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使然--跨国药企巨头行贿丑闻遍世界

作者:记者 来源:环球时报 2013-07-25 721

  

资本主义使然--跨国药企巨头行贿丑闻遍世界

阿斯利康在上海分公司的大楼。

  

资本主义使然--跨国药企巨头行贿丑闻遍世界

阿斯利康标志(资料图)

  外资药企在华行贿风波愈演愈烈。继葛兰素史克(GSK)因涉嫌在华行贿被立案调查后,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23日也被中国警方展开调查,其他一些跨国药企辉瑞、罗氏、优时比也先后传出类似丑闻。不过,在西方媒体笔下,这些跨国巨头在中国“栽”得冤枉,它们是“在中国出污泥而被染”,该怪罪的似乎应该是“被腐败吞噬的中国医疗系统”。但其实,与能挽救人类生命的医药本身不一样,无论是在腐败情况相对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监管更严格的美欧,一本万利的西方医药行业一直受到贿赂等丑闻困扰,德国洪堡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霍尔特曼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欧跨国医药巨头频发的贿赂丑闻绝不仅仅是“环境综合征”,更是自己的基因和文化的失败:在巨额的利润面前,寻欢作乐和贿赂已经无关道德问题,而被视为正常。他说,在高贵的医学沦为卖狗皮膏药行业之前,各国应联手重新审视医药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在世界哪个国家。

  跨国药企,真的“从错误中学到了”吗?

  “葛兰素史克事件发生后,跨国药企几乎整体自危,公司总部也第一时间派人进行严格的自查。”像某跨国药企经理这样对自己公司陷入反贿赂调查的担忧这两天并不少见。继上周比利时药企优时比证实已接受了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后,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23日又有两名上海员工被警方传讯。美国彭博通讯社称,默克、诺华、罗氏等全球知名药企也涉嫌于最近3年内通过同一家旅行社进行过会议和行程安排。这家旅行社被认定为替葛兰素史克将部分会议费用套现,来行贿以打通关节。

  不少西方媒体都把这归罪于是中国环境使然。不少美欧媒体宣称,跨国药企只是“入乡随俗”,它们难以抵挡中国社会贪腐贿赂的社会风气。英国《独立报》说,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是“出污泥而被染”。路透社在报道中更只字不提西方药企的责任,却指称葛兰素史克“行贿门”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医药市场的“混乱和丑陋”。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贿赂已经是必需品,成为帮助中国公立医院维持运作的润滑剂。如果中国医生没有非法酬劳的话,健康系统很难发挥正常作用”。

  这种“环境论”和“入乡随俗说”也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外搞腐败的托词。中国警方查办此案后,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发表一份声明,将责任推到“某些员工及第三方”身上,声明称,“对本公司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所面临的严重指控,深表关切与失望。上述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但有业内专家质疑,问题在于,该公司在全球的制度、价值观和标准以及管理流程既然如此严格,为何其在中国分公司的高管能够“逃避公司流程和监管进行不当操作”?

  实际上,葛兰素史克去年就曾为贿赂丑闻付出过高昂代价。英国广播公司称,2012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同意支付30亿美元巨额款项,就欺诈等罪名与美国药监当局达成史上金额最大的和解案。美国司法部当时称,葛兰素史克对三项刑事指控认罪,并涉嫌在美国以赴夏威夷豪华游及百万美元酬劳的巡回学术演讲等方式贿赂医生开该公司产品的处方。该公司CEO安德鲁·维蒂事后曾表示,“我们已经从错误中学到了”。

  英国《卫报》称,看来维蒂所保证“学到的经验教训”是没有意义的。文章称,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医药业只是一个和其他生意类似的产业,不比其他公司更高尚。它们会尽一切可能达到目的,不论是否意味着要更改科学报告,行贿学者和医生,或未经授权而推进“灰色”市场。毕竟,包括阿斯利康、礼来、辉瑞、默克等几乎所有跨国医药巨头都接受过贿赂调查。

  环境使然还是基因作怪?

  德国洪堡大学学者霍尔特曼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各种研究显示,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最黑暗的行业之一,因为这些药企实在是“一本万利”。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无论是对药物还是这个行业完全不懂,而又离不开医药。霍尔特曼认为,美欧医药巨头在各国贿赂案频发有环境原因,但很多跨国巨头本身存在着这方面的基因和文化。包括中国在内,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法制的确有许多漏洞,社会腐败现象蔓延,也是不争的事实,但那些跨国药企也并非无辜羔羊:利用各国市场的差异和漏洞作奸犯科,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本就是许多跨国药企的一贯做法。

  去年,全球制药业“老大”辉瑞公司也曾陷入“行贿门”的麻烦之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其在意大利、保加利亚、捷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8国的子公司和代理对当地官员和医生行贿。据称,辉瑞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和代理对当地官员和医生行贿数额达200万美元以上。为掩盖行贿行径,辉瑞将这些费用列为促销、营销、培训、差旅、临床测试、货运、会议和广告等合法支出。美国证交会打击海外行贿行动部门负责人卡拉·布洛克迈耶当时曾感慨称,这些制药公司“在一些国家的分支机构将贿赂行为与其销售文化缠绕在一起,向那些他们认为是优质客户的海外官员推行‘积分奖励’计划,以此提供不合法的回报。”

  法国《世界报》称,一些跨国药企在海外普遍实施贿赂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提供时髦数码产品、旅游奖励等,还美其名曰为“业务拓展”,并通过虚立发票名目加以掩饰。为了在某些审批较严的国家打开市场,他们更直接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官员进行“银弹攻势”。腐败情况较为普遍的非洲和拉美成为这种“攻势”的重灾区。1998年,强生公司就被美国司法部和SEC指控涉嫌在希腊、波兰、罗马尼亚等国进行贿赂。礼来公司也并非仅在中国一地作奸犯科,去年12月20日,SEC指控该公司涉嫌在巴西、俄罗斯、波兰等国向政府官员或相关机构行贿,时间跨度长达15年(1994年-2009年)。

  即便法律体系完善、监督机制严密,看似无隙可乘的发达国家,某些跨国药企也不放过任何可钻的孔子。美国司法部2008年的数据显示,2003-2007年间,仅西门子医疗集团一家,就涉嫌向美国5家医院行贿,成功换取价值2.95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为此支付贿赂款达1440万美元。在英国,强生公司也曾因类似行为被英国重大诈骗案监察局调查。德国《明镜周刊》日前称,德国仅2012年一年就有近1000起针对医生行贿的案件,其中480起涉及德国医药巨头Ratiopharm向医生行贿。

  更严重的贿赂不仅发生在药品销售方面,更发生在药品临床试验环节上。由于美国药监部门在审批药品上市申请时,80%情况下需要至少一项外国临床试验,某些跨国药企就通过贿赂海外主管官员和医生,在临床试验环节弄虚作假,隐瞒事故发生率和药品副作用风险,骗取上市机会,而不惜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潜在隐患。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制的抗艾滋病药物就曾以这种手段在乌干达进行违规人体试药,而辉瑞公司于1996年在尼日利亚进行抗生素药物违规试药,引发长达17年的跨国法律纠纷,尼日利亚官方曾要求索赔高达20.75亿美元。 2010年12月,“维基解密”曾披露,辉瑞公司甚至为威胁尼日利亚政府撤诉,竟雇私家侦探搜集尼司法部长的腐败证据,以此要挟后者放弃起诉。据称,尼官方索赔金额后来大幅度“缩水”, 仅以7500万美元了结官方追诉,就和这起“秘密行动”有关。

  耐人寻味的是,不论辉瑞、强生还是礼来,面对贿赂指控,向来采取“罚款可以交,罪名绝不认”的策略,一方面在交钱换取法律和解方面慷慨大方,另一方面,对各种腐败和不正当商业行为指控,通常采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办法加以应对。

  葛兰素史克在这次的声明中并未使用“行贿”一词描述自己的行为,将“贿赂丑闻”称为“欺诈和不道德行为”, 辉瑞在去年声明中也全部代仰卧以“令人失望的不当支付事宜”。这主要是因为一旦认实指控,就等于落下案底,会从根本上损害这些跨国药企及其产品的市场声誉。

  在中国无需贿赂也可成功

  “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顽疾,各国政府都在打击,但在利润和业绩压力驱动下,给医生‘销售提成’的营销模式始终挥之不去。”一名医药行业专家这样称。国际上对跨国药企这种营销模式也开始反思。哈佛大学教授玛利娅·安吉尔在《制药业真相》一书中披露,消费者因这种“灰色”的销售推广而承受了至少30%的涨价,这些推广活动是必需的吗?实际上,跨国药企这种仅盯着盈利的价值观和营销模式如果不改变,贿赂丑闻很难远离它们,药品价格也难以根本下降。有分析称,像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在各国的贿赂门常以罚款和解告终,这很难对制药巨头的贿赂冲动产生根本遏制。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东亚区及新扩展区高级主任廖燃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中国官员和医生只是跨国药企不规范行为的“冰山一角”。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会出现一些政策漏洞,一些国外企业就通过中国官员“钻空子”。

  廖燃称,医药腐败并不是中国的“独家问题”。不仅金砖国家有这样的问题,中东欧国家在这个领域也有严重问题,西方国家也屡屡爆出问题。他认为,中国应该按照联合国相关公约修订刑法,加强对贿赂的定罪和执法,同时进行国际合作,加强对跨国公司的威慑力,有力打击贿赂。目前,英国和美国已经在打击海外腐败方面走到前列。如英国公司在第三国贿赂,英国就可以起诉自己国家的公司和第三国的公司,并进行执法。

  英国《金融时报》称,对于中国的腐败问题,观感不一定等同于现实。只要遵守正确的程序,海外公司也可以在中国取得成功,而无需求助于贿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确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及在华开展经营活动的海外公司的数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等被媒体密集曝光的案件只聚焦于极少数公司。只要保持应有审慎,增强对文化复杂性的理解,建立适当的促进守法的项目、技术和工具,并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跨国公司可以非常成功,无需冒腐败的风险。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印度、加拿大记者 纪双城 孙微 青木 吕鹏飞 陶短房●陈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