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对中蒙关系不宜太过乐观
作者:张志坤
来源:草根网
2014-08-23
734
随着习近平主席对蒙古的访问,有关中蒙关系的话题一时间甚为热络,各种议论纷至沓来,对未来中蒙关系美好发展前景的描述十分到位,这大概可以说是一种主流话语。但就是这个时候,笔者不免要泼一句冷水:对中蒙关系不宜太过乐观。
中蒙关系一直是中国周边地缘关系中冷僻的一角,即使冷战结束,蒙古之于中国,也始终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此前,蒙古在战略上的努力一直是寻找所谓的“第三邻国”,目标指向美国、北约、日本等,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则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说得多、做得少。至于蒙古的民间,则一直弥漫有浓重的反华情绪。对此,笔者曾有切身经历。有一年笔者去蒙古游览,有两个蒙古姑娘为团导游,几天之内,她们数次遭遇不相识的蒙古人的谩骂,骂她们为中国人导游是“蒙奸”、“妓女”等,这使得笔者大为吃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蒙古人对中国如此敌视呢?
其实,中国与蒙古之间没有任何战略利益冲突,也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领土纠纷,相反,汉蒙两个民族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中蒙曾多次同在一国治内,特别是蒙元时期和满清时期,蒙古族都是中国政治体系内的主流民族,从世界范围看,如今蒙古族的主体在中国不是在蒙古,中国蒙古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蒙古国,不仅如此,在继承蒙古传统文化方面,中国的蒙古族也比蒙古国好得多,今天的蒙古国要恢复传统蒙文,还得靠中国的蒙古族(不得不说交代一句,蒙古国早已实现语言文字的斯拉夫化,现如今的蒙古国的蒙文使用的都是斯拉夫化的基里尔字母,会使用传统蒙古文的蒙古人已经不多,所以到了蒙古的第一感觉如同到了前苏联一般)。所以,如果说中蒙两国是亲戚,有悠久的血缘纽带,并无过分夸张之词。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中蒙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蒙古国对华深深的戒心乃至敌意。按照笔者的粗浅理解,造就蒙古对华此种心态的,不是缘于战略利益的冲突,而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压抑。夹在中俄两个巨大的国家之间,只有二、三百万人口的蒙古国渺小得不成比例,且四周被包围,没有出海口和第三条对外通道,事事处处有求于中俄。曾经的世界帝国沦落到如此地步,反差不啻有天地之隔,在他们的心理深处扭曲成为极度的不平衡,成为一种很压抑的民族情结。
二是戒心。自打从中国分离独立出去那一天起,蒙古就对中国充满戒心,并且这种戒心是与日俱增而不是与日递减。特别是中国突飞猛进、迅速崛起,中蒙之间的力量已经没法对比,不成比例了,更令蒙古感到民族地位的孱弱。所以,一方面是蒙古国上层精英人士很多人送子女到中国留学经商,而与此同时这些精英却着力鼓动怂恿反华排华的思想及行动,打心眼里对中国有深深的戒心。
三是反华。中蒙两国两个民族有上千年的交往史,渊源极深,但由此而来,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上的恩怨纠葛也是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就难免造成一部分蒙古人在骨子里有仇视中国的心结,这种仇华心态是非常顽固的,具有顽强的遗传性和感染性,对此切不可低估轻视。
基于以上原因,网络媒体上有关中蒙关系的两种论调就有必要加以澄清:
一曰倒向中俄联盟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蒙古国已经看清了中国发展崛起的大势,也看清了美国西方衰落的必然,所以决定加入中俄联盟,倒向中俄这边了。
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中俄联盟本身都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且蒙古国历来在中俄之间摇摆,脚踏两只船,中俄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蒙古国怎么倒向?难道可以一分为二吗?
二曰回归中国说。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捕风捉影地炒作什么蒙古回归中国,现在又开始拿这样的话题说事。笔者以为,这是不且实际的天方夜谭,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就是不坏好意。这种炒作,除了授人以柄、给人以口实之外,没有任何好的作用。
笔者以为,蒙古国对于中国是很重要的一个国家,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国地缘安全的意义不容低估,对中俄关系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发展更加密切的中蒙关系完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也完全符合蒙古的战略利益,习近平主席对蒙古的访问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笔者早就主张,中国必须实行“东顶西进,打南和北”的战略,“和合北方”是重要的战略举措,在美日及西方正极力挖包括蒙古国在内的中国战略墙角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更显急迫与必要。但是,发展中蒙关系在充满热情想往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必要的冷静与理性,须知,在目前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下,蒙古国不可能在发展中蒙关系上毫无束缚放开手脚,中蒙关系好不到哪里去,这是必须有的一个基本的判断。笔者在2010年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蒙古国战略取舍的文章,在此附后,仅供参考。
附:站在十字路口上的蒙古——向北向西还是向南
国际战略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相对的地理位置,例如,委内瑞拉的向背对中国可以说无关宏旨,但是对美国就截然相反;同样,蒙古的向背对美国无足轻重,充其量是一枚棋子,但对于中国而言就一点都不可掉以轻心。正是因为中蒙之间存在这样的地缘战略关系,所以我们经常在报刊网络上看到有关蒙古的动向与消息,也经常有人议论蒙古国的战略走向,甚至还有人议论,在当前条件下,蒙古国能不能回归中国,等等。不管问题怎样提起,总之,蒙古国的动向是中国人不能不关心的。事实上,中国周围的地缘安全关系在霸权推手的极力操纵下,正在酝酿新的变化,这将无可避免冲击中蒙关系,蒙古的战略走向正在日趋紧迫。
第一,中国与蒙古高原有悠久密切的历史联系
北方是华夏民族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方向,这样讲是有历史根据的。早在夏末商初,华夏的北方就活跃着鬼方等民族,这是见诸华夏史籍最早出现的少数民族,周初有猃狁,春秋有赤狄白狄。这些民族与中原华族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甚至险些成为华夏的主宰,对此,孔子评价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自汉以降,先后有匈奴、鲜卑、高车、突厥等强大民族兴起于蒙古高原,经常是“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然后牧马南窥,扬鞭西上,于是风云长遣,狼烟冲天,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战略狂飙,猛烈冲击着欧亚大陆,历代中原王朝无不把抗击来自高原的战略压迫当作生死攸关的大事。到了蒙古兴起的时候,更是“高原水出山河改”,“底事昆仑倾砥柱”了。可以说,在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到来之前,面向北方的战略防御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对外战略的根本方向。所谓南有大汉,北有强胡,亚洲大陆的历史版图上,经常出现这样“两强”的战略格局,万里长城因之而起,民族板荡因之而生,因为这片高原,多少汉家女儿“穹庐为帐酪为浆”,多少中原使臣“渴饮血、饥吞粘”,又有多少百姓“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酿出无数千古不尽的爱恨情愁。无数志士仁人因此殚精竭滤,“一时多豪杰多行阵”,“西北望,射天狼”,欲“踏破贺兰山阙”。边塞诗为各朝各代文学的强音,“出塞曲”成乡间闾里传唱的伤心曲…… 这样的历史格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走向、社会结构及文化情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里,蒙古高原这片土地永远都镶嵌于其中,挥之不去,舍之不能。
自蒙元兴起以后,中原与高原混一为国,蒙古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全世界都知道蒙古高原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无可争辩的管辖之下。一直到清末,在辛亥革命各省纷纷独立的浪潮中,外蒙古地区也照葫芦画瓢,宣布了独立,这就不仅把蒙古族中一些人的离心情绪调动了起来,而且也给外部势力的介入以可乘之机,局势因此迅速恶化。虽然此后一个短时间内曾经取消过独立,但昙花一现,最终还是走上了与中国离异的不归之路。这是近现代中国最后一块从中国母体上分裂出去的土地(但愿如此,事实上台湾还处在危险之中),也是中华民族记忆中时间最近的伤痛。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也是一场蒙古民族分裂的悲剧。
第二,与中国的战略安全干系重大
蒙古国拥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片辽阔的土地横亘在中国版图“雄鸡”上方,差不多就是“骑”在中国的脊背上。对中国来说,这片土地上的蒙古民族构不成威胁,但如果这片土地为强权所利用,则战略威胁立竿见影:向东可抄东北战区的后路,向南直接压迫京畿重地,向西矛头指向河西走廊,威胁通往新疆的后勤补给线,用一个蒙古压迫中国的三个“北”,在中苏对峙时期表现得尤为严峻,从蒙古起飞的“逆火”轰炸机,十几分钟就可以攻临北京上空,迫使当时中国北方的防空差不多是枕戈待旦,不敢有丝毫松懈。
冷战时期的蒙古是苏联的宠儿,是苏联面向东方的战略前进基地,它使苏联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蒙古国紧紧地依贴在苏联的怀抱中,整个国家几乎都苏联化了,文字也斯拉夫化,直到今天,拿起蒙古的书报杂志,仍恍然如看俄文。它的经济完全依赖苏联的输血,高峰时期,东部城市乔巴山的苏联驻军甚至比当地居民都多得多,当地的居民就靠为驻军提供服务谋生。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冷战结束而结束了。苏联垮台,蒙古立刻跌入了空前的战略困境中,经济没了支撑,战略没了依靠,政治没了方向。慌乱中的蒙古一个跟头跌向西方,也来一个全盘西化,同当初的俄罗斯一样,本指望西方的援助将潮水般滚滚而来,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2008年笔者曾到过乔巴山一趟,这个号称蒙古东方省省会、蒙古东部经济中心和全国第四大的城市,以笔者看来,简直都不如中国落后地区的一个乡镇,前苏联留下的军营只有残垣断壁,城市破烂不堪,根本就看不出一个城市应有的模样。窥一斑而知全豹,转型后蒙古国一直在经济与政治的泥潭中挣扎。如何才能摆脱现状,走出困境走向未来成了当代蒙古国面临的核心问题。
第三,蒙古如何走出战略困境
这涉及到对危机的认知。
今天的蒙古所面临的,究竟是靠山危机还是发展危机?在旁观者看来,蒙古国今天的危机完全是发展的危机,或者说是现代化的危机。看看目前中蒙边境口岸蒙古方面都进口走私些什么吧:土豆、白菜、大米,各种各样的生活日用品……笔者曾在高原深处的蒙古人家吃过一餐中午饭,这哪里是什么饭,一大铁盆的羊肉煮熟了端上来,饭也是它,菜也是它,吃饱管够,仅此而已。这就是普通蒙古人的生活!今天的蒙古国除了仍显原始的牧业之外,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能力可怜,绝大部分依赖于外部输入,而过度依赖牧业,又使蒙古草原的牲畜承载量难堪重负,造成严重的草原退化和沙化,每到春秋,沙尘滚滚,遮天蔽日,席卷亚洲大陆。就此光景,长此以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如何能跟上人类发展前进的步伐,走向现代、走向未来呢?蒙古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看来,蒙古国的蒙古族是发展水平最落后的部分,这难道不是蒙古民族的悲哀吗?
所以,今天蒙古国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事实上,辽阔的蒙古高原埋藏着无尽的宝藏,无论是石油、煤炭还是金属矿,按照蒙古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中国的几十倍上百倍,实现工业化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蒙古国仅有二百多万人口,发展三四个大城市就完全能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同时,提高人口素质和技术水平,现代化也不是难事。这样一来,蒙古的草原解放了,蒙古人的生活现代了,蒙古国就此可以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度。
但是,蒙古国的政治家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内搞“民主化”,对外找靠山。苏联垮台了,依靠不上了,全盘西化的蒙古对中国仍然深怀戒心,不想依靠中国,于是就拼命开始寻找什么“第三邻国”。自九十年代以来,蒙古国的国策一直贯彻“为保证蒙古国独立、安全和经济发展,必须发展与‘第三邻国’的关系”。这个国策,这句话,也不知被他们重复了几百上千遍。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美国和北约请来了,搞什么“可汗探索”,把日本人请来了,指望日本人投资办厂,把澳大利亚人请来了,请他们开发地下的矿物,等等,举凡一切西方有权有势的家伙都在蒙古粉墨登场,成了蒙古的“第三邻国”。他们看中的是可以就此在中俄之间打进一个“楔子”,不费多大力气和成本就能让中俄特别是中国浑身难受。
这是最不靠谱的一种选择。别说保证蒙古国的独立、安全了,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惹火上身、自找麻烦。人口规模比中国的一个大县多不了多少的蒙古国如此甘愿做西方与中俄对抗的战略人质,难道就不怕一旦冲突起来自己遭受灭顶之灾?
西方也不可能给蒙古带来多少经济实惠。限于地理位置,任何经贸往来都必须通过中俄,没有中俄的首肯,人员及物质既出不来,也运不进,什么“第三邻国”都不管用,就算西方能在蒙古挖出矿藏,可除了中国又能卖给谁呢?
还有一种不靠谱的选择。最近一个时期,“泛蒙古运动”等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很有市场,什么“蓝色蒙古运动”等一批蒙古新纳粹还很活跃,一些蒙古人不时地要露出大蒙古的梦想,把深藏内心的成吉思汗情结拿到现实中加以放大,似乎可以梦想包括图瓦、布里亚特、鞑靼以及中国的蒙古族自治地区在内,来一个“大蒙古国”。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别说其它部分的蒙古族是否愿意舍先进而就落后,难道一个小小的蒙古可以同时挑战中俄两大邻国吗?就算蒙古能找到一个“第三邻国”做靠山,但这不也还是异想天开吗?
为今日的蒙古国计,真正的上策是放开胸怀,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一是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让蒙古获得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实现原始资本积累。二是中国这面有为数众多的蒙古族,他们与蒙古是同一民族,也能真诚地帮助他们的嫡系血亲。三是可以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俄罗斯化的蒙古把传统的蒙古语文都搞没了,真正保留民族传承的是中国的蒙古族,加强与中国蒙古族的联系,对于蒙古找回历史、找准未来也是非常有助益的。
一些蒙古人总动辄拿什么中国威胁说事,这真是荒唐莫名。其一,蒙古根本就不值得中国威胁;其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中国“吞并“的危险,这完全是杯弓蛇影般的幻觉。就今天的情况来说,就算蒙古国想合并到中国来,中国是否能同意还是一个问号,中国不可能不考虑俄罗斯的态度,让蒙古充当中俄之间的战略缓冲,战略价值和收益甚大,而如果把俄罗斯搞得狐疑对立,对中国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略灾难。
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彻底中立,如同瑞士、瑞典等一些效果,在战略的夹缝中彻底宣布自己的中立态度,恪守中立原则,也不失为一条实现独立、安全和自保的路子。
第四,中国的作用和影响
不管蒙古怎样拼命寻找“第三邻国”,现如今与蒙古经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仍然非中国莫属。如果可以在中蒙之间也进行一番战略比较的话(其实拿中国与蒙古比,简直就是拿大象与蚂蚱比),中国占尽了所有的优势,蒙古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中国的对蒙政策完全可以收发自如、高下在心,切忌的是不能惯出毛病:一搞点什么反华的举措或动向就赶紧去安慰、去送货。中蒙贸易也不宜太大太快,对蒙古国的投资也不必与美日攀比较量,不能急功近利,尽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时,应注重发挥中国蒙古族文化及经济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到中国学习工作。近年来,蒙古人到中国学习工作的与日俱增,特别是上层社会,很多都把子女送到中国,这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中国应该因势利导,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影响,来日方长,这也堪称是百年之大计。
未来的蒙古国何去何从?向北投靠已经不行,向西投靠靠不上也靠不牢,终将是镜花水月、于事无补,还是丢掉幻想回归现实是正路,向南发展将有无限的生机。如果实在不愿意,还可以老老实实地关门自守。到处寻找什么“第三邻国”,以为给家里引进一只老虎就可以看家护院,这恐怕就是典型的养虎遗患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