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揭秘西安事变幕后推手:真正定计的是高崇民

来源:穿越时空的史笔 2025-08-26

西安事变幕后推手!张学良晚年揭秘:真正定计的是高崇民,不是我和杨虎城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西安事变里杨虎城是主角,可真正幕后策划的,是个叫高崇民的人。

咱先说说高崇民,他是辽宁开原人,打小就有股子刚劲。18岁那年,他考上奉天农林学堂,一进去就加入了同盟会。

那时候同盟会正搞反帝反封建,高崇民年轻气盛,跟着一起干,是个实打实的革命激进分子。

22岁时,他运气好,考上公费留学,去了日本明启大学,学的是政治经济。

毕业回国后,高崇民找了份差事,在奉天工商联合会当总务长。没干多久,就出了件大事。

当时官府要加“附加警揖税”,商民们都不愿意。高崇民站出来,领着大家反抗,把这事闹得挺大,最后还真成了。

这事儿让张学良瞅着了,觉得这人心眼正、有本事,打心里赏识他。

1928年那阵,张学良正愁着怎么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他想归顺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就想着找个靠谱的人帮忙。

他想起了高崇民,干脆聘高崇民当自己的秘书,好多事都跟他商量。

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来了。日本人打进来,东北军没抵抗就撤了,老百姓遭了大罪。

高崇民急得不行,直接找到张学良,当面就问:“为啥不抵抗?咱东北的土地不能就这么丢了!”

张学良见他说话直来直去,没藏着掖着,反而觉得这人真诚,把他当成了能说心里话的诤友。

可高崇民心里憋得慌,自己是来抗日的,现在却看着国土丢了,他没法接受,干脆辞了秘书的差事。

辞职后,高崇民没闲着,直接去了北平。到那儿他就忙活起来,组织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张学良虽说没留住他,可心里还记着这人。他按月给高崇民发薪资,物资、钱也都接济着,支持他的抗日工作。

转眼到了1935年,蒋介石还是老一套,坚持不抵抗政策,一门心思要打内战。

高崇民坚决反对,天天说蒋介石这政策不对,结果被蒋介石下了通缉令。

走投无路时,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高崇民一听就认了,慢慢往共产党这边靠。

那时候杨虎城对东北军有点意见,觉得东北军丢了老家,打仗没底气。

高崇民知道后,凭着自己跟张学良的特殊关系,找杨虎城聊天,把张学良不抵抗的真实原因说透了。

杨虎城听明白后,对东北军的成见也没了,俩人慢慢能说到一块儿去。

1936年4月,高崇民觉得时机到了,就带着杨虎城去了洛川。

在洛川,他安排杨虎城跟张学良秘密见面。这俩人一聊,越聊越投机,最后达成了共识:不打内战,联合共产党一起抗日。

可蒋介石的中统、军统到处都是探子,这事没多久就被察觉了。

蒋介石急了,赶紧坐飞机飞到西安,亲自督战,逼着张、杨去打共产党。

张、杨、高三人知道不能再等了,偷偷聚到一起,商量反蒋的计划。

杨虎城性子急,觉得蒋介石太过分,主张干脆把蒋介石杀了,一了百了。

张学良和高崇民却觉得不妥,俩人都认为,先把蒋介石扣下来,看看情况再做打算,杀了反而麻烦。

就这么定了扣蒋的主意,接下来就是等时机。

西安事变发生前一天晚上,张学良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又找来高崇民,商量扣蒋之后该怎么办。

高崇民早有准备,当场就拟定了“八项主张”的电文,里面全是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内容。

张学良看了特别满意,直接任命高崇民为设计委员会主任,让他负责事变之后的各种应变处理工作。

第二天,西安事变就爆发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控制了西安,把蒋介石扣了下来。

消息一出来,全国都震动了。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种声音都有。

高崇民没慌,按之前商量好的,把“八项主张”发了出去,还忙着协调各方关系。

共产党那边也派了人来西安,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事。

高崇民跟着忙前忙后,一会儿跟张学良、杨虎城碰头,一会儿又跟共产党的代表沟通,尽量让事情往好的方向走。

那几天西安城里气氛特别紧张,蒋介石的部下有人喊着要打过来,外面的压力特别大。

高崇民知道,要是处理不好,内战可能又要爆发,抗日的事儿就更没指望了。

他跟张学良、杨虎城反复说,一定要坚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底线,不能松口。

后来经过多方协商,蒋介石终于答应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抗日的局面慢慢形成了。

事变结束后,高崇民没居功,还是接着干抗日的事。可蒋介石记恨他,到处抓他,他只能到处躲。

即便这样,他也没放弃,还是偷偷联系抗日的人,为抗日做贡献。

张学良后来被蒋介石软禁了一辈子,杨虎城也遭了难,可高崇民一直坚持到了新中国成立。

好多人知道西安事变有张学良、杨虎城,却没多少人知道高崇民在背后做的事。

要是没有高崇民,张学良和杨虎城可能还走不到一块儿,也难有扣蒋的决心和后续的计划。

高崇民从年轻时候就想着抗日救国,不管是领导反税斗争,还是组织救国会,再到推动西安事变,从来没动摇过。

他不是什么大官,却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改变了当时的局面。

这样的人,不该被忘记。他的抗日决心,他为国家和百姓做的事,都该被记在心里。

现在咱们过着安稳日子,别忘了当年有好多像高崇民这样的人,为了国家安稳、百姓平安,付出了太多。

张学良晚年揭秘西安事变幕后推手:真正定计的是高崇民

文献来源:《高崇民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西安事变档案资料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11
1
1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