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

作者:毛粒子 来源:毛粒子Maons 2025-05-22 95

在一场电视节目中,有位美女记者问普京:“俄罗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中,你是希望改变哪件?”普京回答:“苏联解体”。

普京为何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

普京总统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执念,也把我们带回那段沉重的历史。对于自己的政党由辉煌而黯淡,自己的国家落入西方精心布置的陷阱,自己的人民财富和利益被无情的收割,普京一定有深彻的历史思考。

当然,把苏联解体完全归结于外部和平演变,归结于“帝国主义毒计”,而不从内部寻找原因,毫无疑问是片面的。列宁缔造了苏联这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初期显现出了强大的集权优势,用极短的时间完成国家工业化,迅速成为实力与美国争霸的世界一极。但是,作为新的国家制度模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解题思维,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主观主义者、教条主义者,如果默守从联邦制松散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国家资本主义的初期经济发展模式,都必将为这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埋下深层次的隐患。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制度设计所造成的矛盾和问题已经非常尖锐,苏联社会主义走不下去了。

普京为何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

教员所描述的修正主义,其实来源于对苏联内部问题的深刻洞察。苏联模式深入推进,弱化监督、背离初心的苏联党,把人民的公权力异化到少数人手中,成为利益集团的私权力。这种化公为私,在教员看来就是走资派,就是苏联党内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防修反修,就是要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一部分当权派。寡头为了自身安全,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卖国家和人民,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勾结跨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分裂自己的国家和政党,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人民。失去了足以制衡的力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苏联党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俄罗斯甚至自愿且主动支持苏联解体”,谈到这里,普京感觉异常痛心。他们对西方文明一再释放善意,提出结盟的建议,表达合作的愿望,换来的却北约五次东扩,军事力量涉及波罗的海国家和整个东欧。叶利钦的愤懑,对美国和欧洲的警告,在西方文明傲慢与霸凌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根本没有实力独自与美国抗衡,只能一再恳求美国不要那样做,理由是“我们都是资产阶级”“我们不是共产党”,并主动清理了越南、古巴的基地,撤出所有东欧部队和重型武器。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还是“像蘑菇一样”在俄罗斯周边冒出来,比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丛林法则面前,俄罗斯像幼稚的孩子,向强盗祈求“和平”,而不知道强盗是要拿走他们全部财产,甚至要夺走你们的女人,杀死你们的家人。

教员一语成谶:“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普京为何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

2014年,在美国策动下,乌克兰开启第二次橙色革命,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而那时候,普京也终于意识到,西方不会给俄罗斯合作机会,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于是,普京果断出兵拿下了克里米亚,甚至想一鼓作气,拿下乌克兰东部亲俄的土地。但是,在西方甜言蜜语下,俄罗斯再次犹豫和退让,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是,协议的签署并没有解决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西方的渗透反而变本加厉。所以,从本质上说,俄乌战争爆发,是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冲突演化的必然结果。

普京的历史思考是深沉的,其实践是果断而有力的。从车臣平叛获得民众高支持率之后,普京开始收拾国内七大垄断寡头,历史周期律就是这样。苏联已经无法回到社会主义,但俄罗斯要想振兴,就必须干掉财阀,解决寡头干政的问题,把国家的权力部分的还给人民。普京与寡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寡头们控制着国家石油电力等重要能源经济命脉,也控制着国家舆论工具。叶利钦能够连任,就得益于七寡头的财政支持,而获得连任的叶利钦,当然也必须承诺保护寡头的经济利益,这就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僭越。七寡头想象不到,社会性和人民性在普京心里的位置。对于寡头,普京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死,要么滚。”于是,普京执政期间,“七寡头”被分而治之,服从者得以善终,反对者要么锒铛入狱、破产收场,要么躲在海外、客死他乡。这些寡头利令智昏,低估了一位克格勃的手腕。

普京为何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

对于限制寡头垄断,普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清点国家资产,打破垄断经营,保障公平竞争,为中小企业利益实施立法保护,等等。同时,清理寡头所拆解的能源机构,有一半被收归国有,打造了以国有能源集团为龙头的“能源帝国” ,解决了寡头集团干预国家政治主权的问题,重塑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确保了国家的中央集权。经历国家资产重组的普京,不亚于再一次发动了一场“国内革命”,以雷霆手段实现了国家资产的重组和政治主权的归位。普京用铁碗解决了苏联解体之前的寡头政治垄断问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的寡头经济垄断问题,一定程度扫清了国家发展进步的障碍,一定程度回归了国家机器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受到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

专制与民主,多么辩证。无惧骂名,以专制集权的手段,实现布尔什维克式的民主,我从普京身上看到了教员的思考与实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