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与林颖烽火岁月里的爱情故事
彭雪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彭将军“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是中央军委确认的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将军殉国:英雄倒在黎明前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不战而逃,37天丢失38座城池,河山沦陷,人民哀泣。向河南敌后发展,收复沦陷区,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张震、吴芝圃率领新四军第4师主力挥师西进的时候,彭雪枫的妻子林颖有孕在身。彭雪枫坚定地对妻子说: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林颖看着即将出征的革命伴侣,目送他走上烽火连天的战场。
后来,林颖就一直能收到彭雪枫的报捷电报。8月23日,首战小朱庄,经3小时激战,全歼顽军王传授部1800多人。9月11日,在夏邑县八里庄清除李光明部的战斗中,彭雪枫深入前线进行观察指挥。我西进部队已经将李光明部击溃,彭雪枫站在寨墙上火线指挥围歼残敌,并命令骑兵团进行截击,战斗取得了摧枯拉朽的胜利。这时一颗罪恶的流弹飞来,彭雪枫壮烈殉国。是役,我军歼敌1600多人,并生俘李光明。
得知老战友彭雪枫殉国,新四军军长陈毅夜不能寐,写下《哭彭八首》。其中写道:“吾人是革命,生死本寻常;所痛风云急,中原丧栋梁……”得知彭雪枫殉国的消息后,毛泽东流泪说:“小小八里庄,损我一员大将!”
限于当时对敌斗争形势,西进部队经请示中央同意,决定隐瞒彭雪枫牺牲的消息,直到1945年2月才正式对外公布。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为彭雪枫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追悼会会场正中悬挂着彭雪枫将军遗像,毛泽东、朱德及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1000多人参加了祭奠。礼堂门口悬挂着中共中央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同日,淮北苏皖边区2万多军民在半城举行了彭雪枫遗体安葬仪式。一首凄婉的歌声响起,这是新任第4师师长张爱萍所写:“二十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你留下的战绩辉煌,首战长沙城,八角亭光荣负伤,乐安事变,荣膺红星章……雪枫同志,你把最后一滴血,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多年同患难,长别在战场……”这首歌唱碎了林颖的心。
彭雪枫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直到彭小枫出生,林颖才得知丈夫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当即哭昏在地。
将军殉国地夏邑县八里庄,寄托着林颖无限的牵挂。1982年,她和彭小枫来到了夏邑县八里庄凭吊彭雪枫将军的牺牲地。在那道长长的寨墙边,林颖伫立良久,不远处的天主教堂也默默流泪。这里曾是彭雪枫的前线指挥部。彭雪枫牺牲后曾在天主教堂里短暂停放,后由4师警卫排护送回司令部所在地泗洪县半城镇。
就在林颖来到八里庄的时候,村民围拢过来对林颖表达敬意。群众纷纷要求在将军牺牲的地方,给烈士建个纪念设施,以表达人民的怀念。林颖听后深受感动,就将情况写信告诉当时的河南省领导赵文甫。后在各级领导的过问下,在夏邑县八里庄将军殉国处建成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1985年,纪念馆落成时,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彭雪枫的搭档、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震等一大批领导前来祭奠。
枫林相依:烽火岁月里的爱情故事
1938年,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华中。是年9月30日,彭雪枫、张震受命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373人深入豫皖苏边区开创抗日根据地,一年后兵力发展到2万人,成为开创根据地的典范,受到毛泽东盛赞。
1939年11月,林颖冲过敌人的道道封锁线,投身到豫皖苏根据地火热的敌后抗日战场。1940年,调往河南永城、安徽淮北地区从事地方政权工作,后任淮宝县(今淮安市洪泽区)妇女主任。1941年9月,在边区政府负责人刘瑞龙、刘子久的介绍下,她和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喜结连理。
林颖1920年3月出生于湖北襄樊的一大户人家。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因为年龄尚小,母亲不许她整天出去搞宣传。林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偷偷跑出去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党组织考虑到她的革命热情和出色表现,发展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林颖被党组织派往河南竹沟参加河南省委党员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她就来到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林颖其实早就崇敬彭雪枫,从一到根据地起她就对彭雪枫的文韬武略十分钦佩。彭雪枫高尚的革命情操、能文能武的聪明才智、英俊的相貌、脱俗的气质和出色的口才给林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的金秋八月,淮北苏皖边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喜滋滋地做起了月老。他们找到彭雪枫,要为他和林颖的婚恋牵线搭桥。这样,彭雪枫挥毫疾书,穿越战火硝烟,给林颖写下了第一封“情书”。从此二人鸿雁传书,枫林飒飒心相拥。
1941年9月24日,彭雪枫和林颖热烈而朴素的婚礼在泗洪县半城镇举办。作为人生大事,他们结婚没有添置一件像样的物品,有的只是一床破旧的棉被和同志们从湖畔采来的鲜花。第4师后勤部门准备给彭雪枫更换一床新被子,彭雪枫知道后,马上退了回去,坚持用他在太原做统战工作时一位民主人士送他的那床旧被子。这床被子彭雪枫一直用到牺牲。婚后的第三天,林颖就奔赴湖东工作。从此,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婚后,彭雪枫对林颖工作上鼓励她,生活上关心她,但要求很严格。一次,林颖回来探亲后返回时,恰逢大雨滂沱,警卫员牵来战马要送林颖一程。正在批阅文件的彭雪枫却说:“没有马,天下雨就不行军打仗?如果是别的同志,送不送?”倔强的林颖转身冲进了雨幕。当天夜里,彭雪枫给林颖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师之长,应当处处作表率,不能搞特殊,不然,怎么能叫别人遵守制度和纪律呢?”林颖看后深表赞同。
在林颖婚后的第一个生日时,彭雪枫赠她一本《斯大林传》。他在扉页上题字:“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对于聚少离多的日子,彭雪枫就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流云散处多”和林颖共勉。
战地家书:革命伴侣比翼齐飞
彭雪枫和林颖结婚三年多时间,两人相聚时间不足半年,彼此的思念都是靠鸿雁传书。彭雪枫在给林颖的信中,称呼有“林颖同志”“颖”“极为惦念的群”等,他自己的署名有“雪枫”“白雪”“红叶”“寒霜丹叶”等。
87封战地家书穿越战火给我们留下了抗战英雄史诗和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些家书林颖一直视为珍宝,虽经战火的洗礼以及“文革”十年动乱中的多次查抄,终于将它们保存下来了,并在1985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以《彭雪枫家书》为书名出版。后来,林颖为这本书题了字:“雪枫之灵,民族之魂,至臻至美,浩气长存。”
1941年9月4日,彭雪枫给淮宝县委妇女部部长林颖写了第一封信。信中写道:“子久、瑞龙两同志的美意,使我们得有通信的机会——我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地了解我,更多地帮助我——而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双方对对方的希望上,千万不要‘过奢’,尤其是在今天……把功夫用在相互帮助、相互教育、相互鼓励上,这是我对党对同志的态度,也是对我的恩爱妻子的态度。”
两天以后,彭雪枫收到了林颖同意确立恋爱关系的回信。当天,他又给林颖写了一封信:“9月,对我有特别的意义,我的生日是在9月;1926年9月2日,是我由当时的青年团转入党的日子;1930年9月,我们从长沙入江西开始建立苏维埃;而1941年9月,我的终身大事得以决定了,这叫作巧合吧。”
在很多信件里,戎马生涯的彭雪枫更多地流露出浪漫和温馨。“人们都说我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过去可以压得住,近来有点异样了,一个人的影子,自早至晚怎么样也排遣不开。”“数日以来,月色如画,唯少一月下谈心的你,可谓辜负良夜太甚!此情此景此事,何日才能到来呢?!”“纸短信(情)长,夜深人静,下次再写吧。是谁先给谁写呢?记着我们的时间,也许此刻现在,你同样在握笔疾书吧!”
1942年11月,在指挥应对日军的“扫荡”期间,在每日紧张指挥对日作战的间隙,彭雪枫提笔给林颖写信说:“十几天以来,我们过的是昼伏夜出的生活,恢复了路西时代的游击战了,白天隐蔽封锁消息,夜晚行动,跋山涉水,淮河已经来往渡了三次。我们客观力量不能与敌人对比,不能不采取游击战术。这一次在战略上是胜利的,打破了敌人包围合击聚歼的计划,主力部队没有受到损失,而且在敌后尽力扰袭,使敌人顾前而又顾后,疲于奔命。”“反扫荡战斗共三十三天,我们完全胜利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党政及后方勤务机关人员、资材,均无损失,诚为幸事!老百姓欢喜非常,都说新四军是诸葛亮,计谋高,打仗好。”
在准备挥师西征紧张的日子里,1944年7月29日,彭雪枫在给林颖的信中写道:“今年之热为数年来所未有,我们正在会中,殊为煎熬,但近日来较好。暑中你身体如何?念念!”在这封写于半城的信中,彭雪枫还交流了读书计划,说自己在“会中抽暇”读了《清史演义》《西汉演义》等书,并询问林颖:“前送你之《儿女英雄传》,未知读完否?”这是他写给林颖的最后一封信。
一代抗日名将彭雪枫和革命伴侣林颖的战地爱情故事穿越硝烟,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永远映照着华夏大地,映照着我们的心灵,代代相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