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作者:邢文增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3-2 2013-09-22 1840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职工持股制度、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手段的实施以及苏东剧变的发生等使工人运动一度陷入低迷。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再次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和社会抗议活动在欧美各国更是频繁爆发。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工人运动的现状和特点

  肇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在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试图使资本主义尽快摆脱危机的泥潭,然而,这些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的举措不仅不能使危机从根本上得以克服,反而进一步损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导致失业率不断上扬、社会福利日益削减、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众不满情绪日益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抗议活动在欧美国家屡屡发生。在欧洲,希腊于2008年3月19日举行了公用事业部门和工商企业员工的大罢工,参加人数达300万,拉开了大规模罢工的序幕。此后,在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等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游行等示威活动。在美国,工人运动在危机发生后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2011年2月及9月美国还爆发了威斯康辛州民众抗议运动及“占领华尔街”等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不仅在美国国内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阶段,工人运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工人运动与其它社会运动相交织

  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日趋明显,在此基础上,不仅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而且社会各界自发形成的各种抗议、集会和游行等也接连发生,与工人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反抗资本主义现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的英国骚乱和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威斯康星州民众抗议等就是明显的例证。与工人运动相比,这些社会运动的目的是指出现行体制的某些缺陷,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改良和完善,它具有社会基础广泛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运动手段非暴力化以及组织形式分散化等特点,能够集合更为广泛的民众参与。现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比较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发达国家工人的入会率日益降低,如美国2010年的工人入会率仅为11.9%,其中,私营企业只有7%的雇员是工会会员。因此,与有组织的工人罢工运动相比,自发的、对参与人员背景没有明显限制的社会运动能更迅速地吸纳民众的参与;另一方面是某些国家对待罢工态度强硬,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组织罢工的工会不仅会面临司法介入的压力,而且政府还会对工会采取罚款、扣除罢工工人工资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运动则更能引起广大民众的支持,引发更大的反响。

  2.经济诉求为主,政治诉求开始凸显

  20世纪后期以来,工人运动的主要诉求大多体现在经济方面,如保障就业、提高工资、反对削减福利、提高教育水平等等。通过罢工等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成为工人运动的主要目标,而政治诉求明显不足。然而,随着危机的逐步展开和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反动属性越来越清晰,资本主义制度才是造成危机及其它社会问题的根源这一科学命题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而在工人运动中政治诉求已逐渐显现,出现了“资本主义是危机的源头”、“终结资本主义制度”、“我们拒绝为资本主义的危机付账”等口号,表明工人运动已开始关注政治主题。

  3.工会组织是主要的运动组织者,共产党和其他左翼组织积极参与

  在欧洲,绝大多数大规模的、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罢工抗议活动都是由工会组织的。如2008年3月19日和10月21日的希腊大罢工,其领导者分别是希腊全国总工会、全国劳工总会和全国公职协会。在美国,工会组织不仅是罢工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在社会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教师联合会和运输工人工会等十几个工会组织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劳联—产联提供了许多物质资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阶段的工人运动中,各国共产党随着力量的恢复与发展,也日益注重参加工人运动,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期间,美国共产党就发出党内声明,指出,“为推动运动的积极意义,美国共产党和美国共青团必须融入到‘占领运动’中去,尤其要在劳工进步力量中去支持推动各个层次的发展”。在希腊,共产党也积极揭露资产阶级政府推行的反危机政策的实质,并通过其阶级工会“全国劳工斗争阵线”(PAME)组织工人罢工运动。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共产党也都通过与工会的密切联系而对工人运动产生影响。

  4.国际联合明显加强

  这不仅表现为各国共产党以及各种左翼组织之间的国际联系与合作不断恢复和发展,也表现为对其他国家发生的工人运动进行声援与支持。如在2010年3月的英航机组员工工会罢工中,来自美国、澳洲、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航空或交通工会就表态将会采取一些“同情性”行动,譬如在不违反安全规定的前提下寻求方式阻碍英航班机正常运作等,法航机组员工和葡萄牙机师工会都决定同期举行罢工进行声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浪潮更是在2011年10月15日席卷全球,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至少有82个国家的951个城市,同步举行示威,共同表达对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不满。正如列宁早就出的那样,尽管“资产阶级唆使一个民族的工人反对另一个民族的工人,千方百计分裂他们”,但“觉悟的工人懂得,消除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各民族间的隔阂具有必然性和进步性”①。

  二、当前西方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之所以频繁爆发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仅与金融危机本身及资产阶级政府的反危机举措对工人阶级造成的利益损害直接相关,还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政策等有根本关系。

  1.金融危机造成的工人阶级利益受损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直接原因

  金融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而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就业和生活状况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危机导致大量企业裁员,工人失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政府不断地将纳税人的钱用以援助大金融资本,将危机的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身上。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从欧洲的情况来看,2009年6月,欧元区失业率为9.4%,欧盟27国失业率为8.9%,其中西班牙的失业率竟高达18.7%。到2009年第三季度,欧洲平均失业率上涨至9.2%,其中西班牙为19.3%,爱尔兰为10%。2011年第四季度,欧盟国家就业形势再度恶化,27个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高达9.8%,其中青年、低技能、移民等群体失业情况最为严重,且长期失业人数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在2011年11月,欧盟青年失业人口共计560万,青年平均失业率达到22.3%,比2008年春季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西班牙等国的青年失业率甚至接近50%。截至2012年4月,欧盟27国的失业率已经攀升至10.3%,创21世纪以来新高。与高失业率相呼应的是物价上涨,欧元区各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一度曾高达4%,至今有些国家仍然居高不下,如爱沙尼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等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011年末依然维持在4%以上。②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危机发生后,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0.2%。尽管随着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就业市场状况有所改善,但截至2012年4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仍高达8.1%。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同时,许多公司还借机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和福利,由此引发许多工人罢工运动。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战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自我调适、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等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却并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消失,反而不断深化并日益向全球扩展。

  一方面,垄断资本的日益集中和激烈的竞争使产能过剩现象日益加剧。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在200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数量已达82000家,控制着约81万家子公司。2010年,跨国公司外国分支机构销售额和产品增值分别达到33万亿美元和7万亿美元,出口量达6万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出口量的1/3。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总产值达到1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1/4。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每个势力庞大的跨国公司都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去组织生产和经营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并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必然产能盲目扩大,世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加剧。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汽车、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的产能已严重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和IT产业也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全球生产能力的增长已明显超过消费需求,如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2009年仅为66.2%。

  另一方面,与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相对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心”对“边缘”的残酷剥削和掠夺,导致世界上多数人口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化。在发达国家内部,财富集中和劳动收入的绝对和相对下降在同时进行。在2010年,标普500公司CEO的平均薪酬为1076万美元,而职工的平均工资仅为3.31万美元。截至2009年,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出330多倍。垄断资产阶级在全球的垄断与剥削也使得工人阶级越来越认识到各国工人联合起来的重要性。

  3.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政策因素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密不可分。事实上,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的主流思潮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就在逐步发生转变,工人阶级的数量日益增加。这是因为,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指导下,作为总资本家代表的资产阶级政府采取了诸多削减福利开支、限制工人权利的政策,不仅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也使更多的中产阶级不断加入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可以说,正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催生了一支新型的全球性的工人阶级队伍。世界范围内农民的锐减和工人阶级的上升为真正全球规模的新型阶级政治奠定了基础”③。在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57%的人认为自己是工人阶级。在日本,畅销书《2010年中流阶级消失》的作者田中胜博宣称,在2010年“将出现10%的富人和90%穷人的大分裂,中产阶级将消失”④。

  而在2008年危机发生后,资产阶级政府利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举措,但从这些举措的实质来看,大多数举措仍然是秉承了新自由主义的宗旨,如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削减社会福利,救助垄断资本等,都是要确保垄断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利益,由此使社会矛盾更为加剧。

  三、当前西方工人运动面临的挑战

  尽管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作用下,西方工人运动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起色,但在当前“强资本、弱劳动”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背景下,工人运动要想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造成资本主义的统治危机,还面临诸多挑战。

  1.共产党在工人运动的作用亟需提高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但从当前的工人运动总体来看,共产党组织并没有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组织作用。这不仅与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的现实生存状况有关,也与共产党在应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的能力有关。

  从共产党的生存状况看,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的共产党组织受到了沉重打击,大多数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并日益被边缘化。尽管各国共产党此后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模式等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对各自的党纲和党章进行了调整,从而扩大了其影响力和群众基础。但从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力量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在美国,登记在册的共产党员仅5000名左右。在西欧,法国共产党和葡萄牙共产党都约有13万多党员,西班牙共产党约4万多,希腊共产党约3万多。在北欧,丹麦共产党仅有约1000名党员,瑞典共产党在2006年议会选举中获得了438张选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各国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共产党参与和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今天的现实情况下,当务之急在于共产党和工人党参与并加强人民的这些防御性斗争,并把这种防御性斗争转变为进攻性斗争,以争得更广泛的工人和人民的权利,并废除资本主义”⑤,但其本身的力量却决定了在运动中共产党的作用严重受到限制。

  从共产党应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的能力方面来看,在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等都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但从总体来看,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和宣传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对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言,不仅要对现实的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更重要的是要对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进行客观的描绘,但“直到今天……有关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标准和特征、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计划、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政权机构建设和司法机制建设,以及在经济和社会中捍卫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地位的途径等方面,也都缺乏应有的共识”⑥。这就造成共产党无法提出一个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运动发展前景,从而使其领导力大打折扣。

  2.工会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的工人运动中,对工会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下,工会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工会的力量受到影响。20世纪后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而由于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流动性、灵活性较大,规模相对较小,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较小型的工作单位里工作,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化”已不复见。这不仅使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大大削弱,也使工会的力量受到极大影响。在英国,1979年工会会员人数达到1300万,而如今,则降至600万。⑦

  其次,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突出了劳动力市场非技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劳动的非正规化现象明显。如今在发达国家,非规范就业者一般占就业人口的20%以上,在某些国家如日本,这一比例更高,通过中介安排工作、随时可被解雇的临时工占其就业职工总数的1/3。

  第三,工会的宪政化严重削弱了工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大多制定了一系列协调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使工会走向宪政化,并进而使工会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工会经常陷于小规模经济斗争和繁琐的法律程序中,严重削弱了工会的作用,也造成工会官员眼界狭隘,逐渐丧失总揽全局的能力。

  3.经济罢工必须与政治罢工相结合

  列宁早就指出,“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必须结合起来,而在真正广泛的全民的运动中,这种结合也是必然的”⑧。在当前的工人运动中,经济罢工仍是工人运动的主要形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知道“正是这种增加工资的要求的广泛性,正是罢工的全面性,最能吸引大量新的参加者,最能保证冲击的力量并赢得社会的同情,最能保证工人本身的成功和工人运动的全民意义”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战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实施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大大提升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还因为各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的许多问题无法达成理论上的统一,从而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工人阶级阶级意识下降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工人运动主要是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进行经济斗争,经济诉求明显高于政治诉求,尽管在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政治性声音,部分斗争也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从总体来看,还是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斗争,缺乏对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明确表达,从而导致“各国工人阶级并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特别是没有形成作为全球工人阶级的意识,缺失对抗全球资本统治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仍然处于‘自在阶级’状态。”⑩

  面对这种状况,各国共产党和左翼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使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借此提高工人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程度,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工人阶级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从“自在”走向“自为”。

  【注释】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②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tgm/table.do?tab=table&language=en&pcode=tsieb060&tableSelection=1&footnotes=yes&labeling=labels&plugin=1

  ③⑦[英]菲尔·赫斯:《“自在”还是“自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瓦解了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④木春山、纪双城等:《西方担心中产阶级成“动荡之源”》,《环球时报》2010年3月15日。

  ⑤刘春元:《第十二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政策主张》,《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1期。

  ⑥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书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

  ⑧⑨《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326、327页。

  ⑩姜辉:《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