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裙带胜衣冠,延安作风为啥能打败西安作风?
1946年12月,南京,伪“国大”代表们在会场休息时间合影
一门亲贵人称羡,宋玉高唐结主欢。
几见司农轻授受,乃知裙带胜衣冠。
1934年6月30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以“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的罪名,终审判决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随后,他在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俗称老虎桥监狱)服刑,这是陈独秀人生中的第五次被捕入狱。
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国民党的达官显贵全无心肝,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挣扎与愤怒,依然醉生梦死。
愤怒出诗人,陈独秀在狱中吟诗56首,取名《金粉泪》。可谓“诗史”,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派黑暗同志的腐朽堕落与穷凶极恶。
这是其中的第四十一首,陈独秀在诗后,写了七个字:“谓宋孔相继为财长。”
陈独秀《金粉泪》五十六首手迹
蒋宋孔,一门亲贵。这等于是指着鼻子,痛斥蒋介石大搞裙带关系。大舅哥和姐夫哥,相继担任财政部部长,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国库直通你家的小金库。所谓“选拔人才”,不过是任人唯亲的骗局,说好的引进人才,实际上成了私相授受,谁的后台硬,谁在上面有人有关系,关系更高级,谁就发达,一路绿灯,畅行无阻!
不但是陈独秀这样的异见人士,对裙带之风盛行的国民党用人政策多有批评,即便是国民党内部的中层和基层干部,也对此颇有微词。因为这种系统性的人事腐败,其实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莱芜战役中被俘的,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少将情报处长陶仲伟,在学习材料中写道:“在国统区,官员靠的是裙带关系,他们一旦得到一个职位,就腐败了。没有有权有势的人事关系,即使是个正直诚实的人,也谋不到一个好职位。”
第五次被捕后在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
以河南为例,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撵走了冯玉祥,前者的心腹爱将刘峙当上了省主席。此人在河南名声极臭,贪污腐败属家常便饭,用人政策上,更是任人唯亲,吃相难看。
最得刘峙信用的,当然是沾亲带故的江西老表,其次是他的保定同学,自己的黄埔学生都得靠边站,除非不得已。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生,又是浙江人,更是蒋介石比较信任的学生,当时给刘峙当副手,担任第一师副师长。刘峙升任开封行营主任、河南主席后,胡宗南也想跟老师反映下,我太想进步了!结果,刘峙偏偏压着胡宗南,就是不让后者接手第一师长的职位。
在军事上如此,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刘峙一来河南,河南官场仿佛成了江西会馆,他的大同乡、小同乡、亲戚故旧、同事、同学都从江西源源而来。开封的大旅馆、小旅馆、大公馆、小公馆都住满了江西人。
国民党河南省主席 刘峙
这还不算什么,更奇葩的是刘峙的原配大老婆杨庄丽,亲戚朋友,都不行,关键得给钱,否则免谈,给足了钱,不但童叟无欺,售后也有保证!
安阳县长周鹏年,贪污腐败,臭名昭著。刘峙来视察时,发现此人能力极差,一问三不知,完全不具备任何领导能力,当即震怒,大喊撤职。
可人家一撇嘴,说你不能撤掉我,因为您夫人收了我的钱,这才三个月不到,我没捞够本金呢!
刘峙连忙打电话回去,跟老婆商量,还真这么回事,于是就把这祸害给留下来,继续祸害。
河南老百姓不说什么,河南籍的国民党军政干部却忍不了了。有些人公开说刘峙用人荒唐,关系大于能力,堪称河南官场上历史最差一任主管。
新生活俱乐部(今龙亭),开封,1938年,(美)福尔曼 摄
当时在省会开封的官二代学生圈,都拿这位堂堂省主席开玩笑。
河南省民政厅代厅长,老同盟会员栗廉芳的儿子,在开高读书,同学开他玩笑,说:“栗继馨,给你爸爸弄两千,给弄个县长做做?”
这也可以证明,刘峙的老婆杨庄丽卖县长缺的事,在河南官场已是众所周知了。
有朋友纳闷,民政厅咋能管着弄县长?那时候的民政厅可不是现在这个职能,国民政府的民政厅长,权力几近今天的常务副省长,比如县长的任命都要民政厅长向省主席提出备选方案。
当时举办县长、县警察局长训练班,行考试制度,谁考得好,有一定行政经验,还要官声不错,才能放这个缺。如今不少人写论文,说这是刘峙搞起来,其实就是人家栗廉芳弄出来,为了抵制刘峙夫妻乱塞私人的办法。
充当“维持会”职员的开封犹太人,1938年,(美)福尔曼 摄
但是每次分配县长时,按成绩好坏分配,在省府会议上很难通过,原因就是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夫人杨庄丽已受了贿,按县的等级分别收钱。人家都卖出去的缺,怎么好给你考上的?不然这生意还怎么做?
栗廉芳就是不识相,觉得自己是老同盟会员,这个党流血牺牲的整个过程,他都参与了,他应该也有义务维护这个党,这个国家。却不知道,蒋记民国已经走到了他们这批老革命的对立面,怎么可能靠一己之力挡得住呢?
他连刘峙都拦不住!
县长训练班毕业学员中有个叫黄觉的,毕业考试系第一名,但因未曾行贿,便耽搁很久。栗廉芳苦苦逼问,几次堵刘峙办公室的门,这才放出去。可该给的一等县,直接换成了最差的县,就这还是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么干,当然没有好下场,没多久栗廉芳就不明不白出车祸,死了。
孙中山像(原在龙亭,今在辛亥革命纪念园),开封,1938年,(美)福尔曼 摄
家属多次要求省政府查问,起码把司机找到问问情况啊?就这样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这里面的猫腻,你懂的!
对此,刘峙怎么解释的呢?
人家公开在某次“总理纪念周”上讲:“有人说我喜用私人,我总不能随便从马路上拉一个人来用吧?”
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这就属于没脸没皮、没羞没臊,孙中山在天有灵,如此被“纪念”,不得被气“活”过来!
裙带之风盛行,政治生态怎么可能有个好?
孔祥熙,1945年,(美)威尔克斯 摄
一位河南省政府的工作人员张燕,曾于1938年10月,投书《全民抗战》杂志,指出:
“现在各机关任用人员,除了一部分考试而来者外(不足百分之一),都是由于推荐,长官和属员因为都有私人关系,所以便必然的要发生下列的弊端:
(一)属员因有私的关系,所以敢贪污;
(二)属员因有私的关系,所以有错误,也不会受惩罚;
(三)长官通过有私关系的属员,才能贪污;
(四)属员大部随长官进退,影响工作效率;
(五)属员因系因缘而来,所以不注意个人修养,不知道国家利益,只知道取悦个人,只知媚上;
(六)因进级多系于私人关系,有私人关系的属员,不努力也可以进级加薪,所以多不注意工作,没有私人关系的属员,知道努力也是朝不保夕,更说不到加薪进级,也只好敷衍从事。”
宋美龄,1945年,(美)威尔克斯 摄
共产党批评国民党的抗战是“片面抗战”,不组织动员群众,不调动群众积极性,不发挥基层创造力,问题是国民党想“全面抗战”,不谈阶级性,仅从组织力而言,也是办不到的。
国民政府社会动员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有私人的裙带关系,欺上瞒下,作践基层,是他们的必然利益选择。对于社会动员中面临或存在的问题,他们相互敷衍、推诿、隐瞒、回避责任,往往顺“理”成章,屁股决定脑袋,这自然就妨碍了社会动员的深入推行,整个动员体系由此运转不灵,直至崩塌,大家一起完蛋。
如果只看学历,不能说国民党不重视人才。
国民党的高级决策层,不乏国内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留学归国的著名教授或专家,也有不少。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收揽人心,又邀请了一批著名学者进入政府领导机构,交通部和建设部都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留学生和大学生均占80%以上。
1945年11月,重庆,政府工作人员和太太正在整理行李,准备“还都”南京
地方政府也不遑多让,以汉口市政府为例,属于国内外大学和专科学校毕业的,占了绝大多数。广州市政府各局的课长、课员,一度80%以上,都是留学生。
从中央到地方,工科生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干部,并不罕见。
看起来,国民党早在多少年前,仿佛就在践行今天不少专家学者,所努力鼓吹的“专家治国”、“专家治市”。
可结果如何呢?
仅从市政建设方面,就能看出效果不佳。
市政专家冯秉坤吐槽说:“我国市政人才,本极缺乏。而在这有限的人数中,有的升了官,有的改了业,更有的自己认为学识已够宏富,不必再求进取。真正能够抛开功名利禄,矢志致力于市政改革的人士,实属凤毛麟角。”
1946年,南京,教育家臧启芳
殷体扬也慨叹:“我国近十数年来,前往欧美专门从事市政研究的人们,据我所知道的,约有七十多位,不知怎的,回国以后,就无声无臭的下去,有的改了业,有的升了官,把自己当初的志愿,和所应负的责任,都弄得一干二净,既没有健全学会的组织,也没有宣传上专门普遍的刊物,对于市政改良方案,更属少见。”
留美学者臧启芳,当过大学教授、校长,干过市长、专员,跟国民党是深入捆绑,也批评:“一部分留学归国的人虽然晓得了优美清洁的生活,多半各自为谋,只要自己的欲望满足就算了,哪有许多功夫去启发市民的智识、鼓励市民的自觉?”
都专业人办专业事了,专家都当市长,说了算了,怎么还弄不好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少专家学者,当了官,有了权,就忘了本,违背了初心,抛弃了理想。
1946年12月,南京,伪制宪会议,宋美龄、白崇禧
各种职位不再是专业人士以此推行改革、增进民生幸福的舞台,只是成为一种形成特殊集团、巩固小团体利益的工具。本该为人民谋福利的市政组织,成了安排七大姑子八大姨,各路鸡犬的救济机关。工作还在那里,总得有人干,可是干活的人,有能力的人,往往没有背景,或者背景不硬,结果就是体制内越是本分老实,勤恳干活的,越是好事轮不到,背锅就是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学无术的不说了,有术的也志不在此,努力溜须拍马,通人脉、拉关系,各种跑部进步,哪有时间搞学术,哪有心思搞市政?
长此以往,不正常成了正常。很多单位和职务的增设,方便了掌权者鸡犬升天,更要把各路“神仙”,那些跟高官大员沾亲带故的少爷小姐安排好。如此,就导致行政领域内部,裙带关系盛行,派系文化严重。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国民党时代,这种风气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原本的“体面人”不“体面”了,教科文卫系统也不例外。
1948年12月,南京,蒋介石在胜利教堂内和牧师握手
留美的市政专家谢贯一,指责卫生系统:“当局者不求真实之专门人员以办理卫生行政,而徒以卫生机关为其夹带中人物之噉饭地。”
留美的教育家陈选善,指责教育系统:“自己做校长,丈夫或妻子做事务主任,女婿做会计,儿子当教员,这种情形不但在私立学校屡见不鲜,而在公立学校亦复不少。”
所以我们政治制度史专业的老前辈王亚南先生,解放前就提出,不要盲从所谓“专家治国”的系列口号,对此要保持足够的警觉,看到其隐患,他从历史的角度说:“采行专家制,重视文吏专门经验,则又因他们长期或世守其职,造就特殊积习,造成相伴而生的种种官场流弊。”
不是说“洪洞县里无好人”,但有没有好人,无济于事。
1945年11月,重庆,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南山官邸
国民党内的不少专家学者,包括名牌大学、留学过来的官二代,本可作为裙带关系的直接受益者,但他们选择投共,就很说明问题了。你的底色,说的更实在的,你的屁股,是坐在群众一边,还是坐在既得利益者一面,才是关键。
天下只有天良发现的个人,没有天良发现的阶级;只有自行觉悟的个人,没有自行觉悟的阶级。
所以专家既要有专业水平,更要有阶级立场,否则知识不会成为造福大众的利器,只会成为个人、小圈子,垄断利益,固化阶级的有效抓手。
大明用我,大清用我,北洋用我,国民党用我,日本人来了用我,国民党走了又回来,还得用我……
不管上面换了谁,都得用我,大抵如此。
蒋介石、宋美龄和孔祥熙,1934年,山西太谷
只讲裙带,就不讲是非了,甚至自己的根本利益是否受损,也就不在乎了,只在乎所谓“亲情”。
这方面国民党,特别是蒋介石对孔祥熙家族,最具代表性。
孔祥熙一家,在当时臭名昭著,恶贯满盈,不但自由派知识分子深恶痛绝,国民党内部也怨声载道,蒋介石都生气了,又能怎么样?
用蒋介石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的话来说,就是:“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唯孔可医。孔之病则无人可治。”
可以说裙带关系是导致蒋介石政权走向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美龄和孔令伟(左)、孔令侃,1987年
只在乎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的利益,自然要走到人民的反面。这样的裙带政治,只能沿着与既有的腐朽政治势力妥协、合作,并且同流合污的路线,在维持旧的社会秩序现状的过程中日益腐败堕落,最后在人民革命的滔天巨浪中崩溃。
就这个意义而言,“四·一二”之后,国民党跟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做切割,实际上是跟全中国最大广大人民做切割,自觉站位到了最广大人民的对立面。由此,以裙带政治为代表的政治腐败,就成了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越走越窄,越来越没人跟下去,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补救,除了完蛋,别无可能。
反观共产党,共产党何以以弱胜强,战胜由美国人支持的国民党?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个说法,叫做“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西安是“国统区”,自然是国民党作风,延安是革命圣地,又是什么作风呢?
1949年6月,第一届新政协会议筹备会期间,毛泽东与中国侨联第一任主席陈嘉庚(左一)、副主席庄明理在中南海勤政殿前合影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2月1日,延安民众讨汪(精卫)大会上最早提出来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来访,听到“十没有”,通过对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比对,得出结论: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随后,陈嘉庚回新加坡途中,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欢迎会上,有人问他这次回国观感时,陈嘉庚回答说:
“去年新加坡各社团联合欢迎我,我的演讲措词是相当悲观的。我曾说,中国要转弱为强,必须再等半个世纪才有希望。经过这次回国实地考察,才知道我的话说错了,原来拯救中国的人,不但早已诞生,并且已经在那里做出了许多大事了。假如有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依照情况推测,我们中国今后不必三十年,就可以转弱为强了!”
前排左起:周恩来、彭德怀、包瑞德、朱德、谢伟思、叶剑英,1944年,(美)福尔曼 摄
对此,即便是利益交关方的美国人,也是看到并看懂了的。
1944年7月28日,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到达延安6天后,就向美国国务院报告:
“我现在认为,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将会证实:
我在延安看到的是一次具有政治和经济纲领的、组织得很好的运动,它正在能干的领导人的领导下成功地完成着。还有,当国民党已丧失了它早期的革命性,并随着这一丧失而呈现四分五裂的时候,共产党由于必须继续奋斗而保持了其革命性,而且渐渐壮大和比较成熟了。人们不能不得到一种感觉,这一运动是强大和成功的,它后面有某种动力,而且它把自己和人民联系得如此紧密,因而将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扼杀掉。”
当然,有人希望中国转弱为强,也有人希望中国永远“那样”下去,他们才能上下其手,从中牟利,永保子子孙孙长富贵。至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这些既得利益者并不关心。
时任“内政部警察总署署长”的唐纵
怎么办呢?
国民党特务头子,蒋介石的侍从室第六组(主管情报)组长唐纵,曾经在1943年9月的日记里提到,“无形中消灭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好逸恶劳,人之常情,本党在未取得政权之先,人人言革命,个个皆刻苦,今因居官位,不觉有人腐化堕落,共产党亦犹是也。如使其担负一部分责任,其高调立刻不弹,而同受国民之批评。”
唐纵认为,相对清王朝和北洋政府,国民党也曾经是革命党,可是得了天下之后,就迅速腐化堕落。那些“革命同志”当了官,越升越高,“思想和观念已为之大变”,丧失了原来的革命精神。结果便造成“上级干部在追求权位,下级同志在追求生活。主义、政治、革命,都已忘却了,消失了。”
共产党也会面临这个难题,我看你们还能坚持多久,你们敢不敢刀刃向内,向那些昔日的“功臣”和“同志”开刀?
1945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迎接黄炎培等民主人士
其实关于这点,民主人士黄炎培也有担心。
1945年7月4日,黄炎培和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何感想?黄炎培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情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难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当时的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满,他的一生,相信群众,相信同志,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当然道路是曲折的。
三十年后,白内障手术后的第二天,主刀医生的唐由之,在主席书房里陪他看书,忽然他大哭起来,哭了大约一刻钟,才稍微平静下来。毛泽东同志叫唐由之同志过去,看他手中的书。
晚年工作中的毛泽东
原来是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词曰: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1956年,毛主席看贫下中农的丰收喜信
又:这星期有个重大舆情,知道的都知道,我就不细说了。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章,能读懂的同志和朋友,我只能说,懂的都懂。
我是科班学历史的,学历史的目的在哪里,简单说就是以史为鉴。《诗经》里有句话非常深刻,叫“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对于我们来说,以史为鉴,我个人认为,最当为鉴的就是国民党,要时刻警惕国民党化,否则你懂的。
国民党种种问题中,裙带作风是个顽疾,特别是蒋介石的姐夫哥孔祥熙,其所作所为,搞得天怒人怨,以至于蒋介石的身边人,都颇多微词。这其中既包括党内元老张继、吴稚晖和孙科,也包括侍从室的陈布雷、陈方和唐纵。
为什么这么招人恨呢?
毛泽东同志在国民党农讲所的前同事陈克文,后来长期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清流官。在其日记中,就没少吐槽孔祥熙及其子女的龌龊事。
比如抗战爆发之初,战事吃紧,行政院长孔祥熙,兼任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和中国信托局理事长,负责采购外国军火。其子孔令侃刚刚大学毕业,就以理事的身份,长驻香港,全权负责购买军火,从中捞取回扣,大发国难财。你发财就发财了,谁让你有个好爸爸,关键是得有起码中国人的良心,做生意也得讲个商业道德吧?
行政院同事,私底下告诉陈克文:“最近孔以向美订购飞机之权 授其子令侃,所得均速率最劣之旧机,每小时不 过二百八十哩以下,航空界大愤,但终无法补救。”
广州沦陷后,陈克文的同事李朴生,从澳门来信述及广州失陷前后的广东和港澳地区的情况,其中谈到:“驻外公务员行为浪漫,生活奢侈,如孔院长公子令侃在港挥霍,冠于一时。此皆抗战期间,足为气短之事也。”还援引港粤两地流传甚广的一句口头语,叫做:“爹爹在朝为宰相,人人称我小霸王!”
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伟也是个奇葩官二代,有人告诉陈克文,说:“孔以一切公文交未满十六岁之女儿处理,言下愤极,谓尚未有开苞资格的臭丫头居然处理国事,我们尚何必再做此官耶?”对此,一开始陈克文是不信的,可是几天后,就啪啪打脸了。孔祥熙在就任行政院长后召开的第一次院会中,“其女公子忽入会场陈事。孔指谓出席诸官长云,此我女儿,常为国家服务,翻译电报,代阅公文,未取国家一文报酬,外间竟有许多闲言,真是气人。散会后,众竞以不要钱的女儿为题,传播新闻。不知孔作此语时,亦想及其女儿身上罗绮与口中肥甘,果从何来也。国家设官授职,各有专司,孔氏又何以必须尚未成年之儿女过问公务耶。”
大搞裙带关系,竟然毫不避讳,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极罕见的景色。可是这样的货色,因为跟蒋介石、宋美龄的裙带关系,竟然“圣眷不衰”,所以陈布雷就此吐槽蒋介石:“委座没有改革决心。”
换言之,裙带之风盛行,国民党就没个好!
2025年5月3日2:54于郑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