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作者:咕噜猫 来源:禁止右转 2025-08-10 220

同志们,大家好,我是老猫!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白求恩外,还有众多国际左翼人士跨越国界来到中国,以医疗、情报、教育、新闻等多种形式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们中既有共产主义战士,也有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其贡献涵盖前线救援、后方建设、国际宣传等领域。老猫选取了几位代表性人物,向同志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首先是新西兰的路易·艾黎,1938年他与斯诺夫妇发起“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组织难民和失业工人建立小型生产合作社,为抗战提供军需和民用物资,高峰时期发展3000多个合作社,成为支援抗战的重要经济力量。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培养技术人才,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理念。学校后迁至甘肃山丹,成为战时技术人才的摇篮,这个学校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还有来自英国的乔治·何克,1938年以记者身份来华,报道日军暴行,后加入工合运动,任西北办事处外事秘书。1944年担任培黎学校校长,为躲避战火带领60余名师生携带20吨设备,从陕西徒步千里迁校至甘肃山丹。途中坚持教学与生产结合,收养革命遗孤。1945年因破伤风感染病逝于山丹,年仅30岁。临终前写下:“把我的一切送给培黎学校。”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来自奥地利的罗生特,原为上海犹太医生,参加新四军后任纵队卫生部部长,被称为“新四军中的白求恩”。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救治大量伤员,后随军转战山东抗日根据地。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德国籍犹太记者汉斯·希伯,先在上海参与抗日救亡,后加入新四军。1941年在山东沂蒙山区作战时牺牲,是首位在中国战场阵亡的欧洲反法西斯记者。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深入皖南新四军军部,发现部队缺医少药后,通过私人关系联络英国友人和美国红十字会,争取大批国际医疗援助物资。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日本的尾崎秀实表面为《朝日新闻》记者,实为日共核心成员。在上海期间向共产国际提供日军情报,协助佐尔格小组。1941年获取“日本南进”关键情报,促使斯大林抽调远东军保卫莫斯科,扭转战局。后被日本当局绞死。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还有日本的鹿地亘,因反战言论遭军国主义迫害,1935年流亡上海。与鲁迅、宋庆龄合作编译《鲁迅全集》,后赴武汉在郭沫若领导下开展反战宣传。1945年受到毛主席的单独接见,充分肯定其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不光有个人,还有团体组织,比如英国援华会,1937年由英共记者阿瑟·克莱格等人创立,推动抵制日货、抗议日本暴行,并为八路军筹款建立“国际和平医院”,协助出版斯诺《西行漫记》,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共抗日的真相。

除了白求恩,还有大量国际援华左翼战士牺牲在中国抗日一线

以上这些虽然只是极少数的代表,但充分展现了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这些国际左翼人士的共同点在于:一是超越国界的信仰,以反法西斯与国际主义为纽带,如乔治·何克所言“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实践:从工合合作社到战地医院,从情报传递到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支援网络。三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国际主义奉献,至少450余名外籍人士直接参与中国抗战,不少人牺牲在了中国战场。这些真实感人的事迹充分印证了毛主席对白求恩的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同样这也是所有援华国际战士的集体肖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5
0
0
0
0
0
0