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作者:陈菊 来源:落花时节读华章 2025-07-22 62

钱学森一生中有许多荣誉称号,如:“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系统工程控制论之父”等等,但是,在钱学森看来,最能体现他重大人生价值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一称谓和“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195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国之后,先后受到毛主席的六次接见。

钱学森深情地说:“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是毛主席亲手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果丢掉了毛主席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由此可见,毛主席在钱学森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视毛主席为良师益友的钱学森悲痛万分。

在极为悲痛的时刻,钱学森回忆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9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的文章。钱学森在文章中回忆二十多年来,毛主席六次接见他的往事以及毛主席对他的教导与鼓励。钱学森在字里行间写出了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情谊。

第一次接见:最高国务会议上谈哲学问题

1956年1月25日下午,毛主席召集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讨论《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参加讨论会的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一些科学家也受到邀请,其中就包括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在讨论会上,钱学森做了发言并表示要拥护纲要草案。

会议按照计划只安排一个下午,但发言的人非常踊跃,不得不延长到晚上。因为事先未准备晚饭,就临时决定休息,吃完点心后继续开会。

正当钱学森在休息室休息时,毛主席来到了钱学森的面前。

毛主席嘱托钱学森要多培养一些青年科技人员,因为现在国家非常缺乏科技人员。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毛主席还就“基本粒子是否可分”问题询问钱学森:“你们科学家说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啦!我看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你信不信?”

钱学森不敢说信,也不敢说不信,因为当时物理学家认为基本粒子是不可分的。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高能物理学的发展证明了毛主席的“基本粒子可分说”是正确的。

钱学森说“毛主席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毛主席光辉地预见了20年后高能物理的发展”。

这是钱学森第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虽然谈话的时间比较简短,但对钱学森影响非常深刻。

回国之后不久就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让钱学森感到非常温暖,也受益匪浅。

钱学森在文章中清晰地回忆了毛主席对他的第一次教导:“要懂得新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旧的、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这番话对他的思想做出了积极地引导,使得他终身受益。

第二次接见:毛主席让钱学森坐到自己身边

1956年2月1日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参加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委员。

在宴会厅内,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钱学森拿着请柬走到自己所在的第37桌。但是,第37桌并没有自己的名字。正在纳闷之际,工作人员将钱学森领到第一桌,钱学森有点疑惑。

就在此刻,毛主席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到第一桌,热情地招呼钱学森:“学森同志,请坐这里。”钱学森坐在毛主席身边,成为宴会厅里最瞩目的人物,感到无上光荣。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钱学森事后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审看宴会名单时,亲笔把他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第一桌。

席间,毛主席对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在交谈中,毛主席说得最多的,是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又再次嘱托钱学森能够多多培养年轻科技人员。

第三次接见:参观科学院,指导科技工作的方向

1958年10月27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陪同下,到中国科学院参观自然科学成果展览。

毛主席在参观了钱学森主持研制的卫星与火箭模型之后十分高兴。

毛主席充分肯定了展出的科研大搞群众运动的成绩,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钱学森回忆说,毛主席这次的教导“拨正了我做科技工作的方向”。

第四次接见:中南海谈话决定搞反导弹

1964年2月6日,虽然是隆冬时节,但北京的阳光格外明媚。

毛主席邀请竺可桢、李四光、钱学森到中南海紫云轩畅谈科学工作,征询科学工作者的意见。

在谈话中,毛主席和钱学森谈到反导弹问题时提出:“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

第五次接见:毛主席用稿费宴请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一向反对过生日的毛主席,心情特别好,让工作人员给他列出宴请名单,用自己的稿费庆祝。钱学森也在邀请名单之列,并且和毛主席同在一张桌子就座,在这张桌子就座的还有陈永贵等人。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宴会开始后,毛主席举杯幽默风趣地说:“今天既不是祝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有来,他们没有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科学家、解放军,不光是吃饭,还要谈话嘛!”

毛主席又指着钱学森说:“你是导弹专家,依靠你,使我国的原子弹早日爆炸。”钱学森谦逊地说:“我不敢称为专家,距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哩!”

这次会见对钱学森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当时“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已研制成功,但如何将这两弹结合起来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重任落在钱学森肩上。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当然,此次接见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钱学森回忆毛主席将他和陈永贵安排在一桌,是毛主席对他“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教育”,并且深刻地领会毛主席的意思。他说:“我领会毛主席的意思,是教育我一定要向劳动人民学习,拜劳动人民为师,认真改造世界观。”

“毛主席很关心我,亲笔把一份重要材料批给我看。我领会毛主席的深意,是要我认清知识分子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行的,倒退或停顿是没有出路的。”

第六次接见:天安门城楼上的最后接见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这时,距离钱学森1957年拟提出发展人造卫星已经过去13年,同时距毛主席1958年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也已经过去12年。

5月1日晚上9时,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毛主席、周恩来以及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钱学森回忆说:“一九七O年“五一”节,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第六次接见了我。毛主席指着广场上的百万革命群众,要我走到群众当中去,同群众相结合。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我从在外国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又亲手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我一辈于忘不了的。毛主席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导,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上。”

这是钱学森最后一次与毛主席交谈。

此后,在人大或党代会上,钱学森都见到了毛主席,却没有谈话。

毛主席对钱学森也是分外地惦念。

毛主席特别喜欢钱学森,除了多次与钱学森探讨发展国家科技的问题,还多次高度评价钱学森。

毛主席说:“钱学森这个人了不起,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冒着生命危险跑回来,默默地为国防现代化工作。他读懂了一些马列主义,把个人的名和利都看透了,把他的知识,无偿地献给国家和人民,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毛主席的高度评价,既有对钱学森个人的极高认可和对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与信任,也让钱学森坚定了要为祖国的科技与国防技术奉献一切的决心;同时这个评价又包含着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深远思考,体现了党对科学家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毛主席与钱学森的互动是政治家与科学家协同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典范。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与钱学森的科学技术见解的结合,奠定了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的基础。

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周恩来到长沙向毛主席请示工作。当时周恩来递交一份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毛主席说:“不看了,但是我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钱学森,一个是侯宝林,请你查查人大代表里有没有。如果没有,就把他们补上。”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钱学森之所以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虽然是缘于他自身的学识与努力,但也同样离不开毛主席对钱学森的工作给予巨大的支持与信任。

钱学森说:“毛主席每一次接见都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然像钱学森这样的一匹千里马走到哪里,其光芒都不会被掩盖的;但是,只有遇到毛主席这样的“伯乐’,钱学森才能更加大放异彩!

毛主席和钱学森,一个是人民领袖,一个是人民科学家;一个是伟大统帅,一个是科学巨匠;一个是伟大导师,一个是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心心相印,交相辉映,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将永载史册。

可以说,中国人挺起的脊梁,有一节是毛主席和钱学森给的。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

得知消息后,钱学森万分悲痛。

作为毛主席治丧委员会成员之一,钱学森怀着无比沉痛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吊唁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钱学森在9月13日、15日、17日这三天都为毛主席守灵。

9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沉痛地回忆了受到毛主席六次接见的情形。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9月18日,钱学森又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主席追悼大会,并向主席遗体三鞠躬。

在反毛化最猖狂的年代里,钱学森大声疾呼: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进入到了晚年,钱学森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对他影响深刻的人一共有17位,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毛主席。

钱学森:我之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钱学森的一生对中国科学、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在总结时说,自己只是恰逢其时,真正的成就要归于党、归于集体。而这背后就有来自毛主席的支持和关心。

毛主席六次接见和交谈,使钱学森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正如钱学森所指出的那样:“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

甚至,钱学森还多次感慨说:“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秋风萧瑟、残叶飘落中,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在临终前,钱学森用颤抖的手,拼尽全力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14个字:

“毛泽东思想活着,中国就永远年轻!”

“毛泽东思想活着,中国就永远年轻!”这是何等的振聋发聩!

它字字刻骨,句句铭心!

这不仅是钱学森一生的思考、智慧和深切感悟,也是钱学森临终对国人最深情的泣血告诫,更是真正的警世遗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