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作者:高小林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5-22 47

在红色文化网,我看到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刊登了很多关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科研历程的回忆文章,引起我很多的回忆。我曾在6848厂工作了8年,参加了第一艘攻击性核潜艇091和第一艘导弹核潜艇092的建造,负责“核堆仓、指挥仓”的检测热工计量,仪器仪表的维修校验工作。在核辐射严重超标的条件下,我坚持上艇认真仔细完成了质量检验工作。由于核辐射,我的白血球一度降到3000多。核潜艇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今年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启航51周年,我修改了发表于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中国核潜艇启航——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文,以弘扬核潜艇精神。

一、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核潜艇研制的重要批示和《特别公函》

1958年10月21日—1959年2月,海军政委苏振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访问期间,苏联拒绝讨论核潜艇问题。这深深地刺痛了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补上了现实而沉痛的一课。1959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与他谈话中提出了核潜艇的技术援助问题,赫鲁晓夫却轻蔑地说:“核潜艇的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并拒绝向我国提供核潜艇的技术援助。对此,毛主席毅然发出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10月30日,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罗瑞卿,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向党中央呈送了《关于成立加强对原子能工业领导的中央15人委员会的建议》。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通告全党全国,中央已经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专委的决定。专委会以周恩来为主任,由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等共15人组成,指定罗瑞卿为办公室主任,赵尔陆为常务副主任,张爱萍、刘杰、郑汉涛为副主任。

真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1月17日,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中央决定,成立领导原子能工业中央专门委员会的当天,周总理就主持召开第1次会议。在专委会的首次会上,周总理明确指出: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我国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明确国防尖端技术“先抓原子弹”为重点。

没有毛主席的这次英明决策,没有毛主席、周总理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何来核潜艇今天的辉煌!何来中国二次核打击的威摄力!

1965年3月20日,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中央专委召开第11次会议批准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重新列入国家计划,要求二机部1970年建成核潜艇陆上模式堆。9月,以二机部核动力研究所(北京十五所)为基础,成立二机部909核动力研究设计基地。

为了核潜艇研制工作的规划、计划、组织管理和技术协调抓总,1966年9月,六机部成立了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即09办公室。陈右铭任09办公室主任。

不久,“文革”爆发。派性和武斗,一度导致领导瘫痪,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在此紧要关头,陈右铭组织09办公室起草了《特别公函》。陈右铭把《特别公函》草稿、申请意见和如何传达贯彻的报告,送给了刘华清副主任,他看后毫不犹豫地签字同意,然后呈送聂帅审批。1967年8月30日接到报告的当天,聂帅果断地在《特别公函》的左上角,庄严地签上了“聂荣臻”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聂帅亲自挂帅,并批准了派人下去传达的报告。陈右铭迅速地邀集十几个工业部门的领导到09办公室,连夜布置成立了联合宣讲组,并在当天夜里便与有关军区的几位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通了电话,传达了聂副主席的指示。

根据当时各单位派性斗争的情况,一路由陈右铭和国防科工委三局的李方华参谋、办公室汪祖辉参谋、十五所第四研究室郭作东主任一起,带领一机部、冶金部、六机部的有关人员去上海、南京、武汉一带。另一路由赖坚等去天津和东北各省市,带着《特别公函》和动员讲话提纲,直接到有关工厂、研究所,召开群众大会,面对面进行传达贯彻。09战线上的广大职工都视《特别公函》为党中的命令,09工程涉及的单位基本很快消除了派性,两派变成了“09”派,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关于核潜艇,毛主席有过15次指示。“工程要抓紧,要落实”,在核潜艇建造过程中,毛主席先后9次做出这样的重要批示。1967年12月29日,毛主席批准建设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基地。

09办公室的隶属关系多次变更,1968年2月8日,中央军委109次常委会讨论批准国防科委成立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由海军、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六机部的人员组成,陈右铭为主任,陈世谦为副主任,负责核潜艇研制工作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技术协调抓总等日常工作。

1968年7月18日毛主席签发中央文件,决定派出解放军部队支援核潜艇陆上模式反应堆的建设工作,即“7.18”批示。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开工建造。

1969年10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文,决定成立“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即09工程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海军及有关工业部的领导组成,共18人,陈右铭是领导小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核潜艇研制工程涉及24个省、市、自治区,21个工业部、研究院,2000多个工厂、研究所、院校和海、陆、空部队,是一项浩大的大协作工程,主要是通过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来规划、计划、管理和抓总协调技术。

二、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的建造

1967年期间,渤海造船厂两派武斗得很厉害,严重影响了施工。1967年的9月,沈阳军区、卫戍区的领导到厂区宣讲了《特别公函》,两派都变成了“09”派。当时广播站经常播放《特别公函》引用的毛主席语录:“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毛主席的教导激荡在工厂的上空,久久回响在每个人心里,激励我们造船人勇往直前!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船厂收到的《特别公函》

1.核潜艇1:1模型的建造。

核潜艇是个复杂的工程。周总理曾指出:“这些项目在技术上还是很复杂的,看来整个核潜艇就更复杂了,比原子弹、氢弹还复杂。”建造第一艘核潜艇所需要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管材270多种、总长30多公里,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装挺设备、仪表和附件2600多项、46000多台件。

为了少走弯路,逼真地表达091核潜艇的总布置设计,为其施工设计和建造安装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09办公室主任陈右铭听取了719所副所长宋文荣、副总工程师黄旭华和6848厂副厂长王荣生、副总工程师戴开南的建议,回到北京,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向国防科委、海军领导做了汇报,很快下达了建造1:1模型的通知。这件事从酝酿到形成决策只有15天,批准100万元建一个“陆上模型艇”。

1968年7月,科技人员和工人一起动手,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干。8个月后,719所和6848厂大协作建成了091核潜艇1:1模型,该模型按实艇模拟内部船体、分舱结构,显示了全部主、辅电缆和电缆导板。海军来光祖参谋长等领导同志视察了1:1模型的设计建造结果。1969年,海军、6848厂、719所三方代表又共同在现场逐舱进行了全部审查,对于不足之处,尤其在操纵、维修、使用方面,海军同志曾提出700多条意见,随后又移改了模型。最后,海军代表认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总装厂认为,按模型艇进行施工设计,可以进行施工安装,模型艇设计建造工作即告结束。

091首制艇的施工设计和建造实践,证明设计建造1:1模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1:1模型的建造,对09艇开展施工设计,对培训工人和艇员,对确保091首制艇总体布置设计一次获得基本成功,对确保091首制艇的建造质量和进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核潜艇总装厂在总结建造工作的大会上,戴开南副总工谈到建造1:1模型时说:“这不仅不是愚笨的表现,实在是最聪明的举动!”决不像有人戏说的“用儿童玩具研发了核潜艇。”

2.091核潜艇的建造。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连柏油马路都没有的荒岛上建设核潜艇建造厂,环境极其恶劣,岛上树木不生,野草难活,没有植被;生活条件更为艰苦,每月三两油,春节每户仅供应一小块红方豆腐乳。第一代核潜艇人和船厂建设者在一无图纸,二缺设备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自立更生,全国各方通力协作,只争朝夕,边建设、边生产。

1968年4月8日,毛主席签发中央文件,决定抽调某军区炮兵团担负六机部核潜艇造船厂基本建设任务,即“6848”批示。为了记住这个重要的日子,随即中国第一造船厂(原子潜艇厂)改称6848厂。1975年,又改称431厂。

1968年,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迅速落实毛主席关于建造核潜艇的“6848”批示,急从全国选调精兵强将,调海军张明翰,院校张景华、高天炎、郭景田,厂矿侯君柱、王荣生(时任副总参谋长粟裕大将亲选)、孙嘉良等老红军、老八路和专家急赴6848厂任职;调大型央企大连、江南、沪东造船厂若干车间主任和一批生产技术骨干、优秀工程师800多人到6848厂工作;又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调配100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和2000多名转业军人汇集到6848厂。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张景华政委、院保卫部高天炎部长带领海军工程系(导弹工程系)100多名师生到6848厂,参加建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经过炮兵团全体将士和工程建设者们7个月的昼夜奋战,6848厂基建任务总体峻工。同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攻击性核潜艇091开工建造。

1969年2月14日,在核潜艇开工二个多月时,毛主席签发中央军委给沈阳军区的电报,决定某师炮兵团继续担任支援核潜艇总体建造厂的基建任务,同时批准调整该厂生产纲领的请示报告。

1970年8月30日18时30分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主机达到设计功率时,仅用了99%的反应堆设计功率。这是划时代的伟大胜利,在场的彭士禄、周圣洋、戴芝栋、王天锡等科技人员热烈欢呼:“我国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建造成功了!”随后,彭士禄带领专家和技术人员转战葫芦岛6848厂,继续努力奋斗在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各项性能试验中。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1970年8月30日模式堆达到满功率。

由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工业部门和研究院,2000多个工厂、研究所、院校和海陆空部队单位研究设计、试制、生产。为加强设计制造环节的紧密结合,核潜艇研究设计所(719所)就在6848厂三分厂旁边。在6848厂党委的领导下研究设计生产融为一体,迈开脚走进建造核潜艇的车间,就能见到工程师、专家协同工作。大会战(又称“三大战役”)时,科学家、专家、干部、军人、工人住在一起,亲密无间,吃窝头、啃咸菜,不分昼夜、齐心合力大战中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091。1970年4月,091完成总体试水,开始设备安装。

当年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和同事们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质量检验工作。纪竹盛是厂交船队副队长,总管工程技术工作,承担了6艘核潜艇核堆仓的测量热工计量和指挥仓标准信号传递、仪器仪表的校检。当时核堆仓是三面有铅板一面没有铅板,在安全措施欠缺、核辐射严重(超剂量)的情况下,在厂党委的领导下,践行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指示,大家与时间赛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怀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拼命干革命,为了国家不挨打,民族不受欺辱,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世界高速度,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第一艘核潜艇上,除核堆仓外艇上每个仓内,我和同事参加安装了的毛主席语录牌,都镶嵌了这样鼓舞士气的语录牌,有的还涂上了荧光粉,夜里也能看清。我的同事,军工学院建军小学55级吕启明、57级耿建新等同志为09光荣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核潜艇某仓内设备上的毛主席语录牌。

王荣生同志临危受命,肩负历史重任,担任核潜艇生产一线总指挥。指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带领200名工程师、技术骨干和生产骨干,冒着生命危险,走出了一条从未走过的极其艰难的路。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091胜利下水,舷号1701号核潜艇。这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1972年8月12日,毛主席又签发电报,批准核潜艇进行扩大航行试验。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王荣生(中)和工人在一起(贺永强摄)。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6848厂技术人员、军代表检测首艘核潜艇。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6848厂中国第一艘091核潜艇1701号下水时的情景。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6848厂——渤海造船厂。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1971年9月7日于6848厂建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领导干部、专家、海军指战员合影,二排左起:陈海(2,时任6848厂副主任,第一条核潜艇下水大会主持人)、张景华(12,原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政委、党委书记;后任解放军国防科大计算机系政委)、张明翰(13,时任6848厂党委书记、老红军、原解放军海军舟山基地代政委)、高天炎(14,时任6848厂党委副书记、原军事工程学院保卫部部长)、王荣生(16,时任6848厂副厂长、后曾任国家六机部副部长、中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郭景田(20,原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政治协理员)等同志。

1973年9月21日叶剑英元帅、李德生等视察6848厂。1974年8月1日,首艇的交接命名仪式在6848总装厂举行,正式命名“长征一号”,入列海军服役。

1974年8月19日上午,朱德委员长在海军萧劲光司令员的陪同下,稳健地登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驱逐舰的指挥台,检阅了操演的核潜艇。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1973年9月21日,厂党委副书记高天炎(左2)陪同领导视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合影,左起:叶剑英(4)、李德生(5)、陈锡联(7)。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1974年8月19日,朱德委员长在萧劲光(左1)等陪同下视察核潜艇(杨连新提供)

高小林:我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

092型导弹核潜艇(舷号406)出海。

1978年6月29日,邓小平于听取六机部、海军关于造船工业时的谈话指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二十年后也是战略防御,这包括核潜艇也是战略防御武器。”

1979年9月5日,在导弹核潜艇建造取得重大进展时,叶剑英元帅又一次视察了海军某舰艇部队,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以示祝愿:

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

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时代楷模、“核动力事业拓荒牛”、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亲书:“弘扬核潜艇精神,再创辉煌未来”。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是中国国防战略武器的杀手锏。在毛泽东思想的武装下,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在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和09建造者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命铸之,用生命和热血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挺的脊梁,创造出世界奇迹,给了整个中华民族以力量。形成的核潜艇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各行业的核潜艇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核潜艇。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3年6月,习近平于对某核潜艇部队的批示:“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中国核潜艇精神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大作,是历史的丰碑!是中国梦的赞美诗,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将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委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