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作者:老鼠也有妈妈 来源:鼠妈杂谈 2025-08-11 429

当下文艺乱象所在多有:

美术的抽象化;

文学的阴阳化;

影视的流量化;

雕塑的丑陋化;

舞蹈的色情化;

……

天天在强奸大众的眼睛和耳朵,试图给我们脱敏。

当代文艺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不是我们的审美水平变低了,而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有很多不是为我们服务的。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看不懂,才是正常人,看懂了,反而要打个问号,因为中国有很多当代文艺工作者匍匐在资本脚下,出产的文艺作品多是服务于西方文化冷战和各种资本的。

一、文艺乱象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文艺就是文学和艺术的集合,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

毫无疑问,文艺是要表现社会生活的,但当代文艺却是老百姓看不懂,审丑不审美,文艺工作者自我封闭形成小圈子,老百姓说不得,批评不得,有很多文艺工作者更多的是配合西方的文化冷战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为了蝇头小利出卖国家的更不是少数。

(一)百姓看不懂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上面这些美术作品,你能看懂画的是什么意思吗?看不懂吧,恭喜你,你是正常人。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中国艺术讲究写意,追求意境,‌注重情感表达,越看越有味道;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苏联艺术讲究写实,直抒胸臆,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很有视觉冲击力。

美国人没文化,正面硬刚,肯定打不过,于是他们就将艺术虚化、弱化、抽象化、庸俗化,美其名曰“观念的艺术”。

“观念的艺术”就是“我说它是啥,它就是啥”。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1917年,杜尚到市场买了个小便池,说这是“泉”,于是这件工业制成品就成了艺术品,杜尚也被吹捧成了“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1961年,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将自己的大便装到90个罐头里密封并逐一编号,命名为“艺术家之屎”,于是,排泄物便成了艺术品,还被拍出了百万高价。

“买者”真的是买者吗?不,他们是为了给大家脱敏,让艺术庸俗化,对冲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艺术。

现在,你去看中国当代艺术展,你会云里雾里,啥也看不懂,别自卑,作者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只是照搬照抄所谓的“西方艺术”。

这些人怎么生存呢?自有各种资本将其价格炒高,或变现,或洗钱,“艺术家”们自然也就有了饭吃。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2024年11月20日,一根用胶带贴在墙上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价值2.5元的香蕉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被取名为《喜剧演员》,中国孙姓商人花了4500万将其买下,他肯定不傻,“艺术家”也不傻,观众也不傻,那么,从2.5元变成4500万,谁获利呢?

(二)审丑不审美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这些雕塑美吗?奇丑无比。

正常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为什么这些人却“别出心裁”地要审丑呢?

很简单,有人给钱,他们便肆无忌惮地恶心大众,配合西方的文化冷战。

模糊美丑关系,人为制造对立,撕裂社会价值取向,将中国所有美好的词汇全部污名化,同志、小姐、老师都成了贬义词。

当然,也可能没人给钱,他们主动为之,只是为了与西方艺术看齐,获得西方廉价的掌声。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这些建筑好看吗?空间利用率高吗?结构合理吗?正常人都会有一个正常的判断。

中国建筑博大精深,传统的宗教建筑、皇家建筑,各地民居、各种功能建筑各有特色,丰富多彩,但他们弃之如敝屣,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让人看了实在无力吐槽。

2000多年前的秦砖汉瓦已经具备了高度的艺术性,咋就囫囵吞枣地向西方学习呢?西方给个奖,给点钱,就屁颠屁颠地全盘否定自身的先进性,你让老百姓怎么尊重你。

(三)封闭小圈子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新中国是个世俗社会,更是个平权社会,他们失去了道德评判的特权,失去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又不愿意描写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靠文艺吃饱饭都是问题,心理落差极大。

8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冷战的触角伸入内地,大量收买文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发财致富的门路,集体跪倒。

收买中国文人很容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约翰劳蒂研究中心主任、原美国海军情报中心主任汤姆·乔写道:“中国在79-88年之间至少有120名当时十分具有名气的中国文人,被我们(美国)以各种手段收买,这些人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某年在中国的行动。收买这些人十分容易,例如帮助他们在海外知名刊物上,在重要版面上,发布他们的文章,可以是署名的,或者以化名出现,但是稿酬是十分可观的,早期每千字约2000美金,后期上涨到3500美金”

钱成了某些人说话做事的标准,只要给钱,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矮大紧、方不圆、莫说话等只是浮出水面的,在水面以下的不计其数。

这些人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也许可以忽悠一时,但总会露馅的,于是他们就自我封闭,互戴高帽,颐指气使,近亲繁殖,听不得任何批评的意见了。

(四)为资本服务

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一直是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跟旧社会为权贵服务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文艺界的很多人是既不为人民服务,也不为国家服务,而是为资本服务,资本不分国界,文艺界也一样,只要给钱,哪怕是敌人的钱,让他干啥都行。

文艺是精神产品,是需要获得大众认同的,你对社会没有深刻的洞察力,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么,在好作品出现之前,你靠什么吃饭呢?

所以,投靠资本是最省力的办法,可以年少成名,可以著作等身,只是会出卖灵魂。

二、乱象根源

(一)社会阶层分化

中国文人一直有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迷思,但他们忘了,古代文人都是先有钱,后有知识,然后才有文艺。留名至今的古代文人大都是如此。

古代中国,是权贵的天下,家里有钱才能接受教育,受过教育才能考取功名,有了功名才有俸禄,有了俸禄才有文艺,倒过来,不成立,饭都吃不饱,还去搞文艺?你爹一定会打你个半死,“赶紧干活去”。

新中国是个平权社会,不劳动不得食,文人们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更失去了道德评判权,这让他们无法适应,以至于他们在2005年公开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一版中,仍然无比愤恨地说:“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学的全面领导,确立了新生政权与文学艺术家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毫无疑问,他们是不愿意被领导的,他们仍然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愿意与泥腿子们为伍。

能走的多去了台湾和香港,还有去美西方的,走不掉的便天天牢骚怪话。

但新中国的火红时代,大量文艺工作者深入城市乡村,到群众中去,调查、采风、学习,发表了大量精彩的文艺作品。

如今,我们回看五六十年代的文艺作品,仍然感慨那时的文艺工作者,写得接地气,演得有生活,唱得有激情。

(二)在开放中进行渗透

任何形式的开放都会是泥沙俱下,技术、产业、人才进来了,污泥浊水自然也会进来。一个时期内,我们饥渴地学习西方的一切,不加选择地引进了西方的二十万套文艺书籍,这一代文人就成了亲美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又继承了他们的思想,不然论文不让过。

想让他们去除思想钢印极难,只有时间老人才能做到。

(三)文化冷战集体变节

文化冷战比冷战的时间更长,一直延续至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收买文人达到诋毁母国、赞美美国的目的,让国人失去自信,凡事都要逼着国人反思,现在,不仅美国,日本、以色列、湾湾,甚至印度都在收买,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俗称“狗粮产业链”。

(四)为了变现依附金钱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文艺是精神产品,没有社会历练甚至是苦难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苦难不值得歌颂,通过感受苦难,找到问题的出路,才是文艺作品的价值。

文艺领域是个金字塔结构,塔尖上的人才可以挣大钱,而芸芸众生靠文艺是吃不饱饭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采风,提炼升华,太累,不想干;

那只能依附资本,先有立场,后有作品,简单,来钱快;

甚至为敌人服务,无须有才,出卖灵魂,给钱,就办事;

要么为流量服务,服务眼球,哗众取宠,立场,不存在。

他们多么想国家能养着他们,再给他们超然的地位,国家不养,就卖国,在他们眼里是天经地义的。

三、降维打击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整顿文艺界的思路和对付公知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大量重合。

(一)普遍教育打掉知识垄断

先用普遍教育打掉他们的知识垄断,他们会的,别人也会,而且比他们更接地气,更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

而且,理工科人才进入文艺界渐成趋势,他们逻辑性强,科学性和文艺性兼备,能直达问题根源,其中,网络作家60%是理工科,写《少年天子》的凌力是做导弹的,写《三体》的刘慈欣是搞电气的,自媒体作者中学理工科的就更多了。

文艺界的反审美现象亟待一场系统性整治!

(二)技术发展撕碎专业壁垒

互联网时代,技术迭代风起云涌,大量技术被应用于文艺创作中。

写作软件有联想功能、校对功能、扩写功能,甚至你只要提供一个提纲,软件就能自动生成,不满意可以再生成一个;作曲有谱曲软件;绘画可以自动生成;拍电影可以无中生有,可以一台电脑出成片,你只要提供创意就行。

有了普遍教育,有了技术软件,文艺就失去了专业壁垒,他们的“作品”就被淹没在汪洋大海里,日子就很难过了。

(三)网络平权打破封闭圈子

有了普遍教育,有了技术软件,但他们还掌握着发布渠道,普通人的文艺作品还是没法有出头的机会,年轻时,我经常看《诗经》《诗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再好的作品不在这些平台发布,别人就不知道,这不,网络平台来了,人人都可以发布,不管质量好坏,尽管有很多蹭流量的,但好作品大家还是能看出来的,一下子打破了他们的平台垄断,这下子,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现在,你还能看到所谓的知名作家还有什么新作吗?没有,为啥没有?一是思想跟不上,二是能力跟不上,三是老百姓不买账。

(四)资本霸权解体失去依附

文艺乱象的根源,是他们不愿意站在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他们的生存之道就是吃狗粮,如果将发狗粮的打倒,岂不是一了百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干的就是这个事,我们再也不能忍受用我们的劳动用我们的资源去喂养西方白眼狼,然后再被他们用美元剥一层皮,这是为了民族复兴,不是为了解决文艺乱象,但事实上,发狗粮的没了,他们还能恶心人吗?

这是治本之道。

四、自我救赎

网上有种说法,“文艺已死”,我是不赞同的,你不能因为文艺被资本控制,就不要文艺了。

文艺是精神需求,人民是需要文艺的,我们需要的是老百姓喜欢的,能看得懂的,能产生共鸣的,能催人奋进的文艺作品,既然跪倒在资本脚下的人不行,那我们就自己来搞文艺,自己服务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士,但他们挤不进封闭圈子,很多就埋没了,在文艺变现途径越来越多的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的或非专业的人从事精神产品生产,而那些不愿放弃思想钢印的人,自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最可怜的是那些被他们的老师误导的年轻文艺工作者,赶紧醒悟吧,现在的状态是:普遍教育拉平了知识鸿沟,网络平权拉平了平台鸿沟,科学技术拉平了专业鸿沟,反霸进程又会失去“狗粮”,唯有放弃高高在上的思维,扎根社会,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有所成就,也才能行稳致远。

五、走向世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向世界学习,世界也在向我们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囫囵吞枣地学。

我们可以学新加坡的开发区经验,他们的骑墙作风就不用学了,咱是大国,要强。

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动画片技术,他们的三俗产业就不用学了,咱是大国,要脸。

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金融业经验,他们的政治正确就不用学了,咱有文化,要德。

未来,我们不仅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还要以我们的立场去书写各国史、人类文化史、世界军事史、人类思想史、世界宗教史,重写被西方篡改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社科领域大有可为。

文艺乱象让人头疼,但言论、作品无法量化,不能“因言获罪”,让他们说话,天塌不下来,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普遍教育打掉知识垄断,技术发展撕碎专业壁垒,网络平权打破封闭圈子,资本霸权解体失去依附,过程可能很长,但治标又治本,在人人皆可文艺的新时代,死守思想钢印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抛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21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