动世界革命不可或缺的要素[16]。

第四,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人物传记作家罗伯特·尤素波夫指出,列宁支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创立并领导了共产国际;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本质和驱动力,提出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学说;发展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理论,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列宁的理论与实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和列宁主义与20世纪“根本改变世界”的最伟大革命成就密切相关,是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标志[17]。学者德米特里·阿格拉诺夫斯基的博文《改变宇宙的人》,强调列宁不仅改变了俄国,改变了欧洲,还改写了20世纪世界史,“评价列宁与苏联应该更强调全球视野:列宁不仅是20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列宁构想和创建的国家史无前例,开辟了人类发展的全新路线。”[18]时政评论家、记者帖木儿·谢尔扎德指出,苏联的意义不止于自身实践,更在于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世界无产者做了示范。苏联的建立功在列宁,但几十年后,苏联共产党已不再保持先进性,晚期苏联社会物欲横流,党应该进行深刻的文化革命,培养真正的“苏联人”,但没做到,最终苏联崩溃了。即便如此,社会主义也没有完全失败,当今“降下的火炬已有人高高举起”[19]。

(三)俄罗斯民众纪念活动和社会舆论调查结果证实“列宁还活着”

除了学术研究,“列宁回归”还体现在俄罗斯民众的纪念活动中。每年列宁逝世和诞辰纪念日前后,俄罗斯媒体都会登出一批纪念文章,2017年和2020年尤其多。同时,举办各种集会,向红场的列宁墓及各地的列宁纪念碑献花等活动也是重要内容。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有大约7000座列宁纪念碑,到2019年3月还有约6000座[20],数量减少不是因为“被推倒”,而是由于时间久远、破损,需要维修或存放到博物馆中。近几年,有关列宁纪念碑重新立起的报道不时出现,如,2017年11月8日,一座列宁纪念碑在北奥塞梯的别斯兰市重新立起。此前那里有一座建于1960年的列宁纪念碑,因破损严重被放入博物馆。此次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建起了一座更大的纪念碑[21]。2021年8月,在利佩茨克市一个公园里举行了修复的列宁纪念碑揭幕式,并举行了向新党员颁发党证和向新纪念碑献花仪式[22]。2022年11月1日,列宁纪念碑在下诺夫哥罗德州萨罗夫市因随时可能倒塌而被拆除,当地居民提出质疑后,官方承诺“修后复原”[23]。2023年4月28日,有专业人士清洗了被污损的巴尔瑙尔市中心一座十米高的列宁纪念碑[24]。俄乌冲突中,在乌克兰部分地方列宁纪念碑也重新立起。2022年4月18日,“列宁回到赫尔松”:7年前赫尔松州格尼切斯克市被推倒的列宁纪念碑又被立起[25]。2023年10月4日,在摩尔多瓦的村庄布拉图塞尼,列宁纪念碑在被破坏几周后恢复了原貌[26]。

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还有其他形式的纪念活动。苏联-俄罗斯历史学家、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主任米哈伊尔·希洛夫斯基专门著文介绍2017年西伯利亚的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办圆桌会议、学术研讨会、各种展览、博物馆开放等,参加者有政府机构和地方组织代表,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也有普通人。人们怀念强大的苏联,同时也期盼改善当地长期落后的状态[27]。2017年接触网(Vkontakte)创建了一个“列宁之旅”(《Ленинский трип》)网页,展示“经典领袖”形象,并组织在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堡和萨马拉等地的列宁画像巡回展[28]。尽管后来巡回画展中止,但该网站始终存在,并即时发布有关列宁问题的信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围绕列宁评价问题,近年来俄罗斯多次展开社会舆论调查。2020年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俄罗斯观点基金会进行了一项调查。问题“听到‘列宁’一词时,首先想到什么?”做出“十月革命、革命领袖、布尔什维克党、共青团员、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伟人、苏联创始人和领导者”等正面回答的占90%以上;问题“列宁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是什么?”,做出“发动革命、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民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全民教育、免费医疗、给工农大众自由和权利、保证国家秩序和稳定、发展工农业、发起全国电气化”等正面回答的占60%多;问题“列宁在俄罗斯历史上的负面作用是什么?”做出“恐怖、政变、国家解体、饥荒、经济崩溃、内战”等回答的不到20%[29]。2022年,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中心(VTsIOM)的调查数据显示,37%的受访者肯定列宁是革命领袖,16%认为他是世界无产阶级领袖,15%认定他是苏联领导人,还有苏联缔造者、苏共领导人等说法,正面回答近80%[30]。同期列瓦达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1—2021年的10年间,多数俄罗斯人高度赞扬列宁的历史贡献,肯定列宁历史作用的人上升到创纪录的56%[31]。

2020年4月22日,俄共网站登出俄罗斯社会组织车里雅宾斯克州负责人尼古拉·谢列梅特的文章指出:“就影响力及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来看,无人能与列宁相比。多位世界名人都公开承认列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文章列举了一系列世界名人对列宁的评价:孙中山认为,世界历史上政治领袖和著名学者无数,但列宁是个特例:他不仅有演讲和宣传才能,还能把演说变成现实。爱因斯坦曾写道:“我尊重列宁,一个为实现社会正义高度自律、全力以赴的人,这是人类良知的守护者和社会改革者。”美国作家约翰·里德称“列宁是历史的火车头。是一位非凡的国家领导人,智慧的领导者,意志坚定,能在最艰难时刻提出卓越见解。”法共党员、作家亨利·巴布斯称:“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和历史进程。无论人们如何看待列宁遗产,都应相信其影响巨大,不仅对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且对拯救人类文明也很重要。”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自拿破仑时代以来,史上未见这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其形象将影响几个世纪。”[32]当代俄罗斯著名哲学家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曾是苏联时期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解体后,他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苏联解体的遗憾。不久前《今日哈萨克斯坦》报为纪念列宁,引用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的评价:“列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也是20世纪的伟人。没有列宁就不会有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人类历史就不会出现两个制度并行的社会发展道路。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偏离俄国发展轨迹,是俄国历史的自然延续,还保留了俄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东西。若没有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苏联,西方早就打败并占领了俄国,将其变为殖民地并予肢解。是列宁拯救了俄国。”[33]越南人民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师陈越雄也高度肯定列宁的积极作用: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付诸实践;秉持外交新理念,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使帝国主义者相互对抗;卓有成效地改造俄国社会,如改变工资制,使高官和技工同酬,首次划定最低工资标准,在世界上首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落实全民休假和养老金制,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宣布各阶层平等,废除一切特权,为工农创造晋升机会等[34]。

上述文章、评论及各种社会纪念活动从官方、学术和民意角度反映出当今俄罗斯社会对列宁的基本看法,对列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贡献的肯定也说明,列宁形象经历了被抹黑和污名化后,正在“回归”正面,且各种纪念活动越来越多。的确,站在历史和当今社会现实的高度看待列宁,正如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所评价的,列宁是天才政治家,成功地将一战中被搞垮的俄罗斯帝国用和平与民主凝聚起来,国家如凤凰涅槃般以苏联新面貌重生。列宁堪称“继耶稣基督、先知穆罕默德和佛陀后,世上最伟大的人”。

除上述内容外,近年来在俄罗斯,无论是公开出版的书籍和学术论文,还是报刊评论,亦或是网文、博文,有关列宁的文章、著作还有很多,其作者有科学院学者、大学历史教授、记者、政论家,也有专业传记作家、知名博主。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有关“列宁和苏联”主题的新书始终不断。在各种历史学、社会学及综合性学术杂志中,“列宁研究”也一直是重要研究领域。而在诸如《论据与事实》《莫斯科回声》以及俄联邦共产党网站等主流媒体,还有其他网站及个人博客等媒体上,有关列宁的讨论始终未断。受篇幅所限,本文不逐一列举。从社会群体来看,公开发表书籍文章肯定列宁历史贡献的多为左翼历史学家,他们的声音及社会反响对澄清有关列宁的历史真相无疑意义重大。当然,目前有关俄罗斯是否出现“列宁回归”,学界还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列宁问题只是学术讨论和媒体争论,不能视为“回归”。也有人称,当前俄罗斯列宁问题正在逐渐淡化,再过几十年,列宁只能作为诸多历史人物之一被提及等[35]。本文认为,当代俄罗斯“列宁回归”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列宁历史“回归”客观,即对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社会出现的抹黑列宁及“去列宁化”逆流的纠正;二是指列宁形象“回归”正面,真实再现列宁历史的有多种形式和多领域内容,有左翼政党强调的“政治回归”,有官方教材中的“客观评价”,有学者著述中的“贡献分析”,还有影视艺术中的“典型形象再现”,以及社会舆论中的“苏联记忆”,所展现的列宁形象多以正面为主;三是指列宁评价“回归”全面、理性和客观,即当今列宁评价更基于历史事实、社会贡献和国家发展,而不是站在个人政治立场或出于个人好恶。尽管“列宁回归”形式多样、说法不一,甚至存在很大争议,但都说明,当前俄罗斯的列宁形象更接近历史真实,列宁的历史贡献越来越多地得到肯定,社会影响在扩大。当前俄罗斯“列宁回归”是有事实根据的社会现象。

李燕:列宁为何在此刻“回归”俄罗斯?

三、俄罗斯“列宁回归”现象根源分析

苏联解体30多年来,俄罗斯在国内一度面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意识和价值观混乱、民生困难等诸多问题;在周边与后苏联空间一些国家围绕历史、经济关系、意识形态、语言文化、地缘政治关系等问题矛盾不断;在全球则面临国家实力下降、战略空间被压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尤其是北约“进攻”威胁等情况,很多问题至今没能很好解决甚至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俄罗斯政府和学界、民间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各种政策、构想和建议,在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上形成了多种理念。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俄罗斯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有关列宁的话题讨论愈发热烈。概言之,在社会意识上,当今俄罗斯的“列宁回归”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

(一)“大众意识中列宁记忆的相对稳定性”——俄罗斯民众怀念苏联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全民教育、全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曾令西方民众向往。正因此,在社会舆论调查中,列宁总是与苏联时期安稳的生活、良好的社会福利、强大的国家实力等联系在一起。俄罗斯民众怀念苏联时代的生活条件和国家地位。2023年1月,据俄罗斯观点基金会调查,问题听到“苏联”一词你首先想到什么?美好回忆、生活安宁、对苏联解体很遗憾并渴望回去、生活富足且工作稳定、各民族团结、社会福利有保障、国家强大与经济体量大、物价低、社会公正且人人平等、爱国主义与国家自豪感等正面回答占87%[36]。与此同时,当代俄罗斯年轻人已不再沉溺于“大清洗”“极权主义”“大饥荒”等话题,他们更愿意从社会现实中找答案。在讨论列宁形象时,与早前描述的“政治狂热分子”“敌方代理人”和“俄罗斯破坏者”相反,民众更多地将列宁功绩与社会正义关联到一起[37]。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学者基里尔·安德森和奥尔加·塔里斯卡娅指出,人们记得,苏联曾首次走向太空,是社会主义苏联彻底改变了国家教育落后面貌,影响全球政治。列宁思想的精髓是共同利益、正义平等的人类普遍理想。列宁形象长存于苏联建设者的记忆中,在战胜法西斯的旗帜上,在加加林的微笑里,在贝-阿铁路干线上!正因此,当今俄罗斯,对苏联时代正面积极评价和怀念在社会舆论中占据主流,形成“大众意识中列宁记忆的相对稳定性”,尽管这种大众意识没能体现在国家主体思想中,却始终代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并对国家历史政策、社会治理产生一定影响。

(二)探索当今俄罗斯内政外交问题的解决途径需要列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陷入困境,经过普京治理逐渐走出低谷,却又因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再受影响。从2014年至今,西方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十几轮制裁。鉴于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需要寻找解决社会矛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新途径。由此,探索“有俄罗斯特色的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也随之提出,“向东看”成为一个重要抉择。2022年初开始特别军事行动后,军事冲突上升为俄罗斯面临的主要矛盾。不过,外部军事冲突并不能完全转移内部矛盾。2023年3月,列瓦达研究中心调查“当下俄罗斯社会最紧迫问题”,58%受访者认为是“物价上涨”,33%选择“特别军事行动”与后果,26%选择“腐败和贿赂”。可见,在当今俄罗斯社会生活中,首要问题还是民生,“战争掩盖不了物价上涨、贫困、失业率上升等问题”[38]。前述有关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的讨论,以及对“列宁遗嘱”中经济计划的深入研究,都反映了学界对列宁国家建设理念及经验的思考。

近十年来,俄美关系恶化在部分俄罗斯人心中是个“伤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农业大学史学家亚历山大·罗加乔夫总结列宁时代的俄美关系,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并不主张完全与美西方隔绝,“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应学习美国在管理、教育、技术发展等方面经验,工厂管理可引入泰勒制。”[39]巴什基尔州立大学副教授纳伊尔·乌斯曼诺夫回顾,1921年夏大旱,伏尔加河畔、乌拉尔南部等地发生严重饥荒。刚经历了一战和国内战争的苏俄很难独自应对,政府被迫对外求助,著名作家高尔基在作品中向海外介绍灾情。胡佛领导的美国援助管理局很快予以回应,1921—1923年间为苏俄提供了大量粮食和其他援助,救助了数百万灾民,“列宁没忘记保持警惕,但在需要救助时,还是通过美国援助管理局与这个最大的西方国家建立经济政治关系。”[40]尽管俄乌军事冲突不断,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一段时间内很难缓和,但研究者也在思考列宁的外交政策,希望对当今政权有所启发。在他们心目中,列宁遗产仍是解决当今俄罗斯内政外交问题的一把“钥匙”。正如莫斯科大学教授谢尔盖·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莫斯科师范大学系主任阿列克谢·阿南琴科在2020年接受采访时所说,列宁是影响世界的改革者之一,影响力在当时欧洲无人能比。他为发展共产主义学说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并把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当前俄罗斯围绕列宁的争论不断,问题不在列宁本人及其活动,而在于当今社会矛盾,人们只是希望借讨论列宁问题寻找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办法。列宁还活着,他没有死![41]

(三)当前俄罗斯社会围绕列宁问题的讨论与争议强化了“列宁回归”

毋庸讳言,列宁作为俄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家,其评价在当今俄罗斯还存在一定争议,且经常在媒体上展开讨论或辩论。讨论或争议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关于“列宁个人崇拜”、列宁纪念碑和列宁墓的去留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尼娜·图马金最早提出了“列宁个人崇拜”概念,近些年俄罗斯学界也有讨论,多数研究者认为,“列宁崇拜”是民众自发形成的,同时“许多社会活动家像爱惜自身声誉一样自觉维护列宁的声望”[42]。其次,列宁纪念碑也常进入公众舆论话题,包括互联网上的讨论。苏联解体前后,后苏联空间多国逐渐拆除包括列宁纪念碑在内的苏联纪念碑,俄罗斯没有这样做。2021年12月8日,Yandex Zen网发布了政治学家斯瓦尼泽的声明,呼吁拆除俄罗斯各地的列宁纪念碑。对此,反对者称“列宁是天才,全世界公认!他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列宁纪念碑是我们的历史和记忆,不能忘本!”“列宁纪念碑是社会主义的象征。列宁做了最重要的事,推翻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有俄罗斯人都因此受益!”有人提醒说“列宁纪念碑是我们祖父母辈立起来的,我们这代人没权拆除,拆除纪念碑无疑是背叛祖先。”该声明被浏览近万人次,留言上千条,总体来看,支持保存列宁纪念碑的人更多,约占75%[43]。再次,苏联解体前后在俄罗斯就出现了有关列宁墓的讨论,在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争论更激烈。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俄罗斯自民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媒体人士克谢尼亚·索布恰克等主张迁出列宁遗体。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则强调,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其结构只能在与国际组织协商后才能更改[44]。普京总统及统一俄罗斯党不主张采取激进行动,更强调“社会共识”[45]。有人认为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作为国家首任领导者,列宁的思想原则对苏联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列宁思想原则是苏联的国家基础,保证了社会公正,影响了几十年。列宁是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人物[46]。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教授尤里·尼斯涅维奇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德烈·里亚博夫指出,苏联文明不仅是建立在公有制和党的权力垄断基础上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还是一个定义个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价值体系,其平等、自由、博爱和幸福的价值观对20世纪2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无疑是苏联的宝贵财富[47]。不难看出,当前俄罗斯围绕列宁的讨论或争议还将继续,不排除出现“迁移列宁墓”“推倒纪念碑”之类极端事件的可能。不过,在另一面,这些讨论乃至争论对澄清历史事实、深化列宁研究、推动“列宁回归”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换言之,“列宁回归”的表现形式之一正是围绕列宁问题的讨论或争论。

(四)列宁遗产仍是解决当今俄罗斯和世界重大问题的“工具”

从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前后起,俄罗斯学界有关列宁遗产问题的讨论开始增多。一般来说,列宁遗产主要指列宁的政治遗产,又可分为理论遗产和实践成果。中国学者周尚文对政治遗产的定义是“通常指的是已故领袖治国治党的理念,他所设计和推行的大政方针、目标模式及实施方略,等等。有已经物化的、为公众所接受的制度性东西,如宪法、法律、规章、规划等,也有领袖人物提出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规则等精神层面的东西。”[48]这里主要强调列宁遗产的理论特征。克里米亚联邦大学学者彼得·库兹明等著文把列宁遗产划分为列宁政治理论遗产、列宁革命实践的影响、列宁军事组织原则的影响、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列宁与斯大林的关系等多个领域[49],基本涵盖了列宁的理论遗产、实践成果等。无论持哪种观点,列宁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一百多年前,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百多年后,当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探寻金融危机根源时,人们再次提起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百多年前,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主义不仅指导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也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在半个多世纪中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承认。对于中国,列宁主义更是产生了一个多世纪的影响,从中国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列宁的影响[50]。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罗斯社会对列宁的“现实意义”又有了新思考。俄罗斯著名左翼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布兹加林与安德烈·科尔加诺夫专门阐述了列宁遗产对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结构基础、价值观、社会变革等的作用,指出,把列宁的阶级理论、阶级斗争学说,以及现代改革与反改革、革命与反革命等论述,与进入21世纪以来“颜色革命”泛滥、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剧变、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等情况对照,我们可以认为,世界各国社会冲突在迅速上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当今社会矛盾[51]。还有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2021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发表文章指出,“百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与市场竞争、国民意识与个人创造力的自我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的可行方案,探索出一条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红色巨人”[52]。2023年10月,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尤里·阿佛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开始复兴并奉行独立外交政策,西方精英则以“搞垮俄罗斯”路线作为回应。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爆发、当下俄乌冲突都是西方欲“搞垮俄罗斯”的具体体现。苏联解体前,全球冲突虽然很多,但帝国主义势力被社会主义阵营“对冲”,许多国际问题得以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苏东剧变后,美国“一家独大”,主导世界秩序,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本质上是西方霸权的崩塌。俄罗斯、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国家共同行动将迎来一个新世界秩序。他坚信,以俄、中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引领的全球进步力量,将为建立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而斗争[53]。布兹加林还从其切身感受出发道出了类似看法,他认为,当今对列宁理论遗产的研究主要在中国。当下中国仍是全球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平台,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研究和继承有目共睹[54]。的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给俄罗斯提供了新“路标”,这是俄共领导人的共识。同时,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等也在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总体来看,列宁逝世后,围绕列宁遗产对苏联和俄罗斯及整个世界影响的争论始终未断。有明确肯定的,也有完全否定的。不过,“理解列宁政治遗产,必须结合其时代背景,同时,评价历史人物应避免主观臆断,而要秉持客观原则。”[55]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瓦季姆·穆哈切夫认为,列宁用唯物辩证法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准确分析,但其后继者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未能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导致苏联灭亡[56]。他强调,列宁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名字与俄国和世界历史事件交织。“总有一天心怀感恩的人们会以无限宇宙中最亮的一颗星命名他。”[57]

一百多年前,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一百多年后,当世界再次面临百年变局时,人们看到,俄罗斯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大国作用,就必须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新发展道路。尽管俄罗斯已放弃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转轨,但民众对苏联时代的怀念依然表现稳定,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在向世界昭示,社会主义不仅可能在一国取得胜利,还可以对人类和平、发展、文明交流等发挥更大影响。苏联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世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并不说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全失败。同样,列宁纪念碑在一些地方倒塌了,但列宁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继续。无产阶级政党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克服各种困难,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完善自身,不断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前进。

注释:

[1]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2020(3):87-98.

[2]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 2020(3):87-98.

[3]该词最早出自《极权主义起源》一书,通过分析产生极权主义的条件,试图从理论上理解其两种主要形式,希特勒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书中还描述了”大清洗”和“古拉格”劳改营等情况。1996年该书被译成俄语在莫斯科出版。

[4]参见:Исупов В.А.,Кузнецов И.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1917 года до наших дней[M].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ГУ,1996.

[5]参见:Спиридонова Василина Андреевна.ОБРАЗ ЛЕНИНА:ТРАДИЦИИ 《ПЕРЕСМЕШНИЧЕСТВА》 ИЛИ НОВЫЙ ВЗГЛЯД?[J].НОВОЕ ИСКУССТВОЗНАНИЕ,2021(3):91-99.

[6]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2020(3):87-98.

[7]参见:ГРИГОРИЙ КЕРТМАН,Ведущий аналитик ФОМ,Уроки истории в школе.《Чтобы дети знали,что хорошо,а что-правда》.Об истории,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личностях,учебниках по школьному предмету[EB/OL] .(2014-05-27)[2024-03-01].https://fom.ru/blogs/11510.

[8]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2020(3):87-98.

[9]М.Ф.ЧЕРНЫШ,ЛЕНИНСКОЕ ПОНЯТИЕ КЛАССА КАК ОПЫТ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И[J].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2020(4):15-26.

[10]参见:Эдуард Эдуардович Шульц.Теория революции Ленина[J].Вестник То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22(4):137-144.

[11]参见:В.В.Фортунатов.ЛЕНИН И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EB/OL].(2021-07-12)[2024-03-01].https://intelligentsia.ivanovo.ac.ru/?article=fortunatov-v-v-lenin-i-intelligenciya.

[12]参见:Г.А.Черемисинов.Диалог о ново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е:Дж.М.Кейнс и В.И.Ульянов-Ленин[J].Экономика.Управление.Право,2022(1):4-19.

[13]参见:Борисов Андрей.В.И.ЛЕНИН-РАЗРАБОТЧИК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И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ДЕЯТЕЛЬ[J].Историко-правовые проблемы:Новый ракурс,2022(1):93-111.

[14]参见:Андрей Акатович Белых.Завещание или план работы?(К столетию последних статей В.И.Ленина)[J].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22(6):166-193.

[15]参见:Вячеслав Иванов.Созидатель или разрушитель 22 апреля-День рожден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Ленина[EB/OL].(2023-04-21)[2024-03-01].https://bloknot.ru/obshhestvo/sozidatel-ili-razrushitel-22-aprelya-den-rozhdeniya-vladimira-lenina-1095004.html.

[16]参见:Роберт Алмазович Юсуп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н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Ленина В.И[EB/OL].(2020-08-29)[2024-03-01].https://proza.ru/2020/08/29/234.

[17]参见:Роберт Алмазович Юсуп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н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Ленина В.И[EB/OL].(2020-08-29)[2024-03-01].https://proza.ru/2020/08/29/234.

[18]Авторский блог Дмитрий Аграновский.Человек,изменивший вселенную.Ленин-символ русского мессианства и глобализма,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ого глобализму транс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орпораций[EB/OL].(2023-04-22)[2024-03-01].https://zavtra.ru/blogs/chelovek_izmenivshij_vselennuyu?ysclid=lo9cclq4q8490154262.

[19]参见:Тимур Шерзад.Что смог и чего не смог сделать Ленин[EB/OL].(2023-01-21)[2024-03-01].https://vz.ru/opinions/2023/1/21/1195479.html.

[20]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 2020(3):87-98.

[21]参见:В Беслане установили памятник Владимиру Ленину[EB/OL].(2017-11-08) [2024-03-01].https://sputnik-ossetia.ru/20171108/5219865.html.

[22]参见:Липецк.Ленин вернулся на Сокол[EB/OL].(2021-08-20)[2024-03-01].https://kprf.ru/party-live/regnews/204782.html.

[23]参见:Памятник Ленину временно демонтировали в Сарове[EB/OL].(2022-11-01)[2024-03-01].https://iz.ru/1419239/2022-11-01/pamiatnik-leninu-vremenno-demontirovali-v-sarove.

[24]参见:На главной площади Барнаула помыли десятиметрового Ленина[EB/OL].(2023-04-28)[2024-03-01].https://iz.ru/1505444/2023-04-28/na-glavnoi-ploshchadi-barnaula-pomyli-desiatimetrovogo-lenina.

[25]参见:Ленин вернулся в освобожденную Херсонскую область[EB/OL].(2022-04-18)[2024-03-01].https://arctus.livejournal.com/1949990.html.

[26]参见:В молдавском селе восстановили памятник Ленину после акта вандализма[EB/OL].(2023-10-04)[2024-03-01].https://iz.ru/1584146/2023-10-04/v-moldavskom-sele-vosstanovili-pamiatnik-leninu-posle-akta-vandalizma.

[27]参见:М.В.Шиловский.И ЛЕНИН ТАКОЙ МОЛОДОЙ И НОВЫЙ ОКТЯБРЬ ВПЕРЕДИ… 100-ЛЕТИЕ РЕВОЛЮЦИИ И ИСТОРИКИ СИБИРИ:МЕРОПРИЯТИЯ И ПУБЛИКАЦИИ[J].Вестник То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История,2018(56):194-198.

[28]参见:Спиридонова Василина Андреевна.ОБРАЗ ЛЕНИНА:ТРАДИЦИИ 《ПЕРЕСМЕШНИЧЕСТВА》 ИЛИ НОВЫЙ ВЗГЛЯД?[J].НОВОЕ ИСКУССТВОЗНАНИЕ,2021(3):91-99.

[29]参见:150-летие Ленина.О роли Ленина.Отношение к предложениям убрать памятники Ленину с площадей и скверов[EB/OL].(2020-04-22)[2024-03-01].https://fom.ru/Proshloe/14381.

[30]参见:Ленин жив?[EB/OL].(2022-04-19)[2024-03-01].https://wciom.ru/analytical-reviews/analiticheskii-obzor/lenin-zhiv.

[31]参见:Рейтинг ленина на сегодняшний день[EB/OL].(2022-11-01)[2024-03-01].https://topreytings.ru/reyting-lenina-na-segodnyashniy-den/.

[32]Николай Шеремет.руководитель Челябин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УСО,к.п.н.РУСО:К 150-летию В.И.Ленина.“Титан и пигмеи”[EB/OL].(2020-04-22)[2024-03-01].https://kprf.ru/ruso/193638.html?ysclid=lo9c41p6xh50125666.

[33]153 года исполняется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Ленина[EB/OL] .(2023-04-22)[2024-03-01].https://www.kt.kz/rus/culture/153_ goda_so_dnya_rozhdeniya_vladimira_lenina_1377949271.html.

[34]参见:Чан Вьет Хынг.Ленин как политик и человек в новейш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EB/OL].(2023-12-10)[2024-03-01].https://na-journal.ru/2-2019-gumanitarnye-nauki/1733-lenin-kak-politik-i-chelovek-v-noveishih-issledovaniyah.

[35]参见:Ленин жив?[EB/OL].(2022-04-19)[2024-03-01].https://wciom.ru/analytical-reviews/analiticheskii-obzor/lenin-zhiv.

[36]参见:К столетию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ССР.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о жизни в советское время[EB/OL].(2023-01-16)[2024-03-01].https://fom.ru/Proshloe/14823.

[37]参见:В.Г.Кокоулин.ЛЕНИН В ПОЛИТИК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АМЯТИ И МАСС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J].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2020(3):87-98.

[38]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О НАИБОЛЕЕ ОСТРЫХ ПРОБЛЕМАХ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МАРТ 2023 ГОДА[EB/OL].(2023-04-14)[2024-03-01].https://www.levada.ru/2023/04/14/predstavleniya-o-naibolee-ostryh-problemah-rossijskogo-obshhestva-mart-2023-goda/.

[39]А.Г.Рогачев.《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ПУТЬ -НЕ ТРОТУАР НЕВСКОГО ПРОСПЕКТА….》 —— О ПИСЬМЕ В.И.ЛЕНИНА К АМЕРИКАНСКИМ РАБОЧИМ[J].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и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журнал Красноярского ГАУ,2018(3):102-112.

[40]Н.В.Усманов.В.И.ЛЕНИН И 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ПОМОЩИ[J].Вестник МГЛУ.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2020(1):179-191.

[41]参见:Ольга Лисютина / ИА Красная Весна.Война с историей.Всегда живой:150 лет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Ленина[EB/OL].(2020-04-13)[2024-03-01].https://rossaprimavera.ru/article/b33afdd3.

[42]К.М.Андерсон,О.Д.Тальская.ЛЕНИН:НА ПОРОГЕ КУЛЬТА ЛИЧНОСТИ[J].ACTA ERUDITORUM,2022(2)28-33.

[43]参见:Упоров Ива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ПАМЯТНИКИ ЛЕНИНУ:СОХРАНЯТЬ ИЛИ СНОСИТЬ?(МНЕНИЯ БЛОГЕРОВ СОЦСЕТИ) [J].ЗАМЕТКИ УЧЕНОГО,2022(3):121-126.

[44]参见:Усыпальница вождя:Мавзолей Ленина в архивных кадрах[EB/OL].(2017-11-10)[2024-03-01].https://sputnik-ossetia.ru/20171110/5229606.html.

[45]参见:В.И.МЕНЬКОВСКИЙ.ЛЕНИН-2020:ИСТОРИЯ,ЛЕГЕНДА,МИФ[J].Белорус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История,2020(4):7-19.

[46]参见:Рейтинг Ленина на сегодняшний день[EB/OL].(2023-09-04)[2024-03-01].https://leatherminds.ru/reiting-lenina-na-segodnyasnii-den/.

[47]参见:Ю.А.НИСНЕВИЧ,А.В.РЯБОВ.Ленинизм и совет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к 15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В.И.Ленина)[J].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2020(3):112-123.

[48]周尚文.理性对待列宁政治遗产[J].探索与争鸣,2018(7):110.

[49]参见:Кузьмин П.В.,Вейсова В.Э.,Ломко И.Г.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е наследие В.И.Ленина как составляюща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мысли Соци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обзор[EB/OL].(2023-10-12)[2024-03-01].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teoreticheskoe-nasledie-v-i-lenina-kak-sostavlyayuschaya-rossiyskoy-politicheskoy-mysli-sotsialno-politicheskiy-obzor/viewer.

[50]参见:继承列宁宝贵思想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都理论工作者集会纪念列宁逝世周年发言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1994(1):32-34.

[51]参见:А.В.БУЗГАЛИН,А.И.КОЛГАНОВ.ЛЕНИН О СОЦИАЛЬНОМ ТВОРЧЕСТВЕ,КЛАССАХ,РЕВОЛЮЦИИ И РЕФОРМАХ[J].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2020(4):3-14.

[52]参见: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Красный гигант.Изборский клуб[EB/OL].(2021-05-20)[2024-03-01].https://izborsk-club.ru/21076.

[53]参见:Юрий Афонин в эфире 《России-1》:Пока капитализм погружался в Великую депрессию,советский социализм обеспечил колоссальный рост экономики[EB/OL] .(2023-10-25 )[2024-03-01].https://kprf.ru/party-live/cknews/221991.html.

[54]参见:Бузгалин А.В.ПОЛИТИК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К 15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В.И.ЛЕНИНА[J].ВОПРОСЫ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ЭКОНОМИИ,2020(2):56.

[55]К столетию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ССР.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о жизни в советское время[EB/OL].(2023-01-16)[2024-03-01].https://fom.ru/Proshloe/14823.

[56]参见:Мухачев Вадим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Уметь быть марксистом(к 15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товарища ЛеНИНА)[J].Дискурс-Пи,2020(1):10-20.

[57]Мухачев В.В.《Яркая звезда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К 15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товарища Ленина[EB/OL].(2023-10-12)[2024-03-01].http://ns2.forum-msk.org/entry/1019-yarkaya-zvezda-chelovechestva-k-150-letiyu-so-dnya/.

(本文原载《文化软实力》2024年第1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7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